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促進消費,對經濟、就業能起到積極作用,你認為呢?

豫述


中國經濟一直是所謂三駕馬車:投資、外貿、消費。疫情危機之際,外貿除防疫產品,其他深受影響,而且還將加劇,投資將進一步加大,彌補外貿的一些影響,但有投資回報的投資領域畢竟不同以往了。促進消費,才應該是引領中國走出危機、成為獨立性強些自主性強些的真正經濟強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真正更多落實到國民自身,反過來又進一步促使國內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這幾年,不斷的降稅已經在往擴消費上引導了,此次疫情會加快這一進程,未來幾年,消費領域會出現更多的中國品牌的消費品品牌。


量子意識


受疫情影響,短期消費下滑,但沒有改變其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地位。疫情後促進消費,對經濟、就業必然起到積極作用;當然,促進消費根本在於提高居民收入。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加快蔓延,對世界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衝擊。受疫情的影響和衝擊,很多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為有效抗擊疫情,封城,減少經濟和社區活動,主動隔離成為大多數國家共識,整個世界經濟被按下"暫停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發生衰退,世界貿易組織也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下滑較大。全球經濟陷入了嚴重的衰退和不振,供應鏈大範圍斷裂,特別是歐美髮達國家,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經營企業,停業的停業、裁員的裁員、破產的破產。國際市場的需求萎縮必然會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衝擊,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不容低估。據海關統計,

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進口3.24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983.3億元,減少80.6%。

需要緊緊依靠國外企業提供配套產品等的企業,正面臨最艱難的時刻,不少企業已經失去了訂單;同時因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前期的外貿訂單被減少或被取消的亦有很多,有些企業生產好的產品只能存儲在倉庫,遲遲不能發貨。

在疫情的衝擊和影響下,出口的作用大大降低,進口也面臨很大壓力。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幾乎不可能。

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及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發揮內需的作用,消費仍要發揮主要拉動作用,通過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沖疫情影響,提振經濟表現,消費將成為後續經濟走勢 的重要影響力量。

刺激內需 ,促進消費,穩定經濟增長。前提是要確保居民有錢消費,有好的消費環境。當下,要繼續做好疫情防控,讓居民敢於走出家門消費;同時要穩就業,市場復工復產,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重點是要保證居業資金鍊不斷裂且提高居民收入。


宏看財經


消費和生產緊密相關,互為辯證關係。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為消費創造動力。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的發展。

生產是維持經濟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生產就是經濟基礎。生產的過程也需要消費,二者並不矛盾。生產的過程需要生產力,生產力也即代表了人力、物力,生產力的提高就能提高就業率。消費就是把生產出來的東西進行消化、利用。消費的增加就能夠帶動生產的增加,消費的質量提高,就能夠促進新的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的發展及創新,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就能夠增加就業人口比率。就拿最近很多地方促銷費,發放了各種福利性的消費券來看,這些消費券大部分是用於餐飲,旅遊`住宿、保健等。拿我們熟悉的餐飲來看,出外吃飯消費的人多了,餐飲業生意就會改善,這就需要增加食品及配套產品的需求。糧食、菜類、餐具、環衛產品、運輸物流、租房業就會相應受益。這些物品的生產個人及企業就需要擴大生產,進而受益。在擴大生產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生產,又解決了就業。更重要的是餐飲業是民生產業,屬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普遍較低,能夠大量吸納就業。尤其在目前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餐飲業是保證就業的一個主要行業。貧困地區待業人員和剩餘勞動力到餐飲企業就業是快速脫貧的有效路徑。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餐飲就業人數統計約有二千五百萬人,還沒有計算各配套產業人數。這次疫情造成餐飲業巨大傷害,就業人數急劇減少。

在疫情影響下,生產和消費雙雙受到巨大影響,目前生產力未產生太大變化,生產潛力完全具備,而消費這次影響更大,需要提升消費來刺激生產,從而影響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