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上述的一段話是出自於《中庸》的論修道篇章中,修煉是對於生命中真理的渴望,對於超脫生死的追求,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五本關於道教修煉的書籍,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的?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老子黃庭經》

世人只知道老子(李耳)創作了傳世經典《道德經》,但是很少人知道《黃庭經》也是老子(李耳)所作,《黃庭經》與《道德經》完全不同,其中著重闡述的是內丹修煉的方式與理論,書篇中稱人的身體中五臟六腑皆存在“神仙”,人體的丹田分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三部分,除此之外,還介紹了很多關於內丹修煉的原則與方式,本身此書就已經玄之又玄,再加上出自於道教始祖之手,更讓此書一直以來被奉為修煉經典。

《心印經》

心印經為內丹術著作,具體的作者沒有任何記載,全經僅200字,手中多次提到精、炁、神三個關鍵字,用這三元素來作為“藥引”修煉內丹,道士白雲霽曾評價過《心印經》,稱:“內雲上藥三品,神與炁精,履踐天光,呼吸玉清等請戰,此是內修神經。”在道教一直認為《心印經》是玉皇大帝傳播出來的教義,已經把此書編入了《早壇功課經》中。

《坐忘論》

《坐忘論》是司馬承禎創作的典籍,司馬承禎是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不只是法術高強而且博學多才,在《坐忘論》之前社會風氣偏向於外丹之術,比如像魏晉時期的時候,外丹術已經全覆蓋了王公貴族,當時竹林七賢的核心嵇康更是深愛外丹術,不斷服食各種丹藥,深愛道教,偏愛養生之道;到了後世開始由外丹慢慢轉向了內丹,開始注重身心的修煉,這其中《坐忘論》起了重要作用,不然現在看得各種玄幻小說就不是“結金丹”、“凝元嬰”了。

《悟真篇》

“是專明金丹之要,與魏伯陽《參同契》,道家並推為正宗。”以上這段話是《四庫全書》給《悟真篇》做的批註,大體意思就是說金丹這件事,只有《周易參同契》與《悟真篇》這兩本才算是道家正統,由此可看出《悟真篇》的重要性,在《悟真篇》之後內丹學術才算是深入民間,其中把古往今來所有道理彙總,取精華去糟粕後成此書,“並且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大道理論加入到了內丹修行之中,融合了《參同契》《黃庭經》《陰符經》等等經典書籍。

《化書》

《化書》在歷史上是最後一本被道教奉為修煉經典的書籍,南懷瑾先生也曾對這本著作讚不絕口,在《化書》中善於比喻,整書對比其他典籍來看比較通俗易懂,化書全文講究變化之道,在養生修煉上,書中講形散神明,即肉體雖死、精神永在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