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北京成為京城後,經濟大大發展,人口大大增加。逐漸逐漸地,城裡就會容納不下,京都地盤就會向城門外發展。說是往城門外發展,主要還是在各個城門外大街兩側集中,比如正陽門外大街。這樣,城門外側就形成類似於瘤子的鼓包。這些鼓包叫做“關廂”,關者城門也,廂者周邊也,比如廂房。過去,內城門外都有叫關廂的一小片地方,比如安外關廂、朝外關廂。現在這些“關廂”都不提了,因為所有的關廂都連成一片了,不是一個一個的鼓包了。只有德外關廂這個地名還留了下來,時常還有人提起。55路公共汽車在德外關廂還設有一站,然後開往祁家豁子,那是元代土城垣上的豁口。

朱棣遷都之後一百多年,關廂地區已很發達,不僅有人有房子,關鍵是他們給朝廷貢獻稅銀。這時北方蒙古人常會來京騷擾,城內雖有堅固城牆尚堪自守,牆外卻會被劫掠。到嘉靖年間,此寇更甚,便有人向嘉靖帝上本建議修建外城,把關廂地區都圈進來,帝準。本來是想沿著原來的元大都城垣建外城牆,結果預算要耗銀無數,可官家的白銀是有數的。怎麼辦?只好先揀緊要的城牆蓋,最後是在南邊把收稅最多的地方給圈起來了,這就是前三門外的外城垣。這一圈城牆現在是二環路的東南、南和西南段。所以,北京城的城牆範圍就是現在的整圈二環路。

外城牆修好以後,牆上還蓋了好幾座城門,和內城門一樣,都有城樓、箭樓和甕城。這些城門東面是廣渠門、西面是廣安門、南面是左安門、永定門和右安門。還在東西兩端連接內城牆的地方建了兩座偏門,規格小很多,後來被稱作東、西便門。西便門的位置是在金中都的北牆上,也由此可以大概齊知道金中都的位置。南外城牆從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開工,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基本建完,可以拆除藍鐵皮施工圍擋了。

修建二環路的時候,外城牆都拆了,連外城門都一起拆了。2004年,北京啟動中軸線申遺,把中軸線南端的永定門城樓又按原樣重新蓋了起來。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門洞子裡地面上還安裝了一箇中軸線標誌。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沿著城門向北看,可以看見遠處的正陽門箭樓,箭樓的上面露出來的是正陽門城樓的屋頂,再後面是毛主席紀念堂。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這條大路兩側一邊是天壇一邊是先農壇。站在這條路上回頭往南看永定門城樓。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城樓兩側種了幾棵常青松。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午後的斜陽掛在城樓一角。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看看它的正面。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下面的城臺其實就是三座墩臺連在一起,所以看上去就像是崇文門那裡的墩臺一樣。城臺上是重簷歇山頂的二層樓閣,一層四周有一圈簷廊;二層是一圈平座欄杆,四角有撐簷杆。樓閣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上面是灰瓦帶綠琉璃剪邊。正脊上的脊吻不是鴟吻,還是和正陽門樓一樣的龍首望獸,德勝門箭樓上也是。中間拱券門上有“永定門”石刻門匾,原裝的明代門匾重建城樓一年前在先農壇被挖到,就是嘉靖三十二年那塊匾。現在鑲的這塊匾是按原樣複製的,看上去是和“平則門”門匾一樣的楷書。門樓上還有一塊木製“永定門”額匾,據說是民國初年的書法家邵章先生所題。看那榜書字體,我估計正陽門的門匾也是出自邵先生之手。

永定門肯定是寓意永遠安定。南城當年是為了抵禦蒙古匪幫侵擾而建的,這五座新的城門就都有安、寧的寓意。廣安門最開始叫廣寧門,清代改稱廣安門;廣渠門的“渠”也有“廣大”的含義。

看看門前的獅子,這裡原來不應該有獅子。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看看城樓之角,在陽光照射下非常漂亮。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永定門重建的時候,找到了當初拆除的城磚,又都給砌到城牆上了,所以這還是明城牆。城磚裡面的夯土可不是明代的,就算是,也看不見。箭樓沒有恢復,當然甕城也就沒有恢復。繞著甕城的護城河倒是給挖通了,還連上了南護城河,裡面真有水,汪汪的。當年的甕城現在建成了一個廣場。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周邊居民可以在這裡散步放風箏。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北京的老城門現在留存下來的就是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另外是內城的德勝門箭樓和重建的外城永定門城樓。

二環路是沿著北京城牆修建的,二環再往外還有三環、四環、五環和六環,那一環路在哪兒呢?你肯定知道北京有一個“皇城根兒”,還知道有一個電視劇《皇城根兒》。北京城過去是嵌套好幾層的,外面有外城,裡面有內城,內城裡面還有皇城,皇城裡面才是宮城“紫禁城”。紫禁城也有四座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

一環路其實就是沿著皇城根兒一圈的,不過那裡很狹窄,沒法兒叫做“環行路”。北京還叫“四九城”,這個四九城說的是內城九門和皇城四門之間的百姓天地。內城九門前面都已經說過了,也看了幾座遺址。皇城的四座門我們都很熟悉,就是天安門、地安門、西安門和東安門。天安門還在,其它三座門都沒有了,都成了地名。皇城一圈從長安街開始,往東是南河沿和北河沿大街。這個河沿說的河是御河,就是通到正義路的御河。從東華門出來,沿著東華門大街向東走到南北河沿分界的十字路口,這裡是早被拆除的東安門的位置。前些年那些專門挖土的老挖們在這裡把東安門的牆根兒挖出來了,在現今地面之下2米多的地方。那個應該是老城門的基礎。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牆根兒外面原來是黃土地,現在鋪了青磚,牆根兒是明代磚。這裡就算是東安門遺址。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明代皇城牆最早在南河沿路西,御河在城外,這個位置是在御河東岸,是明宣德年間東移皇城牆後的結果。蓋了新的東安門後,也沒拆原來的東安門,把它叫做東安里門,兩門之間在御河上有一座橋。

御河蓋上之後,現在是南北河沿大街,以東華門大街為界,大街之外的城牆位置現在建了綠地公園。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再往東是東安門大街,一直到王府井大街北口。皇城東牆原來是在御河西岸,御河在城外。後來東牆向東移,御河被圍進了皇城內,皇城外是東皇城根南北大街,以五四大街為界。

皇城裡的御河還有一條支流是從天安門前的金水河向東,沿著皇城牆內流到南河沿路口匯合,然後向南經過正義路一直流進南護城河。2002年,這條支流又給挖成了明河,修了一個公園叫“菖蒲河”。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別瞎猜,河上那橋不叫菖蒲橋。河邊有路人甲看書,還有路人乙軋馬路。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岸上有市民在玩兒敲三家。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對岸安放著“他山之石”,石頭後面就是皇城的南牆。牆內是靜如處子的閒人,牆外是長安街上動如脫兔的汽車們。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東皇城這邊菖蒲河之北有一所皇家檔案館,叫做“皇史宬”,“宬”還念“成”。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皇史宬大殿是一座石砌無樑殿,沒有木料,斗拱和梁枋都是仿木石刻。裡面冬暖夏涼,藏書正合適,現代圖書館的書庫也都是這樣不見天日的黑屋。

從皇史宬出來沿著南池子往北走,有一條東西向的衚衕叫做普度寺前巷。肯定裡面有一座普度寺唄,果然有。可以看到整座寺是在一座青磚臺基上,山門前面有踏跺上去。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這一大片地方明代的時候叫小南城,大名叫洪慶宮,也叫南宮。南宮最早是朱棣給孫子朱瞻基建的皇太孫宮,與故宮同齡。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蒙古瓦剌部,未逮,被擄。御弟朱祁鈺在京繼任為明代宗,擊退蒙古軍。一年後的景泰元年,瓦剌部放回朱祁鎮。明代宗在東安門迎接太上皇朱祁鎮,“帝迎見於東安門,駕入南宮,文武百官行朝見禮”。此後,明英宗朱祁鎮便居於南宮整七年,相當於軟禁。景泰八年(1457年),南宮之變後,朱祁鎮重登皇位,改元天順。明代宗朱祁鈺被廢,軟禁在西苑,就是現在的中南海,沒二個月就薨了,薨年三十。

普度寺大殿是小南城的重華宮寢殿,也就是朱瞻基做皇太孫時的寢殿。明英宗朱祁鎮被囚於南宮的時候,也是以這裡為寢殿。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南宮被焚,廢。清軍剛進北京時,攝政王多爾袞選了這座殘宮建宅,叫睿親王府,現在的普度寺正殿還是做為寢殿。多爾袞中箭而亡後,這座王府被順治沒收;康熙年間把王府北半邊改成寺廟,乾隆又重修過。普度寺是乾隆給起的名字。乾隆當上皇帝之後,把他做皇子時在宮裡住的西二所改名重華宮。所以,普度寺這裡是明初的重華宮,清乾隆後的重華宮是在紫禁城裡了。”重華“出自《書·舜典》“此舜能繼堯,重其文德之光華”,重華宮有點開封府潛龍宮的意思。

普度寺的山門保留下來了,和上次看見的祝嵩寺山門一樣,但是綠色琉璃瓦。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從背後看山門殿,屋頂的琉璃瓦一半新一半舊,那舊的是乾隆年間的嗎?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轉身看看正殿“慈濟殿”,這座殿曾經是多人的寢宮。從正面看正殿的屋頂,有明代風格。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再從側面看看。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正殿下面有三尺漢白玉須彌座,上面是青磚漫地,這個規格可是很高,應該是明代的基礎,要適配皇太孫。多爾袞選這裡做王府肯定也是因為建築基礎規格夠高,估計這也是當年順治追回他王位的罪狀之一。這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上面是灰磚瓦帶綠色琉璃剪邊的單簷歇山頂。正殿前面本是一個寬大的月臺,乾隆給多爾袞平反後在月臺上給正殿蓋了三間抱廈,抱廈是綠色琉璃瓦帶黃色琉璃剪邊的單簷捲棚歇山頂。正殿連帶抱廈有一圈簷廊。這座殿不是立柱隔扇窗,而是青磚砌牆。牆下端的琉璃牆磚很特別,它的高度並不高,上沿卻比窗戶的下沿還高。這麼大的直欞支窗非常罕見,只有故宮坤寧宮是這麼大的直欞支窗。普度寺大殿因為是青磚砌牆,所以還真是需要這麼大的窗戶,增加採光。

走到簷廊下往上看。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這個屋頂不是斗拱結構,而像是穿梁式結構。

進殿裡一看,果然是的。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上面是雙龍和璽平棋天花,舊的是乾隆年間的。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梁枋之間的橫披上還有幾幅乾隆年間的彩繪,風格極為特殊。這些彩繪並不是和璽彩畫或者蘇式彩繪,而是單蹦兒的花鳥魚蟲,瓶瓶罐罐,居然還有一屜小籠湯包。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你再仔細看那些瓶瓶罐罐,特別是那屜小籠湯包,那根本就不是中國繪畫,而是西洋巴洛克油畫風格,和十八世紀法國畫家夏爾丹的靜物畫有一拼。按說乾隆時期雖有西風東漸,可是西洋畫還沒有普及到這個地方吧?這裡當時可是寺廟呀。這是多爾袞找人給畫的?更不可能了,那時西風還沒東漸吶。這殿內橫披上的古畫很奇妙!和門口的工作人員聊了一下,他也不知道這些畫的來歷和深淺。不過他對現在殿內展覽的新畫倒是知道。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這裡現在展覽的是潑墨派畫家範毓周先生的水墨畫。據說這位範先生是范仲淹老先生的二十九世孫,不過,我看他的這些水墨畫離范仲淹時代的水墨畫可是相去甚遠了,恐怕不止二十九代。

總之,普度寺裡有奇妙的畫。幸虧有範先生奇妙的水墨畫展,我才有機會進入大殿看到樑上的那些奇妙古畫。門口的工作人員說這座大殿平時不開,只能站在院子裡看大殿和山門的外觀。普度寺現在免費開放,院子裡是周邊衚衕居民家孩子們玩耍的場地,孩子們跑來跑去非常開心,媽媽們坐在樹下刷手機,沒人織毛衣。偶爾有人租用大殿辦畫展或者其它展覽,反正都和文化有關。

順治把多爾袞的王府沒收以後,在康熙年間又給改了一大造。王府的北半部改成了寺廟,就是現在殘喘下來的普度寺。王府的南半部分給改成了各種庫房。朝陽門內的一些地名中有“倉”,這裡的一些衚衕名裡有“庫”,比如燈籠庫、磁器庫和緞庫。

上面說的是皇城的東牆和皇城東苑,皇城的北牆是在現在的平安大街,北海公園的北牆是一段皇城牆。地安門的位置在現今的地安門路口。

皇城西牆有點複雜,北段是現在的西黃城根北街,街上有著名的北京四中。西黃城根北街往南肯定是西黃城根南街,西黃城根南街有一座禮王府,是清代禮親王代善後代的宅子,民政部曾在裡面辦公,據說現在是國務院機關事務局。西黃城根南北街分界的地方是西安門大街,皇城西牆由此向東拐彎,沿著西安門大街北側一直走到府右街路口。過去的西安門就在府右街路口的文津街一側。你看,西安門和東安門不在一條線上,西安門靠北。皇城西牆沿著府右街路東一直走到長安街,北海、景山、中南海都在皇城內。長安街上還能看到過去皇城的城牆,中南海外牆肯定是,中山公園和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南牆也是。

天安門莊嚴雄偉,但是皇城的其它門就比較簡易了,都沒有城臺,就是一座三孔磚拱券門。皇城內都是皇家的產業,還有就是給皇家服務的。所以,老北京說的四九城是不包括皇城以內的。這麼一說,你就知道一環路在哪裡了吧。南邊是長安街;北邊是平安大街;東邊早先是南河沿大街和北河沿大街,後來是東黃城根南街、北街;西邊是府右街、西安門大街、西黃城根北街。

北京的城牆已經拆除,了無蹤跡。不僅是北京,外國京城的城牆也早都拆光了。巴黎城牆沒有了,我曾見過它留下來的一處城門遺蹟。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古羅馬城牆也都拆了,現在還保留的是城牆上的一座要塞,就是下面這個聖天使堡。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西班牙馬德里城牆拆除以後,原來城門的地方成了廣場。下面這個是太陽門廣場。

看北京古城遺痕,嘆山水轉圜滄桑之六(明清外城門)

看來中外京城的城牆下場都差不多。北京重建了一座永定門城樓,但要再建幾座城樓恐怕難度就相當大了,再說也沒必要。重建永定門城樓是為了配合中軸線申遺。

到此,北京城的城門和城牆就算是說了一遍,還看了幾處遺蹟。

(連載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