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n原创 三上庐山

三上庐山

小时学语文课就有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望庐山瀑布诗,那时就知道了庐山。后来又知道了庐山会议,也能感受到了一点庐山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再后来电影《庐山恋》上映,使庐山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得以情景交融完美的展现,就更加激起了对庐山的向往,渴望着身临其境地感受庐山。没来庐山前以为庐山只是一座山峰的名字,来庐山听介绍方知庐山实际是方圆300余平方公里90余座山峰的统称。记得第一次上庐山是参加工作不久,随单位一个同事去南方出差顺道去的。第二次是八十年代中期到南昌开会,会议期间组织上山。这两次由于时间紧,每次只是在山上待多半天的时间。第三次是近几年退休后去九江参了加了当地旅行社的庐山两日游,才有较充裕时间游览了庐山。庐山地貌独特,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是我国最著名的游览山峰。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内涵深厚,是少有的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最负盛名的山峰。环境优雅的如琴湖,繁花似锦,曲径通幽花径,以秀美纤柔为其特色的黄龙潭瀑布群,还有天桥,三宝树,黄龙寺等景点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牯岭镇是世界上少有的建在半山腰上且又相当繁荣的高山岭镇。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阴,镇中商店、餐厅、电影院、图书馆、学校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庐山的那些千姿百态的幢幢名人别墅就错落有致地散落在青苍的山谷里,显得分外的静谧和空灵。这些别墅形象地融入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化特征,成为庐山不可或缺的景观。由于到达牯岭镇时间较晚,没能进入别墅内,只是在几个别墅外驻足观看,觉得有几分遗憾。傍晚时分下起了雨,一会功夫便暴雨如注。从宾馆窗户向外望去,远近一片雾雨蒙蒙,天空中不时涌起一道道白烟。屋檐上的雨水顺着瓦片缝隙喷泻而下,与地面上依坡而下的雨水汇合,如同奔涌喷泉哗哗的流淌。宾馆房间里特别潮湿,到处湿漉漉的,被子几乎能拧出水来。就这样伴着一场暴雨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庐山雨夜。雨夜更容易激起人们思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写下“庐山雨夜草俺中”诗句,可能就是在这庐山雨夜中写就的吧。

含鄱口位于含鄙岭中央,海拔 1211米,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面对着鄱阳湖。我们早早登上含鄱口,想放眼俯视鄱阳湖。这时悠忽而过的薄雾不断地在周围生发蒸腾,根本看不清鄱阳湖的面目。由于山壑里的大团云雾不断地顺山势向上涌流,朝含鄱口奔腾席卷而来,不一会便使整个含鄱口都没入飞走的云雾之中。虽没有看到鄱阳湖,但却体验到身在云雾飘渺中的感觉。三叠泉需乘坐半个多小时轨道交通车,又步行近2个小时下1400余个台阶,才到达到达飞流直泻连落三阶的三叠泉。由于连下台阶肌肉有些拉伤,原本准备接着去黄山的计划也不得不取消。

登庐山第一个突出感觉是领略到上庐山的险要。上山时弯弯山路路崎岖,到处都是接近90度的转弯,直行道路不超过几十米。据说要经过这样400个弯道才能到达山顶。难怪毛主席当年写下“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诗句。第二个感觉是在庐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庐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整个庐山名胜古迹遍布,不少历代帝王将相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等1500余位名人相继登山,留下了4000多篇珍贵的名篇佳作,可谓每步每景都有典故。第三个感觉便是是庐山的云雾多,变幻莫测,来去匆匆。有时是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瀑布云:有时是像披上了一层轻薄的雾纱,若隐若现,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如梦如幻的感觉。庐山云雾变换之快是少有的,当你兴致勃勃尽情赏景时,忽地一阵云雾不知从何处升腾而来,使一切都身处朦胧之中。又有一阵清风刮过,便是江天一览、美景再现。庐山云雾为庐山群峰的雄浑增添了一番飞流腾动的浩壮气魄。北临长江东临鄱阳湖为庐山高峰深壑孕育了不息的云雾,云雾笼绕与峻峰险谷相依相偎,成为庐山是不可或缺的伴侣,给庐山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苏轼对庐山云雾有着深刻的感悟,给我们留下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著名诗句。这首诗也给我们很多启示。无论是认识事物或人,也许和看庐山是有些相通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见微知著, 才有可能对其有深入的了解,这是第一位的,但这只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有时候若是离得太近了,尤其是在受到干扰时就容易深陷其中,反而会不能客观的了解其本来面目,需要跳出来或换一种角度和环境去审视,才能看清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就不会“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