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3個月了,不知農民工吳桂春在東莞近況如何,這讓不少人掛牽

吳桂春你最近可好?

吳桂春這三個字,今年6月份,在網絡上刷屏。或許你當時沒有刷到,現在,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之所以吳桂春能夠刷屏網絡。

已經3個月了,不知農民工吳桂春在東莞近況如何,這讓不少人掛牽

吳桂春本人照片

一、

這源於他在東莞圖書館寫下的離別留言。留言是這樣寫的:

“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而無一害的唯書也。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倒閉,農民工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捨,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願你越辦越興旺。識惠東莞,識惠外來農民工”。

已經3個月了,不知農民工吳桂春在東莞近況如何,這讓不少人掛牽

吳桂春在東莞圖書館的離別留言

正是這短短的119個字的留言,戳中了大家的淚點。使得,吳桂春的留言在網絡上刷屏,也讓更多人認識了吳桂春。

吳桂春當時寫下留言的時間是2020年6月24日上午,如今剛好過去3個月。

不知道,3個月過去了,吳桂春在東莞的近況如何?

之所以,我們問的是他在東莞的近況,是因為當時吳桂春的留言在網上刷屏,被媒體報道後,他又重新在東莞找到了一份工作。

已經3個月了,不知農民工吳桂春在東莞近況如何,這讓不少人掛牽

東莞圖書館照片

二、

我們通過吳桂春的留言,可以感受到他對於東莞是有多麼的不捨。

是啊!東莞這座城市,對農民工有很強的包容性。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農民工選擇東莞。

早年,有人採訪當時的東莞市副市長張順光,問他:“東莞到底有多少打工者?”

這就需要了解清楚,每個工廠的打工者,才能知道打工者總數。當時,張順光對於這一提問,是這樣回答的:“如果一天查一個廠子,那麼查完東莞所有的工廠要花掉50年時間”。

可以想象一下,東莞是有多少打工者。這裡面的打工者,大多數又是農民工出身,由此可見,在東莞的農民工數量,也是很龐大的。

現在的東莞被貼上“開放、包容、務實、溫暖”等標籤,但是早些年,一提到東莞,則是混亂無序、喧囂吵雜,那時候的標籤是

“擁堵、汙染、不堪重負”

一些關注農民工生存現狀的人,那時還把東莞作為調查農民工生存樣本的反面典型。

已經3個月了,不知農民工吳桂春在東莞近況如何,這讓不少人掛牽

東莞火車站照片

三、

雖然,現在東莞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並且給予了像吳桂春這樣的農民工以溫暖,讓吳桂春等農民工,對東莞產生了感情。但是,我們仍然不得不思索另外一個嚴肅的問題:

那就是農民工的養老問題。

就像這次吳桂春的遭遇,如果他沒有寫留言,或者他的留言沒有被報道出來,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將告別生活了十七的東莞。

離開東莞,返鄉,靠什麼來養老?

已經3個月了,不知農民工吳桂春在東莞近況如何,這讓不少人掛牽

農民工養老,是個很嚴肅的話題

大體上,只能重新扛起鋤頭,通過土地來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

當然了,如果兒孫混得不錯的話,還能靠兒孫來養老,也就是傳統的“養兒防老”。但是,這樣的提法,已經成為老黃曆了,現在的兒孫能把自己好好養活都很不錯了。

除了這兩種方式以外,還剩下最後一條路,那就是靠國家的社會保障來養老。

至於說國家的社會保障,能保障到什麼程度,每個地區、每個人的情況均有所不同。不過,社會保障終歸也是一種養老途徑。

雖然,農民工養老是一個相當嚴肅的問題。不過,上到國家下到農民工自己,都在為保障農民工的老年生活而努力。我們應當給予“農民工養老”足夠的信心!

關注我,我們一起關注三農領域的人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