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五徵蒙古三次無功而返,最後死於征途,這樣勞師遠征值得嗎?

生於亂世、死於征途是對朱棣一生的寫照,縱觀他的一生都是和戰爭有關。

朱棣是明朝為數不多的馬上皇帝,朱棣本不是皇位的順位繼承者。朱元璋本意是讓他能夠為國家鎮守邊疆,做一個守衛大明疆土的王爺,讓其多次跟隨徐達等名將出徵,使得朱棣學會了一身打仗的本領。之後朱元璋去世,在建文帝的削藩下,朱棣起兵靖難奪取了皇位。之後遷都北京、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佔領安南、在東北設置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置哈密衛,之後更是五次親征蒙古。他在位時明朝國力達到鼎盛,被人稱為永樂盛世,但是他的一些做法也飽受後人詬病。就像他五次親征蒙古,不少人認為除了前兩次有所收穫外,後三次都沒有多少成效還勞民傷財,並沒有多大意義,真的是這樣嗎?


朱棣五徵蒙古三次無功而返,最後死於征途,這樣勞師遠征值得嗎?


韃靼擅殺大明使者,憤怒的朱棣派遣大軍進行討伐

元朝滅亡後,逃走的北元勢力也在明朝的打擊下分為了韃靼和瓦剌兩個主要部落。為了爭奪蒙古汗位,韃靼和瓦剌常年互相攻伐。到達永樂六年,有意向明朝示好的韃靼可汗“鬼力赤”去世,“本雅失裡”被太師“阿魯臺”擁立為可汗,而“本雅失裡”並不接受明朝的招撫。永樂七年,“本雅失裡”率領的韃靼部被瓦剌部擊敗,被迫從“別失八里”遷徙到了臚朐河流域。朱棣得知消息之後本著希望和平解決雙方問題,也是給韃靼一個善意的信號方便招撫。結果朱棣派去的使者竟然被“本雅失裡”給殺了,這簡直是在打朱棣的臉,怒不可遏的朱棣於是在當年七月派遣丘福帶領十萬大軍討伐“本雅失裡”。


朱棣五徵蒙古三次無功而返,最後死於征途,這樣勞師遠征值得嗎?


丘福有負朱棣厚望導致明軍全軍覆沒,朱棣第一次親征韃靼

丘福是朱棣較為依仗的大將,其本人也很會打仗,但是有勇無謀,當先鋒大將綽綽有餘,但是當一軍統帥就略有不足。朱棣也是知道丘福性格的,而且在朱棣當藩王駐守北京的時候經常與蒙古人打交道,也瞭解蒙古的作戰方式,於是在丘福率軍出發前千叮萬囑一定不可輕敵,不要陷入了他們的圈套之中。但即便是如此,自大的丘福還是中了蒙古人設下的陷阱。

同年8月,丘福率領大軍出發到達了臚朐河南,起初進展順利,擊潰了一下韃靼散兵。之後丘福繼續進軍,抓獲了韃靼的一名尚書,並且從他的口中得知了“本雅失裡”就在離他們不到三十里的地方。這個消息讓丘福很是振奮,但是他不知道的是這個人是韃靼的奸細,為的就是引誘丘福進入圈套。


朱棣五徵蒙古三次無功而返,最後死於征途,這樣勞師遠征值得嗎?


由於大部隊還沒有完全集合完畢,眾將都勸說丘福不要孤軍深入,等大部隊到齊之後再進攻不遲。但丘福卻一意孤行認為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錯過了將很難再有。於是親率部隊去捉拿“本雅失裡”,結果中了韃靼的埋伏,丘福包括隨軍將士全部陣亡,後來的部隊也因為沒有人指揮導致全軍覆沒。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朱棣大發雷霆,多次告誡丘福不要輕敵冒進,結果還是因為輕敵導致全軍覆沒。丘福死了,但是北方的問題還是需要解決,丘福已經是自己最為得力的干將之一了,一時朱棣也沒有合適的統帥人選,沒有辦法,朱棣決定御駕親征解決韃靼的問題。

第一次北伐,朱棣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韃靼

永樂八年,朱棣帶領50萬大軍踏上了第一次北伐的征途。和丘福一樣,朱棣在也是抓住了一個逃兵,從他的口中得知了“本雅失裡”的消息。不同的是這次“本雅失裡”知道是朱棣親征早已嚇破了膽,等到朱棣趕到俘虜交代的地方的時候,“本雅失裡”已經倉皇失措地逃走了。


朱棣五徵蒙古三次無功而返,最後死於征途,這樣勞師遠征值得嗎?

於是朱棣讓騎兵帶上20的口糧,自己親自帶隊輕裝快速行軍向“本雅失裡”追去。在達幹難河時,朱棣終於追上了“本雅失裡”,這個地方是元太祖建立功勳的地方,“本雅失裡”大概想在這裡獲得祖先的庇佑來贏得這場戰爭。但“本雅失裡”並沒有如願,這一戰“本雅失裡”大敗,只帶了7個隨從逃跑了。雖然勝利了,但朱棣還是有遺憾,沒能找到“本雅失裡”的丞相阿魯臺。由於糧草已經漸漸跟不上了,於是朱棣決定班師回朝,但在回到飛雲壑時在這裡碰見了阿魯臺,雙方隨即展開激戰,阿魯臺被擊敗逃跑。第一次北伐雖然沒有徹底消滅韃靼,但是也有利的打擊了他們的有生力量,一段時間內他們是沒能力再去襲擾明朝邊境了,放下一顆心的朱棣正式班師回朝,結束了第一次北伐。

韃靼被打壓,瓦剌乘勢做大並開始襲擾明朝,朱棣第二次北伐

經過第一次北伐,韃靼的勢力遭到了很大的打擊,和韃靼有矛盾的瓦剌乘機攻打韃靼,並殺了“本雅失裡”。這個時候的蒙古草原瓦剌一家獨大,於是他們又幻想起了恢復昔日蒙古帝國的榮光,與明朝站在了敵對位置。


朱棣五徵蒙古三次無功而返,最後死於征途,這樣勞師遠征值得嗎?

永樂十二年二月,朱棣再次踏上了親征的征途,這次還帶上了皇太孫朱瞻基。到六月三日,明朝大軍在“撒裡怯兒”與瓦剌展開了一次小規模的戰鬥。明朝雖然很快就擊敗了這小股瓦剌軍,但朱棣並沒有掉以輕心,而是讓全軍做好了一集戰鬥準備,展開了決戰的態勢。

朱棣的感覺不錯,很快探子就探明瓦剌的主力就在距離此地的100多里處。朱棣命令部隊追擊,很快在“忽蘭忽失溫”追上了瓦剌軍隊。面對明朝大軍,“馬哈木”據守山上,這個時候朱棣命士兵進行挑戰,等瓦剌騎兵衝下來的時候,立馬讓後面的神機營用火槍射擊,之後再讓騎兵進行衝鋒,等敵人堅持不住的時候再讓步兵進行收割。在明軍有效的配合下,瓦剌大軍慘重,馬哈木乘夜逃跑,朱棣的第二次北伐結束。


朱棣五徵蒙古三次無功而返,最後死於征途,這樣勞師遠征值得嗎?

韃靼和瓦剌都是蒙古分裂出去的,但是兩者卻一直爭鬥不休。每次在朱棣打壓一方之後,另一方就想做大吞併對方,而每次一方強大之後都認為可以和明朝對抗,從而襲擾明朝邊境。在這種情況下朱棣之後又在永樂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發動了三次北伐戰爭。但是這幾次不管是韃靼還是瓦剌都學聰明瞭,只要朱棣一來,他們就拼命的逃跑。在茫茫草原,對於沒有固定居所的蒙古軍隊,朱棣找尋數月也沒能找到蒙古主力。限於後勤問題,朱棣只能無功而返。


朱棣五徵蒙古三次無功而返,最後死於征途,這樣勞師遠征值得嗎?

朱棣五次北伐只有前兩次有所收穫,這讓不少人認為朱棣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還勞民傷財。以當時的情況來說,這幾次出征還是有必要的,朱棣也不會知道後幾次找不到蒙古主力,如果不出徵放任韃靼和瓦剌肆虐的話,不僅有損明朝威嚴還助長蒙古的氣焰。朱棣也是想在自己有生之年解決蒙古問題,畢竟中原王朝所受的威脅大都來自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