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教堂之美(二)

#遇見美好目的地#

前言———前面我介紹了一些歐洲頂級的教堂,因為篇幅有限,所以接下來繼續寫那些驚豔我視覺的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世界五大教堂之首,位於梵蒂岡。。

梵蒂岡這個國家似乎什麼都傾向於一個極致,國土小到了極致,人口少到了極致,宗教文化的影響力達到了極致,建築藝術同樣追求到極致。好像在這裡很容易找到一個或一類世界頂尖的東西,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小國是如何做到這些的,或許這就是我們陌生的西方文明的魅力所在吧,它令我們好奇西方文明的發展。

在這裡,不論是宗教文化,還是建築藝術,都得到了極致的發展,它們是曾經的羅馬帝國的最佳傑作。走進梵蒂岡,走進聖彼得大教堂,走進一個輝煌的宗教帝國。

歐洲教堂之美(二)

聖彼得大教堂由伯拉孟特、米開朗基羅等建築師不斷設計並完善,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

歐洲教堂之美(二)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託·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聖伯多祿大教堂的設計。聖彼得教堂不僅是一座富麗堂皇值得參觀的建築聖殿,它所擁有多達百件的藝術瑰寶,更被視為無價的資產。

歐洲教堂之美(二)

聖母百花大教堂,位於意大利佛羅倫薩。世界上第四大教堂。

佛羅倫薩是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考究文藝復興,佛羅倫薩是必去之城。然而我去佛羅倫薩,卻是因為她除了璀璨的文化,更有攝人心魄的美。Firenze意大利語的直譯是“百花之城”,她的市花和標誌就是一朵紫色的鳶尾花。

百花聖母大教堂是佛羅倫薩的地標,外觀以粉紅色、綠色、奶油色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現了女性優雅高貴的氣質。所以稱為“”花的聖母寺”。

歐洲教堂之美(二)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世界上第四大教堂,是佛羅倫薩市內最高建築,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性建築。當地建築師部落內萊斯基設計的穹頂是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他用構架的方法使得建造穹頂不用腳手架,而中空的結構可以使人爬上頂端。

歐洲教堂之美(二)


米蘭大教堂,位於意大利米蘭。世界最有名的教堂中排名第二。

歐洲教堂之美(二)

米蘭這座城市真的無法用單一的詞語來形容。這裡是時尚界和足球迷的聖地,每週都會更換的商店櫥窗,時時刷新著購物狂的願望清單。對於足球迷來說,不用頂著時差熬夜看足球,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而我偏不喜歡這些。 還真嫌棄自己,怎能不假裝著熱愛球類呢?

歐洲教堂之美(二)

米蘭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群,再也不用說“之一”。就是最大。我也拍不全,圖片百度絕對比我拍得好。它始建於1386年,建了400多年才在1812年基本完成,細節工程一直持續到1960年安裝完成教堂最後一扇門為止。精益求精的建築,複雜的工序 你只有仔細對著它看,才能看出它的建築精美與恢宏。

歐洲教堂之美(二)

歲月不僅賦予它歷史的滄桑,同時也為它營造出多種的風格樣式。哥特式的尖塔搭配巴洛克風格的雕飾,自上而下,極盡奢華。教堂頂部尊奉的鍍金聖母雕像一直默默守護著這座城市。內部地下室的玻璃棺里長眠著1584年去世的紅衣主教San Caro Borromeo。1805年,拿破崙在這裡加冕,成為意大利國王。

歐洲教堂之美(二)

這個教堂也是我唯一能從中間橫跨出去,和頂部雕飾親密接觸的教堂。最震撼的部分彷彿不是登頂俯瞰全城,也不是飽覽教堂內部極盡奢華的壁畫,而是登頂過程中,在教堂中部可以走出去,摸一摸那些平常只能遙望的尖頂。



聖馬可大教堂,位於威尼斯。

水城威尼斯主島上最負盛名的是聖馬可大教堂和堂前聖馬可廣場、鐘樓。拿破崙稱她為“”歐洲最美的會客廳”。拜占庭式的聖馬可大教堂,巴洛克風格的嘆息橋,高聳的威尼斯鐘樓,都讓她無愧於如此美名。

歐洲教堂之美(二)

聖馬可大教堂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它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地,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還有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盡在於此,大教堂建於11世紀,以後時有增修。

歐洲教堂之美(二)

教堂又被稱之為“金色大教堂”。大教堂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結合得和諧,結合得協調,美不勝收,無與倫比。大教堂有五個圓圓的大屋頂,這是典型的東方拜占庭藝術,但供奉的卻是一個西方的聖人。大教堂內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內外有4000平米麵積的馬賽克鑲嵌畫。每天從世界各地來瞻仰和欣賞大教堂的人成千上萬。

歐洲教堂之美(二)





塞戈維亞大教堂,位於西班牙老城塞戈維亞。被稱為教堂中的“貴婦”。

老城塞戈維亞的天藍得澄碧,白雲如棉絮一般飄蕩。古老的房屋,金戈鐵馬的風雲歷史,青石的街道,還有店鋪裡各種手工打造的純金兵刃,怎麼不讓你覺得在天堂漫步?而美輪美奐的塞戈維亞大教堂就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遺世獨立地矗立著。

歐洲教堂之美(二)

論教堂規模她遠不及塞維利亞大教堂和托萊多大教堂,但她的外觀裝飾還是可圈可點的。豐富的尖頂和外牆的雕塑實在難以一個個細數,許多窗戶還裝飾有三重的尖拱。

歐洲教堂之美(二)

這座教堂是西班牙修建的最後一座哥特式教堂。老的主教座堂在卡斯蒂利亞公社戰爭期間毀於一旦,1520年,舊式羅馬教堂被火焚燒的舊址上重修了這座教堂,並利用了部分殘留建築。西班牙歷史上最偉大的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卡斯提爾的女王,就是在這裡加冕登上王位的。她是後來通過和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聯姻,使得阿拉貢與卡斯提爾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既西班牙的前身。他們夫婦被西班牙人稱為雙王,敬慕和愛戴。

托萊多大教堂,位於西班牙老城托萊多。

托萊多大教堂是一座至今仍保留著中世紀風貌的古城,是當時西班牙基督教教會總教區的第一大教堂,是西班牙排名第二的大教堂。1247年動工。它採用了當時在西班牙教堂中很少用的法國哥特式建築形式。1493年完成。西班牙式哥特藝術風格在教堂建築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歐洲教堂之美(二)
歐洲教堂之美(二)

托萊多大教堂的祭壇被稱為是巴洛克的奇蹟,但教堂本身卻是非常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教堂內部空問的絕大部分是哥特風格,只有聖壇背後的祭壇是巴洛克風格的作品。設計者將祭壇上部的一部分拱項拆掉,改裝成採光窗,然後逐漸向下以雕刻的手法構成祭壇本體。在頂光的照耀下,祭壇上用雲石、銅等製作的天使和其他形象似乎完全克服了重力的束縛,如浮雲行空。Toledo大教堂的祭壇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歐洲教堂之美(二)

教堂令人印象深刻的唱詩班被認為是基督教界最為壯觀的。唱詩壇的圍欄出自多明戈·塞斯佩德斯(Domingo de Céspedes)之手。唱詩壇的下層座椅從十五世紀開始雕刻,再現了佔領廣場和堡壘甚至攻佔格拉納達的場景。

塞維利亞大教堂,位於西班牙塞維利亞。它是世界知名度第三的大教堂。

歐洲教堂之美(二)

塞維利亞主教堂原本是一座西哥特教堂,在摩爾人統治時期被拆毀,重建成清真寺。天主教徒收復塞維利亞後,這裡作為教堂使用,直到十五世紀初,當地人決定在此重新建立一座壯觀、華麗的宗教建築,最終於1507年建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塞維利亞主教堂。

歐洲教堂之美(二)

塞維利亞主教堂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雖然看過了那麼多世界頂級教堂,但是這座教堂依然讓人歎為觀止。教堂內部夾雜著西班牙哥特藝術鼎盛時期的風格和阿拉伯風格,是宗教建築融合的典範之作。大航海家哥倫布的靈柩葬在其中。

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葬,而是被四位塞維利亞國王抬著靈柩,銘刻著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的輝煌。(上圖:四王抬棺)

歐洲教堂之美(二)

教堂內部有黃金的祭壇,無數精美的壁畫和雕塑。

聖家堂。位於西班牙巴塞羅那。

來到巴塞羅那,首先要看的必定是高迪。這座城市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也建立在這位天才遺留下來的作品之上。他的幾座主要作品都集中在巴塞羅那的擴建區,最抓人眼球的當然是聖家堂了。

歐洲教堂之美(二)

這座巴塞羅那最為知名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1866年,高迪從1883年接手,直到1926年去世,將這一尚未完工的建築界的曠世奇作留給了巴塞羅那。

這座傾注了高迪滿腔虔誠的聖殿無處不顯示著這位天才的奇思妙想,對幾何原理的嫻熟運用、對自然元素的借鑑和對光線的掌控令這座教堂顯得如此超前而又獨一無二。

歐洲教堂之美(二)

站在大廳中間,彷彿置身宇宙中心,肅穆、壯觀又處處流淌著建築之美。高迪這樣描述這座建築:“我雖不能完成這座聖殿,但並沒有什麼好遺憾的。我會老去,但其他人會繼往開來,需要永遠保存的是這件作品的精神,而它的生命來自於一代代傳承它的人,因為這些人,它將存在並轉世。”

歐洲教堂之美(二)

如今,高迪靜靜地躺在聖家堂裡,雖然未曾完工,但是傾注了他畢生心血的這座教堂,緊緊地擁抱著他。人們走進聖家堂,參觀這座曠世奇作,也會在高迪的棺槨前駐足,表達自己對這位天才的敬仰。

我最早接觸的教堂,它在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這個教堂,如今無疑仍然是一個莊嚴崇高的建築。雖然它這樣古老,卻還是美好依舊……在每一塊石頭上都可以看到藝術家的天才鍛煉出來的工作的奇功,以千百種姿態跳躍而出,一種人類的創造力,象神的創造力一樣強壯而豐富,彷彿具體有兩種性格,真實與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