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村的變與沒變

(原標題:淡江村的變與沒變———縣人社局駐安塘鄉淡江村扶貧工作紀實)


初夏時節,筆者驅車1個小時,沿著蜿蜒的水泥小道,來到安塘鄉淡江村。這裡田壟廣袤、溪水潺潺,剛下過一陣雨,綠油油的禾苗含苞待放,深吸一口,空氣都是甜的。


“我們村現在就像一個大工地,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村支書肖紹龍看到我們就熱情的介紹:“這兩年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村民既務農也務工又分紅,全村已有52戶198人實現穩定脫貧。”


村情沒變,思路變寬了


2016年4月,縣人社局組建扶貧工作隊,委派青年骨幹彭建午為駐村第一書記深入淡江村,展開全方位地毯式走訪調研,詳細瞭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5月初,駐村扶貧工作隊帶領村組幹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分別到安福縣、吉州區等地參觀,到橫江鎮公塘村、永和鎮錦源村等地學習。“取經”回來,立即召開全村農業產業發展座談會。大家相互交心通氣,凝聚發展產業脫貧致富點子,構築和諧秀美村莊願景。


座談會一場場地開,發展思路也慢慢變清晰。提出“城鎮化發展強載體、產業化發展打基礎、生態化發展壯支撐”的總體發展理念,確定淡江村“一村一品、多品增收”的產業發展思路,制定詳細的蔬菜、生豬、雞鴨種養髮展幫扶措施。淡江村黨支部書記肖紹龍說,黨和政府把我們視為親人,縣人社局駐村工作隊給我們村“把脈”開“藥方”,我們大家沒有理由等靠要,捧著金碗過苦日子,思路變了,村民的脫貧致富路就寬了。


資源沒變,腰包變鼓了


產業發展思路和措施出臺了,落實和行動是關鍵。淡江村人多田地少,無廠無礦,但氣候條件良好,土地肥沃。駐村團隊與村支兩委決定結合本村實際,建立淡江村富民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種植了1600餘畝井岡蜜柚,與鑫眾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簽訂入股協議書,召集肖俊等52戶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雞苗、飼料、技術指導、成品回收,當年肉雞養殖產業獲益10.4萬餘元,每戶分紅2000餘元;同時,引進蔬菜大棚,將肖華章等5戶貧困家庭的12畝土地進行流轉,按照“公司+農戶”模式發展“訂單農業”,讓他們在獲得土地流轉金和分紅無憂基礎上,還在基地務工掙工資。在村主任肖世生的帶領下,幾戶貧困戶發展巴西菇種植產業,新建菇棚6個,菌菇面積近6000平米,年產菇近2萬斤,產值近8萬元,實現貧困戶獲益與村集體經濟雙豐收。貧困戶肖詩禮算了一筆賬:我流轉了2畝地入股,在蔬菜大棚基地做季節工,加上基地分紅,一年下來保守估計可以拿到4萬元。像肖詩禮一樣通過基地務工、入股分紅、鄉村公益崗、庭院種養等年收入超4萬元的貧困戶有50多戶。


藍天沒變,家園變美了


“收工吃飯了,已經很晚了。”“不行,今晚就是幹到半夜也要完成任務。”這是6月5日下午7點在淡江村道硬化工地上村民們的一段對話,由村項目建設監督組與掛點扶貧的縣人社局聯合申請到的環村路硬化工程正在進行地面澆築。


為改變“昔日淡江村到處是垃圾,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舊面貌,駐村工作隊把建設美麗新淡江作為主攻方向。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的標準,把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集中整治村容村貌等作為突破口,在規劃點內拆除危舊土坯房主房21棟2150平米,雜房35棟1080平米;先後爭取到硬化通村公路4.3公里、淡江村風雨長廊、休閒廣場、排汙溝、路燈安裝、風雨橋、防洪堤、觀景臺、淡江小學校園環境改造、籃球場、合作社生產便道等20餘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積極爭取人畜飲水、灌溉水渠、文體設備等項目,開通有線電視和改善村委會便民中心辦公條件……駐村第一書記彭建午慢慢列舉了一大串。“村裡各種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太多,壓力較大要做的事情也多,但也正是這種壓力,我們幹起事來特別有動力有成就感。”村支書肖紹龍說,現在的淡江村,每戶人家屋裡屋外整潔乾淨。淡江村中心文化體育廣場,常常能看到村民在健身器械上健身,老人和兒童在一旁嬉戲……,您看,藍天白雲,小橋流水,漫步在淡江村的人,無不被這裡清新的環境所吸引,如同生活在畫中。


來源:曹煌春、肖子杏

編輯:孫悅

審核:張黎強

監製:周金平

淡江村的變與沒變

主辦:吉安縣融媒體中心

主管:吉安縣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