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的黄河岸边“杜八联”

魂牵梦绕的黄河岸边“杜八联”

3年前,我写了《我的父亲》一文,被原水利部副部长史向生的嫡孙史兆强看到,文中有一段和他爷爷抗日时期的历史重叠,他专门来我家做了交流,并告知济源有个杜八联,他去参观了《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内容详实,可以印证一些历史。

时隔不久,省发改委高杨也去杜八联参观,并在现场给我发来一些图片,说有些人物在历史上确实和我父亲有交集。

杜八联我早就知道,但我父亲没有到过杜八联,这种人物交集让我非常期待,于是杜八联成了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金秋时节我终圆此梦。

从济源出发,沿着去小浪底的路线直抵黄河边,然后沿河向西几公里便是杜八联中心“泰山村”,杜八联当年的“中枢”就在这里。

正值秋收季节,上得山上纪念馆,馆门紧锁,心情顿时一落千丈。

正在徘徊,一个老乡发现我的失落,讯问中知道了我的来历,立马拨打了村长电话。

不一会,泰山村杨村长骑着摩托车上来,了解情况后直接给管理员打电话开门,同时也给讲解员打了电话。

等待期间,我在村民的指引下先上到泰山顶上。

山上一座古老寺庙,历称“泰山庙”。从民国初期就在此设私塾小学,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有人在这里传播新文化。党史记载,1927年,这里开始党的组织活动。

魂牵梦绕的黄河岸边“杜八联”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济源县委曾经迁到这里办公,这里就成了全济源的政治文化和领导全县人民武装抗日的中心,也为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在这里登高望远,这里地理位置特殊,南邻黄河,北依太行,是南下中原、北上晋陕的重要通道,感慨为什么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魂牵梦绕的黄河岸边“杜八联”

电话声响,讲解员到馆。

讲解员做了自我介绍,她叫马小路,洛阳人,大学毕业嫁到此地担任讲解员。

魂牵梦绕的黄河岸边“杜八联”

她给我递上一套三本介绍杜八联的史料图书,我如获至宝。

进的馆内,照片,实物,文字扑面而来。

魂牵梦绕的黄河岸边“杜八联”

杜八联之名来自清朝末年。时政府实行“里长”制,杜八联属承留区“杜里”管辖,民国初实行“保甲”制,曾沿用“杜里八甲”“杜里八乡”“杜八乡”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联合抗日,各地成立联防抗联,团联等人民抗日联防组织,故又沿称“杜八联”。

在这里,我找到了我想要的历史。

首先要说的是王毅之。

魂牵梦绕的黄河岸边“杜八联”

我父亲1933年在孟县师范求学时因闹学潮被除名,后来在组织帮助下转入沁阳师范。1934年,刚刚入党的王毅之到沁阳师范组织“晨钟社”新文学读书会,我父亲成为重要成员,他们共同在学校传播进步思想。

后来王毅之负责济源、沁阳、孟县地下工作,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经常到杜八联指导工作,在杜八联的图片墙上,王毅之的名字排在首位。

上世纪八十年代身为轻工部副部长的王毅之到焦作考察,我当时是《焦作日报》记者,专门去焦作宾馆拜访。他说;“你父亲读书多,思想成熟,多才多艺,在沁阳师范期间特别活跃,后来组织推荐他去华北军政干校学习,我去开创早期的晋豫边革命根据地。”

第二个要说的是朱瑞。

魂牵梦绕的黄河岸边“杜八联”

(毛泽东照片的右边照片为朱瑞)

朱瑞是我党、我军重要负责人之一。1937年,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他亲手在新乡创办了华北军政干校,我父亲是第一期学员。

1937年冬天,我父亲华干班毕业。由于我父亲有孟师、沁师的文化底蕴,加上他的组织能力和进步思想,很快就进入了朱瑞的视线。1938年1月“华干”在山西晋城开办第二期,朱瑞亲自点名我父亲去协助工作。后来由“华为”学员为骨干,成立了“太行南区游击队司令部”,我父亲先后担任一、五支队政委。10月在武陟转移上山时,我父亲患了疟疾被留地方。

此时,朱瑞已经致电中央和毛泽东同意,领导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成立中共晋豫边特委,杜八联就是在这个契机下成立了“杜八联抗日联合办事处”,从此名声大震。

第三个要说的是史向生。

魂牵梦绕的黄河岸边“杜八联”

他1937年和杨伯笙在家乡杜八联组建了中共济源县委,领导的第一支群众武装叫杜八联抗日自卫团。

1938年春正式成立“杜八联抗日联合办事处”后,队伍迅速扩大至500余人,成为是杜八联的创始人之一。这年曾经被组织任命担任一段沁、济、孟、温四县的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0月,我父亲由部队留地方工作后,我父亲的组织关系就是由史向生转入孟县县委的。

我写的《我的父亲》一文提到此事,恰好和任水利部副部长史向生的回忆录吻合。他的嫡孙史兆强看到后,专门到我家和我交流,并送我一本河南出版社出版的《史向生纪念文集》,进一步印证了他们的交集。

魂牵梦绕的黄河岸边“杜八联”

正是这些渊源,我就有了强烈参拜杜八联的愿望。

在这里我了解到,在抗日战争期间,杜八联人民同日军作战309次;护送干部200余人;先后有4批1200多人成建制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中,杜八联民兵同进犯的国民党军作战上百次,使其始终未能占领杜八联一寸土地,被誉为攻不破的“河防堡垒”。

据统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杜八联有141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从杜八联走出50多位厅级以上干部。

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原馆建于1998年,2015年,纪念馆在原址上重建。新纪念馆分为黄河怒吼、众志成城、浴血苦斗、河防堡垒、战旗高扬、浩气长存等6个展区,以图文资料记录了杜八联人民的辉煌业绩。

魂牵梦绕的黄河岸边“杜八联”

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分县委办公旧址、展览回廊、烈士墓园、泰山庙宇等4部分,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如果从济源去小浪底,正好路过杜八联,看到一个“泰山村”的门楼便是纪念馆所在地了。

魂牵梦绕的黄河岸边“杜八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