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三國曆史智慧!從呂布身敗名裂,談做人做事之道

《三國演義》數百年來傳唱不息,除了精彩的戰爭場景、尖銳的明爭暗奪,更是由於三國充滿了立身的智慧、處世的哲學。

正如金庸先生所講:《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天,小確幸將和大家聊聊呂布,看看呂布的一生對我們有何啟示。

品味三國曆史智慧!從呂布身敗名裂,談做人做事之道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人,號稱三國第一猛將,手中方天畫戟,胯下赤兔寶馬,素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美譽。他本來是丁原的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後投靠董卓,後來又殺掉董卓,先後投靠袁紹、張楊、劉備,最終成功佔據徐州,成為一鎮諸侯。建安三年,曹操親率大軍征討徐州,呂布因部下叛變被俘,被曹操斬殺於白門樓。縱觀呂布的一生,有天下無敵的英雄豪邁,也有優柔寡斷的致命弱點,更有三姓家奴的醜惡罵名,彷彿一個矛盾的集合體,喜歡是你,討厭也是你。呂布之所以如此複雜、如此矛盾,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沒搞清楚做人和做事的關係。

人立天地,要先做人,再做事

事情做錯了,可以重新來過,但人要是做失敗了,這輩子就註定很難爬起來了。呂布勇冠三軍,劉關張三兄弟聯手也戰他不下,按理說,在三國這樣的亂世,應當過得如魚得水。但是呢,呂布朋友沒幾個、敵人一籮筐,投誰誰就死、靠誰誰失敗,下邳戰敗後,想投靠曹操,卻被劉備“公不見丁原、董卓”一句話就攪和黃了,最終身死白門樓,可以說是混得相當的差。

為何呂布如此命運多舛?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術不正、人沒做好。

品味三國曆史智慧!從呂布身敗名裂,談做人做事之道

呂布一生最大的缺點就是:言而無信、不忠不義。先是認丁原為義父,為了一匹赤兔馬,就殺害義父投靠了董卓,認董卓為義父。後來又被王允利用,送第二個義父也上了路。想投靠袁術吧,袁術覺得這人不可信不要他;投靠袁紹吧,袁紹覺得這人不安分要殺他;投靠劉備吧,奪了人家的立足之地,一路背叛、一路荊棘,毫無道德底線,無怪乎曹操說:吾素知布狼子野心,誠久難養。俗話說:德者事業之基。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品德,再大的本領也成不了大事,就算僥倖成事,早晚也會出問題。今天反思呂布,警醒我們:學做事之前,一定要學會做人,人做的好,才有底氣、站得穩,才行得正、走得遠。

為人處事,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低調做人,是為人要謙遜,心態要平和,不張揚、不炫耀,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樹林裡,一棵樹長得太突出了,遠遠高於其它的樹木,那麼大風颳來時,必定是最容易折斷的。但是,呂布不懂這個道理,沉溺於“驍勇無敵、善戰無前”的美譽中,不知不覺就成為了所有諸侯的大敵,每個人都想除之而後快,這不是自己作死嗎?

高調做事,是當一個人設定了目標時,便要堅決的去執行,行事果敢、決斷,不拘泥於他人的議論與看法。這個道理,呂布同樣不懂,他唯一的謀士陳宮,屢屢給他獻上良策,但呂布就是不聽,優柔寡斷、磨磨蹭蹭,最終貽誤了戰機,葬送了性命。

品味三國曆史智慧!從呂布身敗名裂,談做人做事之道

三英戰呂布

今天,我們正處於一個張揚的時代,大多數人都在追求釋放自我,都在追求轟轟烈烈的人生,這沒有問題。但問題在於我們能否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能否做到眼光放遠一點,目標定高一點,待人謙虛一點,手腳勤快一點

人生在世,要本色做人,率性做事

剛才談了這麼多呂布的教訓,其實,呂布有一點值得我們敬佩,也令我們嚮往,那就是本色做人,沒有絲毫的掩飾,率性做事,沒有任何的顧忌。雖然他做得錯了、壞了,雖然他最終敗了、死了,但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卻沒有任何的束縛,他是一個完全自由的靈魂。

品味三國曆史智慧!從呂布身敗名裂,談做人做事之道

在知識經濟的現代社會,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生活已經變成了不見硝煙的戰場,我們都密不透風的把自己偽裝起來、保護起來,活得太累、太辛苦。那為何我們不學一學率性的呂布呢?當然,小確幸不是鼓勵大家像呂布一樣肆意妄為、膽大包天,而是稍微卸下一點防備,去掉一點偽裝,做人本色一點,做事率性一點,找回曾經的天真和開心,這才叫生活,這才有意義。

小確幸將持續為大家奉上三國曆史教我成長系列文章,深刻剖析三國英雄身上的得與失,以此啟示我們的工作生活。如果大家喜歡,請點贊關注!也希望大家與我留言互動,暢談你心中的三國智慧,謝謝鼓勵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