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上映的最佳国片

去年的最佳国片是谁?


很多影迷的答案都会是:春江水暖


没能上映的最佳国片


FIRST影展的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击败的是我很喜欢的《平原上的夏洛克》。


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的闭幕电影,被参映单元的主席盛赞为“从未见过”的华语片。


电影传言定档数次,从暑假等到落雪,都无疾而终,再加上疫情影响,最终还是错失了院线,选择线上播出。


对于这部美如画卷、中远景很多,且一点都不闷的诗画电影,确实是一个遗憾。


没能上映的最佳国片


电影的故事,简单中透着复杂,平淡中道出了恢弘,是一部娓娓道来的普通人家族史诗。


何谓普通人的史诗?我认为是三点:正视他们的普通,理解他们的困顿,诗化他们的感受。


故事的群像主角,是杭州富春的一家三代。


老太太有四个儿子,他们各有家庭,人到中年,关系或远或近,各有不同烦恼。


老太太在大寿之日中风入院,失智痴呆,出院后由四个儿子轮番照顾。


没能上映的最佳国片


电影就是以这个南方城市的四季变迁为时间轴,书写大家庭里的中国式亲情纠葛。


大哥和大嫂开饭店,日子过的不错,但挣得的辛苦钱,大哥在内厨掌勺,油光满面,大嫂在外收银,面对各色人等。


二弟和二嫂则是住在船上的渔户,孤独而隔绝,木讷而沉默。


三弟混世魔王,孑然一身,潇洒败类,被鄙夷,也被羡慕。


老小大龄未婚,寡言少语,不紧不慢,悠然自得。


淫雨初夏里,失智的老太太被老小从医院里背回家,需要人全程照顾,这份辛苦只能交给大嫂。


四兄弟在各自的烟火生活里继续,小一辈的烦恼和父母一辈的困顿也交织在一起,只有老太太在丢失了记忆的同时,也丢失了所有的烦恼,她听不见下人的抱怨,在盛夏的热风中悠然自得。


没能上映的最佳国片


电影并不是在一味歌颂亲情,我们一度能看到一个年轻导演对中国式亲情的反思,“没有房子不能嫁”的父母,逼问“你一个月挣多钱”的准岳父,走投无路才来投靠哥哥的老三,处处都是拎不清的浓密亲情。



“所谓一家人,就是你为我活,我为你活,真是吃力。”


可最终,导演没有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批判或反思,他很快表露出理解和体谅。


老二对大哥说,我没有地方照顾妈,就辛苦你和大嫂了,保姆的钱就我来出。

混账的三弟偷偷回来说,阿妈该轮到我照顾了。


没能上映的最佳国片


片子还有一些两代人思想隔阂的讨论,导演也没有过分去渲染这种撕裂,而是通过一些奇妙的设定,试图为观众化解这种撕裂,比如,家族里的孩子,虽然跟父母存在沟通屏障,但却跟失智的奶奶成为了“自己人”。


有一些人不喜欢孙女顾喜的戏份,觉得她跟其他的素人表演相比,显得过于舞台化。但我却是喜欢的,作为一个年轻人,身上有这种脱离了泥土的“幻想感”并不过分,更何况她是话剧社出身,以及“我们都被父母保护的太好了”。


而我尤其喜欢,她对着神游状态的奶奶说,“奶奶,我喜欢上了一个人。”


没能上映的最佳国片


这个有些浪漫的设定,其实是导演掩饰不住的温热善意。


对,这个平凡故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诚的善意。这种善意,不是去美化、拔高亲情,不是去规避中国式亲情里那些失去分寸的地方,这种善意是,各自退后一步,少说一句,以沉默代替回答,多去看看这水这山,这座剧变的城市。


电影看完,多少会让人想起小津安二郎和杨德昌,但相比于杨德昌毒辣精准的群像描写和小津对家庭秩序里的灰色观察,导演顾晓刚并没有那样的力道,他无意去剖析家庭关系,而是选择把人物集体丢置到更大的环境中,让观众自己去理解和消化。


没能上映的最佳国片


所以,《春江水暖》里,山、水、树、街道都不仅是作为人物的陪衬出现,而是成为隐藏的主角,不是环境在注解人物,而是人物在注解环境。


从初夏到开春,短短一年,这个大家庭里,多了人,也少了人。春风如昨,剩下的人,和去年今日相比之变化,也只可意会无法言说了。


是啊,人会变老逝去,唯有那沉稳默然的山水树木,一直停顿在那里,以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变迁中渺小的人们。


当然要来说说电影里的长镜头。


没能上映的最佳国片


很多人说像贾樟柯,技法上或许有类似,最像的是那个渺小的人注视着轰然坍塌的高楼的镜头。但整体而言,顾晓刚长镜头里的情绪和贾樟柯是相反的,后者是困惑、孤独和不安,而前者则是温顺、贴合及悠扬。


相同的是,对故乡小城的深沉的爱。


镜头里的四季变化,我最喜欢冬天落雪的镜头,素白安静的城市,点缀着跳跃的红,隐约的绿,还有高高隆起的肚皮。


顾喜推着红围巾的奶奶,在江边安静地看雪,寒枝料峭,灰船驶离,意境全都出来了。


没能上映的最佳国片


最动人的,大约是电影最终的情绪落点,不是一种浓烈的悲悯,也不是一味失落的哀愁,而是一声带着风声雨声的轻轻喟叹,岁月悄然剧变,我们身处其中之人,虽然渺小,也会留下一抹自以为是的痕迹吧,那风记不住我,但我曾经记住了风声,那四季变化不由我,但我老去死去的过程,也成为了这四季变迁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我在长夜里被这种情绪深深抚慰。


电影时长150分钟,看完却舍不得关闭字幕。恨不得即刻启程去杭州,住进那江南水乡的清雅惆怅里。


最后,据说电影里的角色都是由导演顾晓刚的亲人本色出演,不知道那间“黄金大酒店”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是,下次去杭州,一定要去见一见,尝一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