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到底養的是什麼?

中醫養生,到底養的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王醫師說食材,今天我不跟你們講食材中藥,我跟你們說說養生。


一、保養先後天之根本

  在中醫理論中,氣為人身之根本,人體中的氣有先後天之分。先天之氣指人受胎後秉承的父精母血,所以它的本義就是“腎氣”。

人體先天之精由父母遺傳而來,藏於腎,化為腎氣,是人生命之根本。腎精充足則人精力旺盛、頭腦機敏。晚睡、長期精神高度緊張或恐懼、長期劇烈運動都是耗傷腎氣的行為。


  “不妄作勞”當是保養腎氣的正確做法。作勞,即勞作,消耗體力、精力的各種活動、行為。妄,隨意,胡亂,放肆。“不妄作勞”,不無節制地消耗體力精力,也即不過度勞累的意思。

腎氣就像一個銀行,而這個銀行的資本是固定的,人體元氣儲存在此。不正確的生活方式如長期熬夜、性生活不節制等會耗傷正氣,很難補充。一旦腎氣消耗過多,就是動了人體的根本,就像一棵大樹,根不牢則很難枝葉繁茂。熬夜、用腦過度不知休息、長久過度劇烈的運動等都可耗傷腎氣。

 後天之氣是由脾胃運化水谷精微而生成,若素來脾胃虛弱或食飲不節、貪涼飲冷等不良生活習慣引起脾胃受傷,則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受損。

 脾胃生化氣血、運化水溼等功能受限,就會導致很多諸如脘腹脹悶、噯氣、呃逆、腹瀉、便秘、倦怠乏力、面色萎黃、頭暈、頭悶脹痛、身體困重,甚至月經不調、失眠等症狀。

脾胃為後天之本,化生水谷精微為人體氣血。脾胃功能相互協作,過食寒涼、暴飲暴食、飲食無規律都會傷及脾胃,導致脾胃虛弱,引起慢性胃炎、腹瀉或肥胖、疲倦乏力等疾病或症狀。

  若能顧護先天之氣,培養後天之氣,則脾腎之氣健旺,先天充足,後天生化有源,則身強體健。所以說,健康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中醫養生,到底養的是什麼?

二、調暢自己的情志

  五臟與人體的情志,不僅僅是“大喜傷心、大怒傷肝、大恐傷腎、大悲傷肺、憂思傷脾”等激烈的情緒會導致人體氣機紊亂引起疾病,那種時時刻刻無法排解的小情緒也會因為積少成多而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如生悶氣"就會形成肝鬱,肝鬱又會影響脾胃的運化。

 

 在中醫五行理論裡,把自然界性質相近的物質分為五類,分別為金、木、水、火、土。這五類物質之間存在一定的相生相剋的關係。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水克火,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水來滅火,就是因為水可以克火, 在人體臟腑中,金、木、水、火、土則分別對應人體的肺、肝腎、心和脾。肝屬木,脾胃屬土,而木克土,即肝木克了脾土,所以生氣的人會沒胃口,不想吃飯。

  如果長期生悶氣,木鬱化火,就會對脾胃系統造成影響,所以像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便秘等都與人的情志有很大關係。

  《衛生寶鑑》中講:“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消。”所以,心態調節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養生過程中至關重要。養生是一個很細節的問題,也是一個意識習慣的問題,需要在掌握一定養生原則和知識的前提下,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外界因素與自身特點不斷調整生活習慣、心態、精神,這樣才能保持健康狀態。

中醫養生,到底養的是什麼?

三、養生的典故

  黃帝,生來十分聰明,很小的時候就善於言談,幼年時對周圍事物領會得很快,長大之後,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時,登上了天子之位。

他向岐伯問道: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動作不顯衰老;現在的人,年齡剛至半百,而動作就都衰弱無力了,這是由於時代不同所造成的呢,還是因為今天的人們不會養生所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說:上古時代的人,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能夠取法於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的方法,使之達到正確的標準。

  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一定規律,既不妄事操勞,又避免過度的房事,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一,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

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把酒當水漿,濫飲無度,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醉酒行房,因恣情縱欲而使陰精竭絕,因滿足嗜好而使真氣耗散,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於統馭精神,而專求心志的一時之快,違逆人生樂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中醫養生,到底養的是什麼?

 四、養生的啟示

  古代深懂養生之道的人在教導普通人的時候,總要講到對虛邪賊風等致病因素應及時避開,心情要清靜安閒,排除雜念妄想,以使真氣順暢,精神守持於內,這樣疾病就無從發生。


  因此,人們就可以心志安閒,少有慾望,情緒安定而沒有焦慮,形體勞作而不使疲倦,真氣因而調順,各人都能隨其所欲而滿足自己的願望。


人們無論吃什麼食物都覺得甘美,隨便穿什麼衣服也都感到滿意,大家喜愛自己的風俗習尚,愉快地生活,社會地位無論高低,都不相傾慕,所以這些人稱得上樸實無華。

  因而任何不正當的嗜慾都不會引起他們注目,任何淫亂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亂他們的心志。無論愚笨的、聰明的、能力大的還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變化而動心焦慮,所以符合養生之道。他們之所以能夠年齡超過百歲而動作不顯得衰老,正是由於領會和掌握了修身養性的方法,而身體不被內外邪氣干擾危害所致。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

我是王醫師說食材,一個專注於健康科普的中醫!

您的每一次點贊與關注,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