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掌控”这个词汇最近频繁出现自己的脑海里,可能是因为刚看了几本有关数据和信息方面的书籍从而引发的感叹,也可能是基于时下不确定性现象,我的一个应对想法。

谈大数据时代个人对信息、数据、隐私的掌控,谈混沌时期个人对自我的掌控,对我来说这些话题太大也太难。我很难把数据这个热点的话题通过自己的描述方式讲的很明确,在这里也不是具体的列举书籍上传授的个人数据和信息隐私保护的方法,而是更想表达一种态度——一种理性应对的心态,一种积极掌控的态度。

技术、数据和科学已成为我们生活的核心。从个人角度来看,每天生活、工作的主要信息来源和互动方式也大多是基于电子设备和网络,或多或少会有如下这些方面:伴随着手机闹钟起床,打开网页、微信、邮件,查看最新的资讯;出门使用打车软件;手机刷门禁;电脑运行搜索、社交、邮件等软件;吃饭外卖平台;购物支付平台;与家人视频、语音软件;与工作伙伴视频会议或与学生在线授课……

这些我们在使用的任何一个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都有着各自的身份识别信息,几乎所有被授权的应用和软件都在后台默默的记录了所有的操作痕迹,至于这些由我们自己产生的数据和信息接下来是被删除还是保存,会进行怎样的分析和使用,接着会流向哪里,就不受我们自己的控制了。大型科技公司的触角和权力不断延伸和增长,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随着我们逐步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科技公司也越来越了解我们的喜好,能模拟画出我们的样子,我们被动的范围越来越大,与之抗衡也更加难了。互联网、应用程序、大数据...几乎掌控着我们的生活。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World》里谈到,如果你让自己的设备运行他人的程序,相当于你将自己的设备交给了他人。结合种种现状来看,除去信任数据使用者的责任心,另一个可以改善的方面就是去积极寻求掌控——去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了解那些我们目前未知,却又正在或将要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事物,比如了解电子化、数字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数据挖掘、分析到底是研究什么样的数据,可能挖掘出什么样的价值,我们从中能有什么启发;作为个体可以怎样更好的在网络世界里保护自己;模型算法可以计算一切吗;人工智能AI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可以问的还有很多,可以了解的还有很多,并不是说我们会去从事这些方向的职业,而是促进我们发现和加深对周遭的理解。在自己去主动寻求积极了解的基础上,还可以借助更多的书籍和网络教育资源做进一步的理解,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近期上线的面向公众的人工智能学习平台——致力于通过教育使技术更加民主化,从幼儿园到高中年级K12开展的AI教育(https://aieducation.mit.edu/),为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公平和公正的未来做着努力。

与其被动的接受现状,完全交由他人,不如我们主动去增加对它的了解,了解事实的真相,理性的分析与决策,寻求可能的改变,探索更好的生活。


延伸阅读:

《大数据、小数据、无数据》

《算法霸权》

《硅谷帝国》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World》

《大数据时代》

《数据时代的经济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