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託當老師 | 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

(童心童語茉莉班主班Elle老師班級工作感悟隨筆)

班級裡的小朋友,由於媽媽離開去喝水,很傷心的哭泣,哭得很大聲,走過班級門口的成人,聽到了會心疼的評論道:有這樣的親媽嗎?讓孩子這樣哭!孩子親媽就坐在附近,聽到這樣的評價,一笑置之!

我在日託當老師 | 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

Elle老師被小朋友水槍偷襲

我想說,允許孩子哭,真的就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的表現。她的媽媽正在做的就是接納,接納此時此刻的孩子,給到她機會讓她去做自我調節和理解成人的工作。

我們在面對孩子哭的時候會聽從原始大腦的驅使,跟隨應激反應的產生,本能的去做自我保護,我得阻止他哭,這讓我不舒服!嘿!成年人你得做點什麼!快點!只有孩子不哭了,成人的反應才會降下來,繼續相看兩不厭,其樂融融。而一旦失去平衡點,就會出現,先是耐心哄,再然後就是失去耐心,哄不好就吼!一件我只是想哭會兒的小事,升級成為兩敗俱傷的鬧劇。

劇情由誰主導?是孩子還是成人,您應該能理解了!

我們曾經都是因為會哭,才會得到關注活了下來,那些不會哭的我們的祖先早就被進化淘汰了。這是一個孩子生存的本能,他就是有這麼厲害的法寶,讓成人感到我得幫助他。

在教養過程中孩子的哭從生存本能到需求表達,滿足需求之外又演變成滿足慾望,在滿足慾望的階段哭就變成了手段,你不同意不滿足我我就哭,哭到你滿足我!這個時候我們的教養就要提升到相同配置,孩子的哭是在尋求邊界和自我控制,那就要和孩子建立相互對話的溝通模式,例如:我知道你很傷心,你太想我了,你可以哭一會兒。你需要我抱抱你嗎?你知道的我有多愛你!接納孩子,理解孩子,讓哭回到它正常的情緒軌道上,它只是傷心難過時的宣洩和表達。不是我滿足你和你用來掌控我的工具!讓哭只是哭,單純的想哭哭,需要哭哭而已。

我在日託當老師 | 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

一起動手做棗發糕

做娃媽和幼兒老師的我,已經練就了平和的內心,支持孩子在積極壓力下表達自己,宣洩自己,這就是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