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電影之外的姜子牙在這裡……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期間,國內電影市場強勢迴歸,其中《姜子牙》更是斬獲了十幾億的票房,再次引爆人們對國漫的關注。

新鄉:電影之外的姜子牙在這裡……

(電影《姜子牙》 網絡圖片)

今天,咱們《相約新鄉》就從這位電影主人公說起,拋開其被神化的各種技能,聊一聊他的真實身份——新鄉衛輝人姜尚姜太公。

新鄉:電影之外的姜子牙在這裡……

(姜子牙畫像 網絡圖片)


一 姜太公在此

“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這是家喻戶曉的歇後語,更是世人對姜太公的最高推崇。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公元前1128年夏曆八月初三誕生於新鄉衛輝太公鎮。

姜太公作為炎帝后裔、伯夷之後,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不過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為了生計,“太公嘗事紂”,曾做過丞相比干的幕府等小官。但是在事紂期間,目睹了紂王“以酒為池,軒肉為林”“闢有炮烙之法”荒淫無道,遂辭官遊說諸侯,聯合伐紂,但諸侯恐懼紂王勢力強大,遊說未能奏效。姜太公只好選擇了歸隱垂釣,以待時機。

(姜子牙垂釣遇周文王 網絡圖片)

對此史書多有記載:“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太公“嘗屠牛於朝歌,賣飲於孟津”,他是打著屠牛、賣飲的幌子,去搜集商紂的政治、軍事情報,觀察熟悉形勢,以便制定伐紂滅商的戰爭方略;瞭解情況後,太公結束了東海隱居生活,到西歧去輔佐文王。

於是,在姜太公的輔佐下,周文王姬昌率軍連克犬戎、密須、黎、邗、崇等小國,並把國都遷到了灃邑。公元前1046年,姜太公作為周軍統師,在衛輝市郊(時稱牧邑),成功指揮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牧野大戰,還發明瞭駟馬戰車等先進武器(《詩經·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範例,一舉推翻了商紂王朝。

(新鄉平原博物院牧野之戰復原圖和戰爭形勢圖 網絡圖片)

公元前1015年,周康王六年,姜太公逝世,享年113歲,歸葬汲邑呂地。如今,在衛輝市太公鎮呂村西地,還保留有太公墓和清康熙二十年衛輝知府楊茂春立的《周姜太公塋葬處》墓碑。

(整飭一新的姜太公墓園 供圖 衛輝市太公鎮政府)

影視作品的姜子牙是眾神之長,神力無邊;現實中姜子牙死後被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唐肅宗時期,追封其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到了元朝,民間對姜子牙開始附會神話傳說,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把姜子牙寫進《封神演義》,將其由人變成了神。

二 姜太公與衛輝

現實中的姜子牙太耀眼,既是周朝的開國功勳,又是後世200多個姓氏的血緣先祖,再加上其活動範圍廣,距今年代久遠,所以對於姜子牙的故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目前大家公認的、史料和遺蹟佐證最全的便是咱們新鄉的衛輝。

1.文獻依據

衛輝,古稱汲邑、汲郡、汲縣,與商末都城朝歌(今鶴壁市淇縣)毗鄰。西晉汲郡出土的《竹書紀年》(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亦稱《古文紀年》、《汲冢紀年》,於西晉咸寧五年(公元279年),被汲郡人盜發戰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墓葬時發現,對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明確記載,姜太公為“魏之汲邑人”;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清水》對衛輝的太公遺存有了詳細的記載:“又東過汲縣北。縣,故汲郡治,晉太康中立,城西北有石夾水,飛湍浚急也,人亦謂之磻溪,言太公常釣於此也。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有碑,碑雲太公望者,河內汲人也。……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廟,廟側高林秀木,翹楚競茂,相傳雲太公之故居也……”

(《竹書紀年》書影 網絡圖片)

2、文物遺存

衛輝的太公遺蹟,不僅數量多,而且歷史悠久。

太公碑刻。依文獻載太公碑刻有六處:東漢汲令崔瑗的“建太公廟碑”,晉太康十年(289年)“汲令盧無忌太公碑”、東魏武定八年 (550年)“汲郡太守穆子容太公碑”、明萬曆時的“齊太公故居”碑、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周姜太公塋葬處”碑和乾隆十三年(1748年)河南巡撫畢沅的“修太公廟碑”。

(太公墓前“周姜太公塋葬處”碑 網絡圖片)

太公廟和太公祠。在太公鎮太公泉村仍保留有太公廟和太公祠。太公廟始修於東漢,清代復修並以石碑明示為 “太公故居”。現存建築坐北朝南,分二進院落,首進有山門與圍牆,次進為二門,東西配殿各3間,石坊、山門以及古柏等;太公祠現復建有大殿三間,並供奉太公銅像一尊。

(太公鎮太公廟 供圖 衛輝市太公鎮政府)

太公殿。在衛輝市的一些廟宇中,專列有太公殿。如市區西十里乾隆廟北側,附設有太公殿,至今尚存。

太公墓。位於衛輝市太公泉鎮呂村西1公里的黃土崗。清乾隆《河南通志》記載:在衛輝“府城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紂居東海之濱,後徙渭濱,封國於齊,還葬於此。”新修有青石甬道,以及仿漢闕門。

太公垂釣

(姜太公垂釣處石碑和雕像 供圖 衛輝市太公鎮政府)

太公釣魚臺。位於衛輝市太公泉鎮太公泉村西。《水經注》稱其為“石夾水”,又名磻溪,傳為“太公釣魚處”。現仍保留有較大水面和清乾隆時畢沅所立“太公釣魚處”碑。2002年夏,衛輝市在此新建了“太公釣魚”銅鑄塑像,並在同年太公誕辰日舉辦了“首屆太公文化節”。

3、考古發現

20世紀80年代,在衛輝有兩次重要的考古發現為衛輝的太公故里提供了新的佐證。

1983年,衛輝市太公泉鎮呂村出土了東魏武定二年(544年)呂覎[yàn]墓誌。志文顯示墓主為“朝陽鄉太公里”人。不僅說明南北朝時期,太公族裔仍居留在今呂村,而當地地名也叫“太公里”,印證了太公地名的歷史傳承性。

( 呂覎墓誌拓片 衛輝市博物館提供 )

1988年,衛輝市太公泉鎮呂村發現了唐乾封二年(667年)“衛州汲縣故張君之志”,墓主張師在乾封二年與夫人“同室於博望城東南三里禮也”。從《新唐書》與《舊唐書》有關記載可知,博望縣設置於唐武德四年(621年),廢止於貞觀六年(632年),僅存12年。從志文可知,其治所在今太公泉村與呂村之西。

1995年,太公泉村出土的唐代墓碑上,曾記載太公泉原叫“姜塬”。

4 地名和研究佐證

太公泉。如《水經注》所言,為“太公釣魚處”,從出土文物可證北朝時為“太公里”,自明代至今為太公泉村,並分為前太公泉村與後太公泉村,今設太公鎮。

呂村。該村在太公泉村附近,從出土文物可知,這裡早在北朝時便有太公後裔呂氏居住,至今仍以呂而名村。據調查,《呂姓家譜》毀於清末民初,原有數百口的呂氏族人,清末民初因白蓮教的緣故,被官府誅殺而遠遷他鄉,形成了“呂村無呂姓”的現狀。臺灣《呂姓族譜》記載:“太公出生於河南省汲縣。”廣東潮州《呂氏族譜》記載:“太公呂尚公,河南衛輝太公泉鄉人。”山東《姜太公年譜》記載:“商朝夏曆八月初三,姜太公出生於河南省衛輝市汲縣太公泉。”

太公廟街。在老城西關有熟肉火街,街北頭因建有太公廟,故稱太公廟街。

(衛輝香泉和香泉寺 網絡圖片)

此外,還有比干廟村、姜太公好友宋異人所住村莊——宋莊、文王與子牙夢中會見處的汲城村、周軍在此點將的賀生屯村、周軍大將閎夭駐守並與紂兵激戰處的閎夭村、以及姜子牙找香泉水而得名的香泉(香泉為姜太公所尋得,為霖落山一代的百姓帶來了福音,姜太公將周武王賜給的“香香茶”投入泉中,故名“香泉”。北齊天寶七年(公元556年)建成香泉寺。)、武王在此列陣迎戰商朝軍隊的陳城(今衛輝城關鎮)……等等。

(衛輝太公故里拜祖儀式 供圖 衛輝市太公鎮政府)

2002年農曆八月初三,太公故里(太公泉)舉辦了中國衛輝首屆太公文化節暨太公誕辰紀念大會,來自鄭州、山東、北京等地的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會上專家、學者形成共識,一致認定衛輝是姜太公的故里和墓葬地,並定位姜太公為謀聖。

三 姜太公文化

電影中姜子牙不僅救一人還救了蒼生,在現實中,姜子牙也是一個意志堅定,恪守自身“天道”之人。牧野大戰發起時,偏逢暴雨連連,周文王的占卜師都認為這是違反了天命,要求撤軍,而姜太公卻將占卜之物擲於地下,說:“枯骨死草,何知吉凶?”堅定了姬發伐紂的信心,最終在牧野一戰定乾坤。

(利簋 西周青銅器 銘文中記載了牧野之戰 網絡圖片)

武王滅商後,姜子牙被封於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以穩定東方。政治上姜子牙推行尊賢尚功政策,選拔有才能的人做官,開創了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人才使用先河。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簡其禮”的開明政策,創造了既讓齊民樂於接受,又不悖周禮的新制。經濟上確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針,為後來齊國稱霸列國奠定了經濟基礎,也為後世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政治文化:

姜太公不僅輔佐周文王把一個方百里的小國治理成了強國,輔佐周武王取得了牧野決戰的勝利,而且開疆拓土,把一片不毛之地打造成了東方大國——齊國,並輔佐成王、康王,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經驗,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思想文化:

姜太公的文功武治影響深遠,留存有《太公》《謀》《兵》《六韜》等中國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對後世的軍事家鬼谷子、孫武、張良等,影響深遠。

商業文化:

姜太公曾在朝歌、孟津一帶屠牛、賣面、賣飯和設攤占卜。被封於齊後,茫茫齊國“地瀉滷,人民寡”,他採取“因地制宜”的對策,實行了“三寶”經濟,即“大農、大工、大商。”硬是把一片“闢草萊而居焉”的不毛之地,打造成了一個東方大國——齊國。

科技文化:

有人認為駟馬戰車應該是周軍統帥姜太公首創的戰略武器,也是周軍戰勝商軍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讀過《太公六韜》的人都知道,在其“虎韜軍用”篇裡,列舉了種種戰車,如“震駭車”、“武翼矛軙車”、“大黃參連弩車”等等。

(山東淄博唐口西周遺址內出土的駟馬戰車遺蹟 網絡圖片)

民俗文化:

由姜太公而形成的衛輝民俗文化特色鮮明,斑斕多姿,集中體現在飲食、日常起居、生產活動、禮儀、信仰、節令、集會等各個方面,歷經數千年而不衰。

姓氏文化:

姜太公的後裔遍佈海內外,涉及姜、呂、崔、齊、尚、高、盧、柴、邱、慶、賀、蓋、汲等200多個姓氏;這些賦予了衛輝市豐富的姓氏文化資源,衛輝成為海內外姜太公後裔魂牽夢繞的尋根拜組的聖地。

釣魚文化: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能通過釣魚感悟治國安邦,能用直鉤離水面三尺“釣出五璜”堪稱“釣仙”。

(姜太公垂釣 願者上鉤 網絡圖片)

當然,關於姜太公還有很多村志、戲劇、典故、傳說等等,無法一一列舉。這個生於衛輝、葬於衛輝,又長期活動在衛輝地區的一代聖賢,不僅救了蒼生,開創了周王朝800年基業,更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太公文化,使衛輝成為海內外太公後裔尋根祭祖的聖地。

新鄉:電影之外的姜子牙在這裡……

(新鄉東區美景和太行山脈 攝影 創影視覺)

如今,在建設出彩新鄉,講好中國故事,打造中原文化高地的時代機遇下,姜子牙正日益成為衛輝和新鄉文化旅遊的金質招牌,為新鄉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作者朱新國

轉自@相約新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