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课要写检讨发说说集赞:无趣的生活是毒药,有趣的方式是解药

前不久药科大学辅导员的一个举动上了头条。这源于学校里新制定的一个规定:逃课需要在QQ上发说说,写不低于50字的感想并集赞50个。

而制定这个规定的辅导员周玲说:因为深知传统写检讨的方式,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不仅效果不好更是毫无意义,所以想到不如换种新方法。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尝试和改变,一举拯救了出勤率,还上了头条。


逃课要写检讨发说说集赞:无趣的生活是毒药,有趣的方式是解药


对此广大学生党不仅没有反对,而且纷纷给出一万点赞成:

“新时代新方法,都给我集赞去”

“现在的教师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会玩了”

“这就是别人家的辅导员啊……”

更有网友分享出自家学校的“防逃”规定:

“哈哈哈,我们班学生逃课违纪的我让他们十字绣和围巾二选一,不论男女。一周内完成……”

一片欢笑过后,大家其乐融融。既对逃课起到了警示作用,又杜绝了以往写检查不疼不痒的无用功。

正所谓传统的检讨不疼不痒,有趣的方法获赞无数。

老师的新奇、又贴合时代的做法,学生执行起来也许会摇着头感觉些许无奈,但却不会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

毕竟自己逃的课,丢了老命也要把赞点够。老师都这么有趣了,我还有什么理由拒不改正?

01

灵魂要有趣,教育也可以适当活泼

前不久复旦教师开课专门讲解“脱单难”的问题,实力上演了一把什么是:课本的内容千篇一律,有趣的课程却是一票难求。

“一旦成为妇女之友,谈恋爱的机会就会很少”“白头偕老只是结果,并不成为一个目标”…课上金句频出。

而“为什么脱单不容易”等有趣的话题,也引来了爆棚的上座率,有的学生甚至扒窗户听讲。逃课?不存在的,很多网友甚至纷纷要求将上课视频上传到网上大家共同学习。


逃课要写检讨发说说集赞:无趣的生活是毒药,有趣的方式是解药


都说做内容要有产品思维,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每一堂课都能自带10W+的眼光和思维,相信不仅点击率转发率超高,跟帖回复点赞也一样不会差。

学习是一件严谨的事,但如果能用活泼的方式,让这件严谨的事变得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那学生们恐怕会用逃课的时间去占座、记笔记、写心得与他人讨论。

毕竟自家的老师优秀到如此独特,自家的课程爆棚到堪比春运,自己又怎能甘于平庸,被挤下求知的高铁呢。

02

如果学习像游戏,这个关你可愿意闯?

科恩博士在《游戏力》一书中曾这样阐述:“游戏力”最权威最准确的解释是:它是以游戏和理解情绪的方式与孩子联结。

逃课要写检讨发说说集赞:无趣的生活是毒药,有趣的方式是解药

所以,不仅是亲子沟通中,包括教学、辅导作业、以及犯错后的信心重建等方面,“共情”二字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为什么很多孩子一提作业鸡飞狗跳,一提玩耍母慈子孝?那是天性使然,孩子天生爱玩。

所以看到孩子爱玩的时候“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不如利用时间来想想如何能让学习更有趣,知识的吸收更主动。


逃课要写检讨发说说集赞:无趣的生活是毒药,有趣的方式是解药


作者周行在他的文章中曾分享,自己从游戏中学习各种知识的经历。

因为自小酷爱游戏,他玩遍了大大小小的游戏。在《大航海时代》中,他从航行的路线中熟习了地理知识和各地的风土人情;

在《仙剑奇侠传》中,他通过角色扮演了解了其中浪漫的爱情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

玩游戏《吞食天地》让他自己主动、积极、心怀乐趣的通读了正本《三国演义》,那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至今让他记忆深刻并不断回味。

孩子爱玩的天性,发挥好了就是人生开挂的利器。在玩中学,会让记忆更深刻;在学中玩,会让学习更轻松。

当学习就像游戏,作业就像闯关必备的钥匙,相信不仅这个关孩子爱闯,很多辅导作业濒临脑梗的老父母会因此而得到解放。

03

学习适度,游戏有度,生活多一度

很多家长也许会有这样的担心,让孩子玩游戏学习?他要是沉迷游戏怎么办?事实上通过合理的引导和规则的建立,孩子会沉迷游戏的概率并不高。


逃课要写检讨发说说集赞:无趣的生活是毒药,有趣的方式是解药


首先那些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的孩子背后,通常站着一个谈游戏色变的家长。

因为玩游戏这件事在生活中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一有机会他们自然就全情投入无法自拔了。

所以与其让孩子杜绝游戏,不如给孩子制定合理的规则,让他们知道玩游戏是得到父母鼓励和赞同的,但必须有度不能毫无节制,一旦违反约定就要主动承担相应的惩罚。

其次,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挑选优质的游戏。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些融丰富知识性和趣味于一体的,让孩子从爱上这些游戏开始,爱上学习并自主学习。

最后,父母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玩,让自己成为孩子的队友和伙伴,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动态也可以拉近彼此距离增进亲子交流,让孩子成为一个愿意和自己分享和互动的好哥们。

当生活充满理解,学习充满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更加热爱生活和学习。

比起分数、名次,让孩子学会学习,拥有学习力,才是最有用且实际的。

毕竟分数只是一时的,而能力却可以伴随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