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寫作十條精髓「第八講:情節要“波瀾起伏”」

初中作文寫作十條精髓「第八講:情節要“波瀾起伏”」

【技法概述】

一般來說,中考作文應避免平鋪直敘,特別是那種內容不具體的敘事更應該避免。精心選材,把握材料的特點和亮點,巧妙設計,講究敘事與情節的波瀾起伏,是考生寫考場作文一個較好的努力方向。

敘述性的文章必須做到“尺水興波”,即寫出事情的波瀾,才能化腐朽為神奇,將引人入睡的狀況轉變為引人入勝的境界,讓你筆下的事件變得趣味盎然,令讀者印象深刻。考生要想使文章情節“波瀾起伏”,常用的方法有:

一、懸念法

懸念,在古典小說裡稱為“釦子”或“關子”,即設置疑團,不作解答,藉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由於人本有追根問底的天性,而懸念法恰能將這一心理慾望激發出來。所以,懸念法是最容易收到引人入勝效果的方法之一。

二、誤會法

誤會法,是指利用時間、地點、人為等因素,故意造成人物間的誤解,為故事情節的發展推波助瀾,豐富情節戲劇性的一種表現技巧。誤會法常常讓本來能按常理髮展的事情節外生枝,而文章就在這生枝之處顯示出情節或主題的精彩。

三、鋪墊法

為了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對要寫的人和事先不直說,而是先作種種鋪墊,給人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覺。與此同時,往往要不惜筆墨,渲染氣氛,烘雲托月,再入妙境,這種表現手法,往往能收到“山外有山”的表達效果。

四、倒敘和插敘法

倒敘法的好處在於:一是可以引發思考,形成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二是便於讀者調動情感,勾起對往事的回憶,這樣更符合生活的實際。運用插敘,往往能使內容具體,形象豐富,主題深刻,情節曲折。這是使文章起波瀾的重要手法。

【滿分作文欣賞】

試題呈現:

(2016,重慶)人生就像是一條路,漫長而曲折。走過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順風的暢快;走過崎嶇的小路,能感受跋山涉水的艱難。雖有苦有甜,但我們畢竟走過。

請以“我畢竟走過”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於500字;④不得抄襲。

試題解讀:

1.精準審題

關鍵詞一:我。從寫作導語來看,要寫真實的經歷,要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作時要圍繞自己來談,自我形象要鮮明。從題目特點看,該命題適合寫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關鍵詞二:畢竟。《現代漢語詞典》裡對“畢竟”的解釋是“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結論,強調事實或原因”,因此文章所寫的經歷最終結果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應該表達對“走過”的一種肯定。

關鍵詞三:走過。“走過”非“度過”,這“走”含有不容易走過來的意思,是值得回味的。“走”自然聯想到的是“路”,可以寫真實存在的路;“走過”也可以理解為“經歷”,寫一段日子、生活、經歷。無論寫什麼,都要有真情實感和反思總結,明確前進方向,感悟人生真諦。

2.精巧構思

思路一:寫走過的真實的路。寫一次難忘旅行的所見所感,獲得鍛鍊與體驗;寫過去熟悉的地方及如今的變化,對往事的回憶和感慨。

思路二:寫經歷過的一段日子。寫初中三年與同學、老師的點滴,畢業在即,離別的感傷;寫為夢想奮鬥的日子,心路歷程和成長收穫。

思路三:寫與某人的一段交往。寫與朋友的共同經歷,收穫了友誼;寫與一個陌生人萍水相逢,獲得了啟發。

因為“走過”是一個過程,是一段時間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寫作時,過程應清楚詳細,要以點帶面,詳略得當。另外,可寫矛盾衝突後收穫的領悟,比直接表現內心獲得的溫暖更具衝擊力。

【滿分作文】

我畢竟走過

我曾經走過那樣一條路,許多年過去,依舊忘不掉。

我上的小學是市裡最好的小學。學校裡有大學一樣的社團,有生物地理博物館,甚至還有一個小型電影院。很多家長擠破頭都想把孩子送到這裡。我一到六年級都待在那裡,卻從來不想說我是從那裡畢業的。在那個學校的時光,是我走過最刻骨銘心的路。

這條路的起點是那個元宵晚會。按慣例,每個班都必須出一個節目。音樂老師看了看其他班級的節目名單,決定讓我們班出個合唱節目。音樂老師是個很老的女人,她說,歌是讓有氣質的人來唱的。那天排位置的時候,我的位置是最後一個定的。她一邊用兩根手指捏著我的衣袖,一邊張望著一個合適的位置將我安置。她一開始把我放在一個角落,然後又站在遠處看了看,似乎不太滿意,又朝我勾勾手指。我費力地從隊伍的角落裡擠出來,在眾目睽睽下走到老師面前。老師用畫著紅色美甲的食指點著我的額頭說:“你太胖了,站在那裡好像凸出來什麼。”老師話音剛落,利刃一樣的笑聲瘋狂地在空中迴盪。最後,我被反覆地調配了幾次,終於被她安排在四個很高的男生中間。嗯,完美。

那天之後,我莫名多了許多外號,在走廊裡會聽到同學的起鬨。“河馬小姐”這樣的外號算是好的,很多詞語我到現在都說不出口。那時候,我非常想回頭狠狠地回他們幾句,可還是忍住了。那些人是希望你發脾氣的吧,只要你還嘴了,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與其這樣,倒不如裝作什麼都沒聽見。於是,我更加努力把自己偽裝成透明的,沉默地度過每分每秒,彷彿這樣就可以聽不到同學的冷嘲熱諷。那是我人生最灰暗的時光,排擠和嘲笑充斥了整個世界,陷進去,無法自拔。

在各種聲音中熬到了畢業,照畢業照那天,回想起自己在那所小學被喊為胖子的時光,真可怕。每每看到有人說“我的童年被狗吃了”,我就想說,我也是。小學畢業後的那個暑假,我拼命地減肥,終於瘦到了正常的體重。走過那條屬於胖子的、刻骨銘心的路,我學到了很多。

一直到現在,我沒有嘲笑過任何一個人,沒有在背後議論過任何一個人。每天晨跑遇到胖胖的孩子,我都會在心底為他們加油,希望他們不要經歷跟我一樣的童年。

我畢竟走過,我知道走那條路是什麼感覺,痛徹心扉。

【名師點評】

角度新穎,獨闢蹊徑。這個題目在選材時,一般考生都是從“挫折”來談,畢竟“走過”,無怨無悔,表達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可是本文,考生卻另闢蹊徑,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自己,並對自己進行警戒,“畢竟走過”,知道那種痛楚,不讓他人走“我”走過的路。

體驗深刻,感情真摯。這篇文章考生寫了自己最不願回憶起的痛苦經歷,老師的每一個有意或無意的動作都在考生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痕。這樣的文章,讀起來讓人心疼。

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小作者敘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就讀小學條件的優越→被同學排擠和嘲笑的痛楚→勇敢面對不公→減肥成功→從不嘲笑別人→回憶小學生活,痛徹心扉。小小年紀,承受如此的波折,但依然善良、堅強,令人欽佩。曲折的情節,很好地刻畫了人物形象,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另外,歡迎大家關注我,每天分享好的學習資料及學習方法,如需更多完整版學習資料、學習視頻及學習方法,可以私信我"免費領取資料”,我可以免費提供給您各個年級的學習資料!也可以通過下圖方式關注我

初中作文寫作十條精髓「第八講:情節要“波瀾起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