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濱區大幹快上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標杆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張學軍 萌友 薛山 張晚璐/文圖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年,如何實現大幹四個月,實現任務雙過半?淇濱區鉅橋鎮按照省市鄉村振興規劃和扶持三農工作要求,立足自身稟賦、區位優勢、種植經驗等自身條件,謀劃佈局“一軸多點”產業示範帶,以崗坡為核心向南部棗林、鄭常村、野豬泉等8個村延伸,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努力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示範標杆。

所謂“一軸”即沿五七路兩側發展產業觀光示範帶,“多點”即崗坡、棗林、連窪、野豬泉等村,每村至少發展1個特色產業,整體採用“點狀先行、面狀鋪開”發展模式,以點帶面,由崗坡村為重點向南延伸,帶動整條五七路沿線鄉村產業振興。

崗坡村與鶴壁東區毗鄰,距離高速高鐵較近,區位優勢明顯,發展特色產業具有德天獨厚的優勢。為此,該區在崗坡規劃了火鍋山公園項目。目前,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由重慶火鍋專業運營團隊運營,整個火鍋山以高品質小木屋結構建設,在裡面品嚐美食的同時可俯視整個鶴壁東區全景。

淇濱區大幹快上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標杆


按照基礎先行。項目支撐,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

今年初,該區啟動項目建設。首先將五七路兩側各拓寬20米,並在兩側重點打造微地形景觀、增設沿路景觀小品、栽種大型喬木灌木,打通從崗坡村向南輸送人流的主通道。同時對鄉村振興產業示範帶沿線規劃內的9個村莊各自謀劃至少1個具有一定規模、富有一定特色的果樹種植基地。流轉五七路兩側土地,全部栽種油葵、油菜花等農作物,既具有較強觀賞性,又能發展村集體經濟。力爭今年年底,各村果蔬種植項目初見成效。

淇濱區大幹快上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標杆


與此同時,崗坡村收回飲馬泉擬退出的100餘畝土地種植禮品瓜、草莓,發展採摘經濟與城郊觀光農業。連窪村200餘畝集體土地種植果桑,發展桑蠶業與自助採摘遊。棗林村收回100餘畝集體土地種植棗樹,打造可遊、可觀、可吃、可玩的果蔬基地。野豬泉村和盤石頭村整合現有土地資源,發展蔬菜大棚種植基地,種植時令蔬菜供給周邊村鎮與城市居民餐桌。咀兒章村則流轉崗坡村與村道兩側土地,建設花卉苗木種植基地,實現崗坡與咀兒章兩村的集中連片發展。汪常村、鄭常村100畝現代觀光農業與蔬菜大棚正在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