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想要做一颗开心果其实并不难

仅仅剩下3个月的2020年,你准备好和它说再见了吗?

“再见了,我们再也不见了吧”

2020年,实在让人感到魔幻,原本热闹的一个春节假期,刚好碰见国内新冠疫情爆发,蔓延全国,全体宅家庆春年,让人猝不及防...

美国爆发近27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超过万人死亡,约2200万人被感染...

加拿大被暴雪冰封,居民们找不到房子车子...

而对于3月份才复工的“社畜”们,每天都在“没睡醒”的感觉中告别温暖的“被窝”;每天都被拥挤的交通破坏好心情;每天都重复着没有创意的工作……

绝大多数的上班族都对工作有着一定的“审美疲劳”。

美国心理学家肖恩在《快乐的竞争力》中写道,在工作环境中即使最微小的积极情绪,都能提高效率、提升动机、创造力和生产率。

那么,如何在如复一日的工作中做一颗快乐的开心果?

工作中想要做一颗开心果其实并不难

工作中想要做一颗开心果其实并不难

心理学研究证明,工作中的积极心态、积极观念不仅对健康和幸福有益,而且能够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顺利。(Holm Hadulla Rainer Matthias)

做一颗笑口常开的开心果,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做一件善良的事

中国有句古话“人善人欺,马善人骑”。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很多企业老板都会认为善意会导致员工懒散傲慢,企业成本高企,甚至会让企业陷入困境。但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纽约大学的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的研究表明,当一位同事看着其他同事互相帮助时,会增强这个人的幸福感。这就是海特所说的“提升感(elevation)”,当我们看到一个善意的行为而体会感到自己有所提升时,我们更有可能会表现出善意。反过来,善意产生善意,并提高团队间的协作和生产力。

给自己缓冲的时间,谅解他人

谅解能够让我们把自己的错误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于是,当我们知道自己也会犯错,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心存敬畏和谦虚,因此,谅解能够帮助自己成长。

研究表明,谅解/宽恕自己或别人可以帮助你更容易地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使我们能充分享受生活。它真的会让你轻松起来。

始终怀有好奇心

一些研究表明,好奇的人,他们会愿意与人交往,人际之间的联系会更好,并且能够享受社交活动带来的快乐。事实上,人们也更容易被这些人吸引,会觉得那些天生就很好奇的人更有亲和力,更容易接近。

记得发自内心的感激

几项研究表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恩之情可以让幸福感提升25%,并有助于减少焦虑和抑郁。证据显示,心存感激的人内心更有弹性,睡眠也更好。

献上多点爱心

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捐了多少钱可以预测一个人的幸福感:对他人的投资越多,他们就越幸福。”

科学也证实了捐赠对我们的健康有益,而且能够唤起人们的感激之情。哈佛商学院的一份报告甚至得出结论——当我们的慷慨对待他人时,自己在情感上的回报是最大的。

相信长时间的等待是有意义的

研究人员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表现出罕见的耐心特质的人在实现目标时,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他们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尤其是在那些目标很难实现的情况下)的满意度会比耐心较弱的人更高。

其他研究还发现,耐心的人体验到的抑郁和消极情绪往往很少,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此外,他们会体会到更多的感激,内心更加丰盈,与他人的联系也更多。

记录令你感恩的事

科学研究发现,如果我们每天记下三件感恩的事情,并且连续进行21天,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被自己训练得更加快乐和乐观。

根据这项研究,当我们提高自己的积极心态后,我们的大脑表现明显好于消极、中立或有压力时的情况:生产力提高31%;销售额增长37%;升职的可能性增加40%

科学研究发现,如果我们每天记下三件感恩的事情,并且连续进行21天,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被自己训练得更加快乐和乐观。

根据这项研究,当我们提高自己的积极心态后,我们的大脑表现明显好于消极、中立或有压力时的情况:生产力提高31%;销售额增长37%;升职的可能性增加40%

保持与他人沟通的维度

每个人都有对自我的分层现象。

第一层包括人的情感爱好,如喜欢吃什么;去哪里玩等等也包括日常情趣等;

第二层包括做人的态度,如对一个人的看法、对时事政治的观点等;

第三层包括对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况的了解,如自卑情绪、亲子关系等。

而属于自我的最深层的部分通常被我们称之为隐私,这些信息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向外人透露。

现实生活中的沟通亦是如此,人际沟通有一个潜在的度,人不能彻底地被解放出来,而这个度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告诉这个人,什么不可以告诉这个人,什么是只能自己知道不能告诉任何人的。

人与人之间存在点“神秘感”也是十分重要的。


情绪需要宣泄,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压抑自己。

如果真的很委屈,那就大大方方地尽情流泪吧;

如果真的很开心,那就尽情欢愉吧!

工作中想要做一颗开心果其实并不难

工作中想要做一颗开心果其实并不难

[1]李桂荣.工作中感受着快乐[J].社会福利,2010(02):53-54.

[2]詹鋆,徐宏飞,任俊,罗劲.心理宣泄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宣泄的心理干预效果及潜在危害[J].心理科学进展,2020,28(01):22-32.

[3]姚学丽,陈昌文.试探中国伊斯兰教的心理慰藉和情感宣泄作用[J].新疆社会科学,2004(05):40-43.

[4]Holm Hadulla Rainer Matthias. Creativity and positive psychology in psychotherapy.[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 (Abingdon, England),2020.

[5]Geerling,Kraiss,Kelders,Stevens,Kupka,Bohlmeijer.The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on well-being and psychopatholog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20,15(5).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或困扰,可以私聊我或者在下面评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