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下鄉”要打通“堵點”-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熱評

4月15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關於促進農村消費的若干措施》,主推汽車下鄉、家電下鄉。明確提出,省級財政對本省農村居民新購買新能源車或燃油車的,在新能源車使用環節或燃油車購車資金上給予補貼。

有一句話,許多人耳熟能詳,“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在積極應對疫情衝擊、穩住經濟增長基本盤過程中,農村仍然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對廣東來說,更是如此。以農村汽車消費為例,資料顯示,2015~2018年,廣東農村居民每百戶汽車保有量年均增長28.5%,顯示出廣東農村汽車消費的巨大潛力和上升力。只要打好政策“組合拳”,硬件軟件齊保障,就能激發農村居民大宗消費需求,充分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汽車、家電等商品下鄉,看起來很美,推動起來可沒那麼容易。就說汽車下鄉,不但農民手裡要有錢,還要有道路可以跑,有位子可以停車,新能源車的話還要有充電樁。據省交通廳公佈的數字,截至2019年底,全省農村公路通車裡程約18.3萬公里,實現了鄉鎮通客車率、建制村通客車率兩個100%。現在,農村的路基本通了,但數量夠不夠、質量好不好?可以說,除了珠三角之外,粵東西北地區大多數農村公路仍處於較低層次,與農村汽車保有量迅速上升的態勢不匹配。再比如,手機等家電下鄉,農村的網絡建設能否跟得上?尤其是城市開始進入5G時代,農村會不會拖後腿?

我想說的是,推動汽車、家電下鄉,不是給點財政補貼刺激一下那麼簡單,還要打通許多影響農村消費潛能釋放的難點痛點堵點,讓農民買得順心、用得開心。時下,以物聯網數據中心、互聯網數據中心、5G基站建設、雲計算、大數據、特高壓、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基建被寄予振興經濟的厚望,在城市如火如荼地開展,對於廣大農村來說,公路、橋樑、建築等老基建或許更迫切。因此,打通汽車、家電下鄉的堵點,要“新”“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讓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不斷得到優化,從而促進農村居民大宗消費擴面提速。                  (練洪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