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的詩——讀《古詩源》(五)

梁武帝的詩——讀《古詩源》(五)


愛好書法的人對千字文肯定不陌生,當年梁武帝蕭衍很喜歡王羲之的書法,有的人說王羲之是被唐太宗李世民捧紅的顯然是不對的,就從他的書法中挑出一千個不同的字來讓他的皇子們練習,一千個字毫無關聯,練習和記憶不太方便,於是梁武帝就讓大臣們想辦法,能不能把他弄得好記一些。這活當然派給了當朝以博學著稱的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啦,可憐周興嗣苦熬了一晚,第二天鬚髮盡白,終於完成這流傳千年的千字文,可惜王羲之的那一千個字沒流傳下來。

千字文對於梁武帝來說,只是一個插曲,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有作為的皇帝。在文化方面也很突出,三教同源說據說就是他創立的。在他的帶領下,連只會帶兵打仗的武將曹景宗也能寫出好詩,”去時女兒悲,歸來笳鼓竟。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不過我認為這並不是好事,比如我有一個文青朋友,他們公司的技術寫招騁程度員的文案也搞得文諂諂,阿諛奉承不用言表。

史傳梁武帝除了領兵打仗,管理國家之外,在文化上,經史、詩文、繪畫、書法、宗教等都作出突出貢獻,好似天神下凡,文武雙星合體。我們就看看古詩源中收錄的他的幾首詩吧,可否窺豹一斑。

逸民

如壟生木,木有異心。

如林鳴鳥,鳥有殊音。

如江游魚,魚有浮沉。

巖巖山高,湛湛水深。

事蹟亦見,理相難尋。

沈德潛評:淵淵渾渾,不類齊梁風格。據說梁武帝流傳再世的詩有八十多首,沈老師不喜歡,幹嘛選上啊。

理相,事物的本質。

再往後看,西洲曲在《玉臺新詠》以為江淹作,《樂府詩集》收入雜曲歌辭類。沈德潛評:似絕句數首攢簇而成,樂府中又生一體。

裡面有:

……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壯舉。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怎麼看也不像是一代帝王所作。

接下來是:

擬青青河畔草

幕幕鄉戶絲,悠悠懷昔期。昔期久不歸,鄉國曠音微徽……月似雲掩光,葉似霜催老。當途竟自容,莫肯為妾道。

皇道當然不是妾道。也不知是書的編排錯誤還是什麼原因,這首也不應是梁武帝的。

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

沈德潛評,一作晉辭。我就納悶,一不是梁武帝寫的,二認為是晉辭,為何放在梁武帝名下。再往下看,我有點觀眾朋友們剛剛打開電梯,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的感覺。

接下來的東飛伯勞歌也不靠譜。還是看看這首吧:

天安寺疏圃堂

乘和蕩猶豫,此焉聊止息。

連山去無限,長洲望不極。

參差照光彩,左右皆春色。

晻曖矚遊絲,出沒看飛翼。

其樂信難忘,翛然寧有適?

天安寺,金陵佛寺名。《南史·中天竺國傳》:“孝武四年,於中興寺設齋,有一異僧,眾莫之識,問名,答言明慧,從天安寺來。忽然不見。天下無此寺,及改中興曰天安寺。”

晻曖(ǎn ài),日光陰暗。矚,望。遊絲,飛蕩於空中的昆蟲所吐之絲。

翛(shu)然,自然超脫。

因為梁武帝好研究宗教,並且提出三教同源,晚年更是沉溺佛教,不理政事,以致在侯景之亂時被囚死,這首似有點靠邊。

藉田

寅賓始出日,律中方星鳥。

千畝土膏紫,萬頃陂色縹。

嚴駕佇霞昕,浥露逗光曉。

啟行天猶暗,伐鼓地未悄。

蒼龍發蟠蜿,青旗引窈窕。

仁化洽駭蟲,德令禁胎夭。

耕籍乘月映,遺滯指秋杪。

年豐廉讓多,歲薄禮節少。

公卿秉耒耜,庶甿荷鉏耰。

一人慚百王,三推先億兆。

藉田,古時帝王於春耕前親耕農國,以奉祀宗廟,且寓勸農之意。沈德潛評:典重肅穆,能與題稱。好傢伙,沈老師也認為只有這篇才像梁武帝的作品。古人誠不我欺也,不欺你才怪呢。我想起號稱草聖的張旭也無一件靠譜墨跡存世,看不見的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