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后汉三国》第一章,曹孟德初置五色棒,孙文台终破阳明帝

这是距今非常,非常久远的,一个中国人大抵都知道,却又陌生的故事。我不称它为历史,是因为两千年来它已经被太多人赋予了太多的含义。正如一只被点缀了无数鲜花的瓶子,渐渐的人们眼里便只剩下了鲜花,而没有了瓶子。

所以今天,这个故事到底是讲鲜花,还是瓶子呢?

我来闲话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闲话后汉三国》第一章,曹孟德初置五色棒,孙文台终破阳明帝

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

在鬼知道天空中飘着什么形状的云,天气是晴还是雨的某月某一天。

在传说中一个黑暗无处遁形的“无影”之地,在今天我们称为北回归线,阳光于地球上能够直射的最北界限,一个千余年前由圣人周公亲自测量,真实意义上称为天下中心的地方。一个正如玄幻小说中描述的神奇地方,耸立着一座最繁华最令天下人向往的超级大都市——洛阳。

此时在其巍峨的城墙外,一个身材瘦小,长相猥琐,扔到人群立刻便会消失不见的年轻人,正不知道以怎样的表情面城而立,无人知道他此时内心所想,是和那时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渴望匡国济世,还是如后人所说天生喜好搅弄风云?

记得青年尚未出名之时,在汝南郡有个意见领袖,“网络”红人,许劭,字子将,非常善于评论人才,每月都要进行一次人才品评的直播活动,人称“月旦评”,只要在上面得到他的一次夸赞,此人便会立刻声名鹊起。

青年好奇于自己会得到怎么样的一个评价,便在某一天去拜访许劭,问问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许劭当时一看,不由鄙视起来,据《后汉书·许劭传》说,青年在没有出名前“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这行为就像如今的网红给自己买流量,上热搜。对此,许劭是非常鄙视的,我许子将是那些营销号能比的吗?我的一句评语有这么廉价吗?便不愿意搭理他。

可他完全低估了青年的下线,见许劭爱搭不理的,青年便找了个机会直接将他胁持了,不知道期间有没有动了刀子!反正一个堂堂士人,高级知识分子是从未见过这场面的,估计这一下许劭也怕了,又或者突然有一种刮目相看的感觉,便无奈回答道:

“你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不知道是喜欢这“能臣”的评价,还是“奸雄”的称呼,青年哈哈大笑着就离开了。

这个青年正是将要在华夏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奸雄”代言人,让后世无数人争辩不休的曹操,曹孟德。



这一年他刚及弱冠,便如同早就安排好的一样不出意外的被举为孝廉,很快又不出意外的顺利成为郎官。这个郎官并不是什么正式官职,就如现在中央党校学员一样是个身份,代表了曹操此时是正在学习的预备役官员。

一般孝廉通常是需要经过好几年的排队才能得到成为郎官的资格,然后继续排队等待空缺的职位,“运气”好的等上几年,“运气”差的估计要等到个五六十岁。不过曹孟德显然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几乎没等的他,同年便得到了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位,洛阳北部尉,俸禄四百石。

这个洛阳北部尉是一个什么职位呢?

在当时,洛阳按照东西南北划分为四个辖区,北部尉便是负责北辖区治安的武官,级别不高就相当于一个副县长级的公安分局局长,这是所有孝廉进入官场游戏的正常初始等级。

可洛阳是个什么地方?

天子脚下,皇城根上!

就如今天首都一个区的分局局长,虽然级别不高,但是位置重要,尤其是在阶级分明的古代,辖区内随便抓一个人出来,级别就可能比曹操这个小局长高很多。想其他普通孝廉,运气好的被安排到富庶地区做一个县长县尉,运气差的直接发配到那些禽兽比人多的蛮荒边区。

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看似级别相同,但某些人的起点偏偏就是你的终点。按照常理来说,曹操只要在北部尉这个官职上每天按时打卡上班,亲切的和辖区内的群众打成一片,等到任期结束便可直升朝堂,走上人生巅峰。

至于和他同期的某一些孝廉,辛辛苦苦一辈子,可能还只是在州里甚至是郡里面兜兜转转,甚至运气最差的几个,一生中第二次被皇帝看到名字,大概只有这样的情况下:

“夷狄掠边”或“暴民叛乱”,县长某某遇害……仅此而已。

但也许和我们从演义传说中所得来的印象不同,这时候的曹操可能的确是一个忠君爱国的正直能臣,因为他真的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了!

曹操刚踏进北部尉的第一件事,便是将那据说“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大门修缮一新,并在左右各放置了十几根五色棒。所谓五色棒,类似古装剧中衙差手里拿的水火棍,只不过它是一种一头大一头小的实心圆棍,打起来估计会更疼。

然后棒子被涂成了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至于为什么涂成五种颜色?

是因为古时候的五行还不像现代是玄学内容,普遍被用来概括气候、天文等各种自然规律,更由此被引申为人类社会的律法规则。所以早在《尚书· 夏书·甘誓》里就有: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这里的五行其实就代表了律法,指有扈氏依靠威势凌驾法律之上。所以五色棒上的五色对应了五行,五行又对应了律法,凸显了自己暴力机关执法者的身份,也暗示了执法的无情。不过这对那些见惯了官场套路的达官显贵们来说,也许只是新型的营销套路,沽名钓誉而已,开始并未放在心上。

直到几个月之后……发生了一次意外。


《闲话后汉三国》第一章,曹孟德初置五色棒,孙文台终破阳明帝

水火棍


那趁着这段时间,我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看看三国的另一位主角,刘备刘玄德这时候正在干什么呢?

此时的刘备还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鲜肉,因为父亲早逝,正和母亲以“贩履织席为业”,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人们常嘲笑刘备是卖草鞋的小贩。

其实这正是时代不同,导致人们的认知差异。我们一般以为古代商人是贱业,身份地位低下,就认为刘备的出身很低。可是在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女性“贩履织席”本来就是很多家庭的正当副业。曹操临死前还在《遗令》中让各房夫人“学作组履卖也”,不但没有受到嘲笑,反而留下“分香卖履”的美谈。

所以刘备“织席贩履”在他的那个时期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最多只是证明其家道中落条件一般般,但也为他在品行上有所加分。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加上这句话,意在褒而非是贬,却被一些俗人以此笑出身。

况且刘备贩履织席的职业生涯到这一年就即将结束了,第二年他便要起身前往同县名士卢植处学习,展开一段全新的传奇人生。

所以我们这里也暂按下不提,却说花开三朵,再表一枝。

且又说三国之一吴国的创始人,孙权孙仲谋,这一年的他还正经历上一世的人生,这一世的游戏账号都还没有注册。不过,吴国的创立者虽说是孙权,但奠基人却另有其人,这便要从一个被各种文学作品忽视的传奇人物,孙权的爸爸孙坚,孙文台说起。


《闲话后汉三国》第一章,曹孟德初置五色棒,孙文台终破阳明帝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传奇人物的降生,都是伴随着一段祥瑞异像的,大家可以回家问问父母,如果你出生时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恭喜你,你也必将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孙氏据传是春秋时期兵家牛人,《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后人,定居于吴郡富春,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富阳。孙氏在当地世代为官,也曾出过一任天水太守,只不过到了孙坚的前几代家势已逐渐衰落。

那时候的吴郡和现在繁华的江浙沪不一样,还属于偏远地区,因而在汉末时期,相较于表面歌舞的中原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动荡。孙坚的父亲,以孝闻名的孙钟(一说为祖父),便选择独自隐居山中,以种瓜侍奉老母。

恰逢有一年饥荒的时候,突然来了三个少年讨要瓜吃,得到了孙钟热情的款待。看到这句话想必大家应该都大致知道了后面的剧情,不知道是不是神仙都喜欢这一套,还是所有的编剧都是一个祖师爷教的。

其中一个少年就对孙钟说:“这座山下有一处地方很好,葬了之后会出天子。你现在向山下走一百步,等回头看我们不见了,就可以葬在那个地方。”孙钟按照吩咐下山,才走了三十步,便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就只见三个少年骑着白鹤飞走了。

所以说好奇心害死猫啊,就像电视剧中高人但凡叫主角怎么做,主角都不会老实照做的,然后就一定会出事。本来孙家是要出天子的,结果因为孙钟三十步的时候回头了,天子也被打了三折,从一统江山变成了三分天下……

后来孙钟死了,就被葬在了这个地方,之后坟墓上便经常被五色云气所环绕连绵数里地,引得周围的父老乡亲都来“观光”,其中有见多识广的老人说:“这不是一般的气,孙家从此要兴盛了。”

又有传说,在其母怀有孙坚的时候,梦到肠子流了出来,一直到吴郡把那里的阊门绕了起来。说实在的,这梦就放现代恐怖片中来看,也实在是太惊悚了,所以孙母一下就惊醒了,后来还把梦告诉邻居的老妇,老妇却回答道:“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吉兆?”

这个梦在今人看来除了诡异就剩惊悚了,不过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其实非常好理解,甚至刻意编造的痕迹有点太重了。在古代的医学认识中,胃、膀胱、女子胞(子宫),这些长得像肠子的器官都属于肠。《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就有“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便是指女娲所生的十个神,更可能是暗喻从女娲部落中分出的十个后裔氏族,是一种早期生殖崇拜的表述方式。

阊门在今天的苏州,是伍子胥始筑吴都时所建造的首门,《吴越春秋》写道:“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阊阖风是古代八风中的正西风,同时阊阖门也是昆仑山西边的天门,因此古代宫门或京都城门常取名为阊阖门。

两相结合,这个梦的含义便一目了然。孙母所生的这个孩子(孙坚),将会在春秋吴国的故地成为天子!


《闲话后汉三国》第一章,曹孟德初置五色棒,孙文台终破阳明帝

苏州阊门

公元155年,在这么多的神话传说背书下,孙坚顺利出生了。没错,孙坚是和曹操同一年出生的同龄人,所以历史上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没什么问题的,还真不是占孙权的便宜。

不过和曹操,甚至是刘备比起来,孙坚的出身更符合白手起家的设定,无论怎么看,他的成长倒更像是小说里男主角。

就在他17岁的时候,孙坚随父一起坐船去钱塘,半路上看到海贼胡玉等人刚抢了很多财物,就那么明目张胆的坐在岸边分赃。边上无数的行商客船来来往往,全都远远的绕过去,不敢靠近。看到这个情形,孙坚对父亲说:“这些贼可以打,让我去讨伐他们。”孙父以为这只是孙坚的年轻气盛,连忙劝说道:“这不是你能干的。”

想不到孙坚压根没听父亲的劝告,直接抓起一把刀,就独自跑到了岸上,面对一大群穷凶极恶的海贼,没有露出一丝惬意,反而双手不断的舞动,故意大喊大叫的装作部署众人进行包抄的样子。此时孙坚的样子,不像是一个人在战斗,更仿佛是先祖孙武附身,正在指挥着千军万马。

海贼们本就有点心虚,看到这架势,以为真的是官兵来围剿他们了,顿时吓得作鸟兽散,惊慌失措下连财物都扔在了原地。而难得碰到这次扬名立万的机会,孙坚又怎会善罢甘休呢,于是单枪匹马就追了上去,不久便提着一个海贼的首级,心满意足的回来,却是把自己的老父亲吓得半死。

孙坚的这次壮举,都被江上南来北往的旅客行商看在了眼里,在他们的宣传推广下,就像后来打虎的武松,孙坚在吴地立刻声名大噪,郡府也因此招募他为假尉。所谓假尉,即和曹操一样是个负责治安的低级武官,但区分是没有正式的编制,就是今天的“临时工”。

虽然只是一个临时工,可是运气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就在同年的十月份,出现了“荧惑入南斗中”的天象,朝廷对此占卜的结果是“荧惑所守为兵乱”,而南斗在地理上对应的正是吴地,这预示着吴郡即将发生兵乱。

有时候不得不说,古代的占星还是挺准的,因为你的敌人可能也是按照同样理论办事的,这就比较搞笑了。所以到十一月份,会稽就有一对许氏父子,以“荧惑入南斗中”作为上天的信号,发起叛乱,史称“会稽妖贼之乱”。

听到“妖贼”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和宗教有关的叛乱,不过这场叛乱总共只有一万多人,和多年后的黄巾之乱完全没法比,和整个中国历史相比更加微不足道。因此到今天关于这场叛乱的记载非常少,连其发起人是谁都是模糊不清。

在众多的史书中,关于叛乱的发起人一共出现了四个名字:许生、许昌、许韶、许昭。有的书上说许生是祖父号称越王,许昌是儿子号称阳明皇帝,韶和昭在古代字形相近是一个人,应该是孙子号大将军;又有学者分析许昌就是许生,许韶或者许昭是其儿子,应该是一个人。

一般结合史书记载来看,后者逻辑通顺支持者更多。叛乱的发起人应当为许昌,阳明皇帝是其宗教上的称号,就如张角的“大贤良师”,元末韩林儿的“小明王”,越王则是他在政治上的称号,其子许韶/昭则是大将军。


《闲话后汉三国》第一章,曹孟德初置五色棒,孙文台终破阳明帝

后梁武帝时也曾遇到“萤惑入南斗”天象,当时有谚语:“萤惑入南斗,天子下地走”。


反正这个不太重要,不管是许昌还是许昭后面的剧情也不会再出现了(可能吧),所以大家知道就行了。前面说过,那时候的吴地相对中原还是穷乡僻壤,汉朝对此的管控力严重不足,加上叛乱背后可能有地方大族的支持,于是才一万多人的“妖贼”就横行无忌,到处攻掠县城。

一直到了第二年,州郡官兵对叛乱始终是一筹莫展,连连失利。会稽太守尹端还因此被治失利之罪,按汉律本来是要斩首弃市的,恰好他手下有一个主簿,正是未来大汉最后柱石的朱儁,朱公伟。

当时朱儁就换了一身破衣服,像没事人一样跑到洛阳。表面上他只带少量必须的干粮,实际却暗藏了数百金用于贿赂官员,在其斡旋之下,本以为必死的尹端结果只是被降级为左校。事后朱儁对此事是只字不提,尹端也始终不知道其中的原由。

尹端曾经作为名将张奂的司马,长期转战并、凉二州,在对鲜卑、乌丸、羌人等异族的作战中屡屡立功,并以此升任为会稽太守。但他却在此次叛乱中折戟成沙,不仅英名尽毁,还差点丢了小命,可见此时妖贼之乱并非如历史所述那般轻描淡写。

为了平息叛乱,朝廷任命臧旻为扬州刺史,与丹阳太守陈夤一起领兵入吴郡平乱。而孙坚也抓住机会,以郡司马的身份募集了精勇千余人,加入到了平叛队伍当中。在汉代百官体系中,一个郡只有丞、长史之类的文职系统,并没有郡司马这个武职,可见是为了平叛临时设置的地方军事长官。

臧旻一入吴郡,便在一次决战中打败了许氏父子,但是却让其逃脱,得到了重新集结兵力的机会。之后许氏利用对当地的熟悉,使双方陷入了僵持阶段,史书中并没有这期间的任何描述。

一直持续到熹平三年,公元174年的十一月,臧旻,陈夤以及孙坚才合兵攻入会稽,抓获许氏父子,斩首数千人,结束了这场整整持续了三年零一个月的叛乱。战后臧旻以功升为匈奴中郎将,陈夤再无记载估计继续当他的丹阳太守,孙坚则因为臧旻表述其功被任命为盐渎丞。

盐渎即徐州广陵郡盐渎县,今江苏淮安府盐城县西北,在汉代按制度一个大县有一丞两尉,小县有一丞一尉。县丞是县主官的二把手,负责全县的政务,算起来实际地位比县尉还要高上半级。


《闲话后汉三国》第一章,曹孟德初置五色棒,孙文台终破阳明帝

但我们细品一下,虽然孙坚因为战功直接跳过了孝廉这步,从临时工转变为具有编制的正式官员。但是在此之前孙坚郡司马一职,实际权力已经相当于一郡的军事主官甚至更大,其下一千余人的精勇,也绝非一个县级官员可比。所以这个盐渎丞对于孙坚来说,绝对是明升暗降。

朝廷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个有功之臣呢?这里插入一个小故事。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老丈母娘吴太夫人,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她本是吴郡吴县(苏州)人,父亲吴辉曾做过汉奉车校尉,丹阳太守,也算是官宦人家,吴郡大族。不过吴夫人父母皆早逝,便和弟弟吴景迁徙到吴郡钱塘县(杭州)居住。

吴夫人年轻时才貌双全,是当地名闻遐迩的美人,不知道多少人心目中的梦中情人。当时的孙坚又恰好是单身,听说身边竟还有这样的美女,就想要娶了这个女人。然而当吴氏族人听到孙坚这个想法后,便以其为人轻佻狡诈为理由坚决反对这门亲事。这让孙坚很没有面子,也暗暗记恨上了吴家。

穷小子想娶富千金,却遭其家人嘲笑棒打鸳鸯,之后穷小子发愤图强,莫欺少年穷,多年之后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众人皆惊叹不已懊悔当初,最终少年打脸众人抱得美人归。这是俗套小说千百年来惯用的狗血桥段,可就当剧情要向此发展时,现实打了我们一记耳光。吴夫人突然对自己的族人说:“为什么要为了爱惜一个女子而为家族招来祸事?如果他待我不好,也只是我的命运。”

于是在吴夫人的劝说下,吴家人同意了这门婚事,万幸吴夫人这段婚姻也算是幸福的,后来她为孙坚生下了包括孙策,孙权在内的四子一女。其中长子孙策出生于公元175年,按照十月怀胎计算,孙坚迎娶吴夫人很可能是在174年或稍前。


《闲话后汉三国》第一章,曹孟德初置五色棒,孙文台终破阳明帝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时间正处在平叛的中后期,孙坚可说是吴郡炙手可热,如日中天的年轻军阀,吴家人为什么会拒绝孙坚的求婚呢?从吴夫人的话中可以看出,以当时孙坚的势力,拒绝求婚可能对吴家来说是灭顶之灾。

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在一般相亲过程中,即使不满意也会寻找其他婉转的借口,而不会直接说对方的品行不好,这不光是简单的拒绝,更像是众目睽睽下的一记耳光。但是据史记载,吴家人给出的解释是“嫌坚轻狡”,又是什么让他们选择直接撕破脸皮?

最合理的解释便是,孙坚和吴郡士族间的关系并不融洽,甚至是敌对。许氏妖贼能够在吴郡纵横三年,而所谓的贼众其实都是各县子弟,背后更有不少大族的支持。我们从大汉朝廷的角度来看是平叛,但对当时不少吴郡人来说,臧旻、孙坚等人反而可能是破坏他们家园的入侵者。

至于孙坚所谓的一千余人的精勇,说好听点是官兵,但在古代有句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和现代不同,古时很少会有良家子会自愿选择从军这条路。那么这一千精勇都是什么人?按历史的真实情况,一般来说其中不乏大量的流民,地痞以及游侠儿。这些人组成的军队,大部分不会有太多的纪律性,且要安抚他们允许屠城、劫掠经常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虽然历史并没有详细记载,但从吴家人的反应,吴夫人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孙坚军队在平叛过程中,奸淫掳掠的情况可能并不少。而最后破会稽,擒许氏一战,更是斩首数千,这对吴人来说皆是血债。

会稽妖贼之乱可以说是未来黄巾之乱的预演,连后续的发展其实都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此时的朝廷对地方依然具有控制力,还不会允许像孙坚一样的地方军阀出现,而吴郡地方大族对于孙坚自然也是深恶痛绝。因而在双方的作用下,孙坚自然被调到了外州担任一个文官。

这一年恰好是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孙坚也是二十岁。几年后孙坚被改任为盱眙丞(徐州下邳国盱台,今安徽泗州盱眙县东北),之后又改为下邳丞(下邳国下邳县,今江苏徐州府邳州东三里)。虽然看起来是平调,但是却从穷县调到了富县,且下邳是下邳国治所所在,政治地位大不相同。

孙坚历仕三县,皆是政绩斐然,而其“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也为他后来起兵打下坚实的基础,只待黄巾之乱的爆发。那么我们的曹孟德置五色棒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而之后发生的事又将牵扯出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宦官,甚至在其死后依然影响曹局数十年。这些让我们下一章再继续闲话。


参考文献:《裴注三国志·武帝纪》、《裴注三国志·先主传》、《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裴注三国志·吴书·妃嫔传》《后汉书·孝灵帝纪》、《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后汉书·郭符许列传》、《尚书· 夏书·甘誓》、《宋书·符瑞志》、《幽明录》、《山海经》、《吴越春秋》、《资治通鉴·卷五十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