社區戰"疫"見曙光——榮成市崖頭街道曙光社區疫情防控走筆

4月15日清晨,陽光正好。小區花壇裡,粉的桃花、白的杏花盡展嬌豔,令崖頭街道曙光社區黨委書記嶽曉麗心情美好。

"叮"的一聲響起,嶽曉麗立刻查看微信。原來是返城居民高先生髮來了健康通行碼。合格的通行碼是綠色的,有註冊人姓名及風險等級。核實信息無誤後,嶽曉麗在電腦端登記上報。

面對疫情,如何織牢疫情防控大網,如何追蹤排查,如何確保回城人員順利復工?……一系列問題考驗的不僅是榮成市面對疫情的應對能力,更能反映出作為疫情聯防聯控第一線的社區日常治理能力。榮成市崖頭街道曙光社區充分利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優勢,推出線上線下"一攬子"防疫服務,匯聚起黨群同心戰疫的強大力量。

黨旗飄揚,築牢"紅色堡壘"

1月23日,武漢封城。看到這則消息,曙光社區黨委書記嶽曉麗坐不住了,她敏感地意識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嚴重性,社區疫情防控的緊迫性。

社區黨委必須發揮"軸心"作用,嶽曉麗第一時間組織召開黨委會,分析疫情形勢,梳理防控思路。其他9名工作人員也迅速達成共識,立即取消休假,參與到防控工作中。

1月24日,90後社區工作者袁萌萌回到崗位,投入到網格巡查、入戶宣傳、電話訪問、消殺防疫工作中。她說:"我只是全市495名社工之一,大家都舍小家顧大家,來保護我們的家園,共同抗擊疫情。"10名工作人員就是10個網格員,每人負責400餘戶居民。為了準確掌握居民詳實情況,建立信息臺帳,嶽曉麗帶領大家用顏色區分不同住戶類型,實施分類管理。他們每天不僅要記錄、更新居民信息,還要摸排外出人員返榮情況,平均每人每天步行均超過3萬步,工作時長12小時以上。嶽曉麗說:"孩子們大多是90後,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平時家務都是父母包辦,可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們幾乎'馬不停蹄'奔波在社區裡,對所負責的網格做到'門清'。"86歲的張彩芝老人看大家經常忙得都顧不上吃飯,就親自包餃子送到社區。她說:"趁熱乎吃完再幹,看誰能吃到棗。"

社區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曙光社區黨委下轄6個黨支部,34個黨小組,建立起"社區黨委——支部——黨小組"三級負責機制。疫情期間不能聚集開會,但每個支部、黨小組都運用工作微信群建立了日報制度,每天逐級彙報工作情況和居民動態信息,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充分發揮了黨組織在戰"疫"過程中的堡壘作用。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為落實封閉式管理要求,社區要儘快趕製出近萬張"行人出行證"和"車輛出入證"。年近70的退休黨員葛學松主動參與,負責為每張通行證蓋社區公章,從下午3時到晚間11時,蓋了近萬個章,累得他回家開門時,手抖得鑰匙都插不進鎖眼。次日,他又來社區報到,問有什麼能幫得上忙。他說:"只要守住防線,苦點累點也值。"

曙光社區面積約6.4平方公里,轄6個小區,居民4950戶,常住人口9280人,其中外省戶籍704人,外籍人員125人。面對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社區力量捉襟見肘。為了充實社區力量,壯大防控隊伍,榮成市實施駐區單位、黨員"雙報到"。11家機關事業單位的266名黨員下沉到曙光社區,實行"社區報到輪崗制",24小時輪流值守重點防控服務點;社區直管的111名黨員和842名在職黨員,按照網格劃分,組成12支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協助物業做好所在網格卡點檢查、測溫消毒、配送物資、代購生活用品等工作。黨員劉春鋒、楊夕志夫婦主動"請戰",當起了小區"門衛"。數九寒天,夫妻倆風雨無阻,用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使命。他們說:"喝著志願者送來的熱乎薑茶,從頭到腳都暖和了,接著站下一班崗都沒問題。"

線上線下,精準提供"一攬子"服務

榮成是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市。文明實踐活動深入人心,為榮成市的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也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力量。

"社區招募志願者,幫助小區孤寡老人、殘疾家庭等特殊群體,為他們提供代購代送等服務……"在愛心倡議下,"網格大媽""搭把手服務社""管閒事幫幫團"等12支志願隊近百名志願者報名參與;買菜、買藥、代送……不斷響起的"愛心"敲門聲,像一個個悅耳動聽的音符,讓居民感受到了溫暖。

不僅如此,"網格大媽""搭把手服務社""管閒事幫幫團"等志願團隊,還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良好的輻射帶動作用,是這次防疫取得成效的有生力量。"網格大媽"協助網格員、樓長每天摸排網格內外來人員情況,對299戶不常住戶張貼《告知書》,並且每天對損毀的《告知書》進行實時補充。她們還自編了"防疫快板歌"在樓棟間宣傳,提高全民防控意識。"管閒事幫幫團"協助社區做居民思想工作,使居民瞭解社區防控人人有責。

1分鐘接單、1小時回覆、1天內辦理,只要是居民在智慧社區平臺上反映的訴求,社區工作人員都會照章辦理。社區還有各類微信服務群16個,網格長即是管理員,負責發佈政策法規、服務信息等,及時讓居民瞭解重要資訊。同時,還有志願者協助網格長及時為外省市居民及春節後返榮居家隔離人員提供精準服務。網格長畢小敏說:"社區有299戶在外地過節的居民,志願者在他們門口了張貼個人備案二維碼,居民一旦返榮,即可通過掃描實現零接觸報備。"

這些有特色、有溫度的志願服務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確保了防控無縫隙。

社區所轄的眾多愛心商家,也是防疫情、保民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為防止人員聚集、解決疫情期間居民生活必需,大潤發、家家悅、光大銀行等愛心企業,向老弱病殘困等弱勢群體和居家隔離人員,捐贈糧食、蔬菜、水果、雞蛋等生活物資;"芒果造型"組織美容美髮師上門服務,為社區70歲以上高齡老人免費理髮。愛心企業累計為社區疫情防控、保障民生捐贈物資近萬元……戰"疫"中,大家沒有血緣關係,卻勝似血脈親情。志願者以文明實踐的行動彰顯了大愛情懷,也讓社區居民的心緊緊團結在一起。

信用加持,強化群防群控效能

榮成市是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誠信體系日臻完善,誠實守信蔚然成風。疫情防控是全民防控,必須以誠信體系建設為抓手,織密織牢社區抗擊疫情的"防護網"。

曙光社區率先在全市社區推行的"信用四則"工作法,獲評"全國100個優秀社區工作法"。疫情防控期間,社區黨委進一步完善了信用獎懲細則,在嚴格落實《榮成市信用管理辦法》的基礎上,補充完善了《社區居民疫情期間信用獎勵和懲戒通知》,把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要求,細化分解,列入其中。對參加疫情防控、保障民生的善行義舉給予3倍信用加分,而對不如實報備行蹤、不配合測溫等不執行防疫規定的不良行為予以信用減分,增強了社區居民群策群力防疫抗疫的自覺意識。居民張某開車進入小區時不配合門崗檢查,態度惡劣。社區工作人員隨即依據信用管理辦法進行勸導,當事人認識到錯誤後,主動向門崗值守人員道歉,並當場捐款200元,助力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居民基本都能自覺遵守信用管理辦法,我們還廣泛利用宣傳欄、微視頻、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平臺,大力宣傳抗疫一線的模範黨員、優秀志願者等誠信個人的事蹟,用身邊人身邊事感召居民誠實守信,共同抗疫。在職黨員葛欣、伊群夫婦不僅通過各種途徑購置口罩、消毒水等捐獻給社區居民,還積極協助社區為居民分發各類防疫物資。一季度,我們收到居民捐款9.95萬元,一些孩子還將自己的壓歲錢捐出來,助力全市疫工作……"樁樁件件,嶽曉麗都記在心裡。

信用承諾要兌現。曙光社區依據《榮成市信用管理辦法》和曙光社區居民信用榜,定期公佈社區居民的信用得分。疫情緊張時,採取網絡通知、分時領取的形式。疫情緩解後,在社區顯要位置定時定點組織信用兌換。

前不久,曙光社區2020年第一季度信用積分兌換活動圓滿結束。活動持續了兩天,現場沒有儀式,大家保持安全距離,按照各網格長在微信群裡敲定的時間前去兌換,既有秩序,又有效率。守信有"禮":一份蔬菜、一瓶消毒液、一塊肥皂、一袋洗衣粉、一瓶醬油……大家挑選著自己心儀的信用禮品,共有100餘名信用居民參與了積分兌換。守信者既得榮譽又得實惠,極大地調動了大家參與志願服務和各類公益活動的積極性。大疫面前,正是由於大家誠信聚力、群防群治,才換來了疫情陰霾下的寒冬暖陽,慰藉人心。

疾風識勁草,烈火煉真金。疫情突如其來,基層動員響應程度決定了應對力度。曙光社區能夠取得這次疫情防控階段性重要成果,靠的是基層黨組織的堅強領導,靠的是社區工作者的愛崗敬業、團結拼搏,靠的是誠信體系建設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所取得的成效。誠然,在這次抗擊疫情中,曙光社區為基層動員能力和治理能力作了最真實的詮釋。

來源:省派威海市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四進"攻堅行動工作組

社區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