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後最佳泡腳方來了

俗語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思是說進入寒露時節天氣轉涼,需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寒露最怕腳受涼

中醫學認為,寒露過後,避免足部受涼,對於身體保健十分重要,否則後患無窮——

1、腳與上呼吸道

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輕則引起外感咳嗽,重則可使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發作。

2、腳與腎

腳與腎關聯很大,腳受寒的話,容易影響人的腎氣、腎陽。腎陽虧虛後,人的體質也會變弱。

3、腳與內臟

不注意腳部保暖也會影響內臟,引起胃痛、腰腿痛、女子行經腰痛、月經不調等症。

要想足常溫,一定勤泡腳

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且足部分佈著60多個穴位,若能堅持睡前用熱水泡腳,就能刺激這些穴位,不但能促進氣血運行,還能疏通全身經絡,強身健體。

泡腳的確好處多多。那該用什麼來泡?功效是否有不同?下面,給大家逐一介紹。

1、熱水泡腳

【做法】把雙腳浸入40℃左右的熱水中,15-20分鐘後頭痛會明顯緩解。

【功效】減輕頭部血管壓力、緩解頭痛。

2、生薑泡腳

【做法】取中等大小的姜半塊,拍扁後水煮10分鐘左右。將煮好的姜水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即可使用。

【功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環,輔助減輕水腫。

3、桂皮泡腳

【做法】取花椒和桂皮各15克用水煮10分鐘,煮好後兌入涼水冷卻至40℃左右即可使用。

【功效】排除消化道積氣、緩解胃腸痙攣性疼痛。

4、艾葉泡腳

【做法】取30-50克幹艾葉用熱水煮10分鐘,煮好後兌入冷水至40℃左右即可使用。

【功效】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注意】由於用艾葉泡腳能引火下行,每週泡2-3次即可,不宜過於頻繁,否則容易引起頭暈、頭痛。

5、紅花泡腳

【做法】取紅花10-15克用熱水煮10分鐘,煮好後兌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即可使用。

【功效】預防凍瘡和皮膚皸裂。

6、陳皮泡腳

【做法】取適量陳皮放入熱水中水煮10分鐘,煮好後兌入冷水冷卻至40℃左右即可使用。

【功效】改善手腳冰涼。

這麼泡腳能治病

1、腰痛——陳艾湯

【原料】陳艾200克。

【用法】在泡腳水中兌入熬煮好的陳艾藥汁,讓水浸泡到膝蓋,再用衣物把桶蓋住保溫,泡腳20分鐘,直到全身微微出汗為好,每天做一次。

【功效】祛風止痛,用於慢性腰膝疼痛。

2、足跟痛——枯草食醋方

【原料】夏枯草50克,食醋1000克。

【用法】將夏枯草浸入食醋內2-4小時,然後煮沸15分鐘,去渣取汁備用。每晚打一桶熱水,兌入藥汁,先把雙腳架在木桶上方,用水蒸氣燻一下,等到水溫合適,再把整個腳踝浸入水中,每次20分鐘。

【功效】舒筋活絡,軟化骨刺。

3、高血壓——沐足方

【原料】懷牛膝(20~30g)、川芎(20~30g)、天麻(10~15g)、鉤藤(後下)(10~15g)、夏枯草(10g)、吳茱萸(10g)、肉桂(5~10g)。

【用法】:藥材放於布包中紮緊,加入2000ml的清水煮30分鐘後,取汁倒進恆溫沐足盆內沐足30分鐘即可。

【功效】方中諸藥既可滋補肝腎、引肝氣下降,又可清熱熄風、平肝潛陽,全方合用,有“釜底抽薪”之義,可幫助患者重新恢復氣血調暢、陰陽平衡的正常生理狀態,對於肝腎不足,肝陽偏亢引起的高血壓具有很好的調整作用。

4、腿抽筋——舒筋榮脈洗劑

【原料】蘇木、紅花、艾葉、伸筋草、透骨草、桂枝、澤蘭

【用法】以上7味,每味60克,不鏽鋼盆熬藥,先用涼水泡30分鐘,武火煎開,改成文火煎30分鐘,煎出約3000毫升藥液。待水溫將至38攝氏度左右時,可以泡洗,每天1次,每次30分鐘。

【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溫陽止痛,適合大部分腿疼腿抽筋人群。

泡腳問題全解答

1、怎樣才算泡好腳?

泡到你的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微汗了,就算是好了。

注意,千萬不要出大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傷心。

一般來說,有的人上身不出汗只是下身出汗,說明是腎寒,可以在泡腳時喝些薑糖水或熱開水;還有些人上半身發熱,下半身卻不出汗,這是氣虛的表現,堅持泡腳一段時間後,可以有效緩解。

2、什麼樣的泡腳盆最好

比較深的木桶或專業的足浴桶最適合泡腳,泡腳時要能把小腿整個放進去。

如果實在不具備這樣的設備,可以用毛巾沾泡好的熱水,包裹溼敷小腿及膝蓋。

3、水溫多少最合適?

健康的泡腳方式是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水溫40℃左右最合適。

尤其是患有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由於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否則容易被燙傷。

4、腳氣發作能泡腳嗎?

患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此外,兒童及熱性病患者如有高熱、出血、口熱舌乾等症狀的人不宜泡腳。

(GZY)

寒露後最佳泡腳方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