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豐卦!

易之豐卦!

豐卦

這個卦上卦為震卦,下卦為離卦,震為雷,離為火,所以叫做雷火豐。

易之豐卦!

易之豐卦!

我們首先解釋一下卦名。豐,字形描繪的是大豆長得比較圓潤,比較豐滿。組詞:豐收、豐富、豐滿。這個字,古人的理解和我們現在的理解也沒有太大的差別。在豐卦中,可以理解為資源變多,更加豐富。

這個卦為什麼叫做豐卦呢?我們分析一下卦象。

首先我們要找到這個卦的卦眼,也就是分析這個卦的一個著眼點。對比易經的六大基礎卦,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卦和地天泰卦是比較接近的。把地天泰卦的二爻和四爻變換位置,就是雷火豐卦。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個卦的二爻和四爻看作卦眼,圍繞這兩個爻分析理解這個卦。

易之豐卦!

在易傳中說:二與四同功而異位,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意思就是說二爻和四爻從位置上說,都是臣子,他們的功用差不多。只不過相對二爻來說,四爻更接近五爻君位。所謂伴君如伴虎,四爻就比二爻多了不少恐懼。

基於以上理解,我們來看這個卦的四爻。首先,四爻是一個陽爻,在陰位,是不當位的。這種不當位通常代表做事冒進過頭,超越職責。其次,這個陽爻從下而上,更加接近了君主六五,而且九四和六五兩個爻異性相吸。這就好比一個地方官員,由於君主的喜愛,調往京城來到君主身邊。這對於九四來說,當然是擁有更多的資源,敢做更多的事了。所以這個卦叫做豐卦,意指九四陽爻資源更加豐富。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雖然九四擁有更多的資源,可它自身是不當位的。這也意味著早晚有一天會給自己帶來禍患。我們看古往今來那些得到君主寵幸的臣子,如果哪一個恃寵而驕,無法無天,那麼他的下場定然悲慘。

再看六二。六二是陰爻,在陰位,是當位的;居於下卦之中,也得中,既當位又得中,就是中正。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卦辭。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亨,王假之。亨通。君王比較信賴他。九四是從下而上的陽爻,近君而能和六五之君相吸引,這就說明他能夠得到君主的寵幸、君主的信賴,從而擁有更多的資源而亨通。

勿憂,宜日中。不必憂慮,到日升中天之時(即安好)。 首先要明白誰在憂慮。九四近君而不當位,資源更豐富,恃寵而驕,憂慮此事的定然是天下人了。老百姓最怕這樣的人。日到中天,一來形容天下光明之時,壞人不敢繼續為惡;二來是說日中則昃,壞人繼續為惡,等到他壞到一定程度,失勢失寵,自然會受到正義的懲罰。

以上就是卦辭的大概意思,接下來我們看一看彖辭。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豐,大也。這是解釋卦名的。豐,就是大的意思。也就是可支配的資源變得更多。

明以動,故豐。這句是從上下卦類象的角度解釋的。這個卦上卦為震卦,震為動,下卦為離卦,離為明,所以叫做明以動。內心文明的情況下行動做事,就能夠把事情做好,有所收穫,資源也就變得更豐富。這一句的解釋,很明顯是在抒發豐卦的積極意義。

“王假之”,尚大也。易經的通例,“大”指代陽氣陽爻,“小”指代陰氣陰爻。大,這裡指代陽爻九四。君王喜愛他,這是因為君王六五是陰爻,而九四是陽爻,他們異性相吸引。

“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不必憂慮,到日升中天之時即安好,這是因為太陽在中天可以照耀天下。象徵光明來臨,正義顯現。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太陽走到正中的時候,就開始慢慢傾斜;月亮變圓了之後,就開始慢慢的有缺。這是說日月也沒有一直強盛的,也有衰弱的時候。

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天地之間的萬物都有盈有虛的,都是隨著時間一起變化的。舉一個例子,就像潮起潮落。海水會在在某個時間盈滿一些;又在另外一個時間,減損一些。

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更何況是人呢,更何況鬼神呢。這一段話,就是說明萬事萬物都符合盈虛變化的規律,也就是物極必反的規律,人和鬼神都不例外。彖辭在這裡表面上是由天地盈虛的規律,引發到人事的思考,實際意指陽爻九四,雖然目前得勢,但是早晚失勢,因為它也在這盈虛規則之內,不能例外。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這個卦的象辭。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這個卦上卦為震卦,震為雷,下卦為離卦,離為火,也為電。所以叫做雷電皆至。民間有這樣的傳說:在暴雨的夜晚,天上雷鳴電閃,這時候就有龍來抓那些壞人。其實這是因為震雷容易讓人產生恐懼,雷電產生的光明,又讓一些陰暗無所遁形,所以讓人產生這樣的聯想。那麼君子看到這樣的象,想到了什麼呢?折獄致刑。審判案件,動用刑罰,講的就是執法如山的意思。執法公正,猶如電光之明;刑罰嚴峻,猶如震雷之威。

通過這個卦,我們有什麼樣的體會呢?

豐卦給人最大的感悟就在於 “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我們說物極必反,是易學的一個重要的原則,也是天地運行變化的根本規律。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到達鼎盛的狀態,必然會走向衰落。所以我們通過這樣的道理,就應該明白,不能讓自己變得過於盈滿,時時刻刻保持一個虛己納人的態度,這才是應該具備的德行。

其次,當自己擁有的資源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天地盈虛的規律,主動的去選擇分享。假如你不願意主動分享,還繼續等待資源的進一步擴大,那麼等到有一天你擁有的資源超過你的德行,就會出現大問題。你擁有的東西,反而會給你帶來一些災難性的後果。就好比往桶裡裝水,明明已經滿了還要繼續裝,那就一定會溢出來一樣。

說到底,這都是人的慾望惹的禍。人不一定都要大公無私,但一定要清楚自己該擁有什麼,不該擁有什麼。在平時的工作生活當中,儘可能的減少一些私慾,或者會讓自己增加一些智慧,豈不是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