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借群眾9道祖傳聖旨展覽,歸還時只剩7道,之後如何處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從而引起一陣收藏古物風,而同時代同種物品,一旦被打上皇家標識,價值則會高上許多倍,而物又以稀為貴。中國封建社會雖然延續了3000多年,經歷了上百個皇帝,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再加上各種戰火,保存下來的聖旨並不多。

可陝西卻有一位農民手上握有9道祖傳聖旨,被博物館借走展覽,歸還時卻只剩3道,之後是處理的?

博物館借群眾9道祖傳聖旨展覽,歸還時只剩7道,之後如何處理?


此人姓張名振華,據說他的先輩張鵬程,武藝高清,是明清兩朝的重臣。最初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麾下的一名總兵副將,清軍入關後,張鵬程的才能被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努爾哈赤第十五子愛新覺羅·多鐸看重,進而提拔。因多鐸是清初掌權者多爾袞的胞弟,又在打擊明軍的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朝廷上下都很尊重他,連帶張鵬程也步步高昇。


博物館借群眾9道祖傳聖旨展覽,歸還時只剩7道,之後如何處理?

張鵬程的子孫也都很有出息,之後接連7代人都有人在朝中任職,有文有武。清朝四大事件,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平定準噶爾都有他們的參與。所以在這期間接到了15道聖旨,只不過後來在戰火中遺失了6道,就只剩下了9道。其中2道雍正時期的、3道乾隆、2道嘉慶、2道道光皇帝的。

事情傳了出去,當地博物館知道消息後,勸張振華上交。但他認為這是祖傳的,就要一代代傳下去,拒絕上交。博物館勸說不動他,之後提出讓他把聖旨借放在博物館,讓更多的人看到,這才能體現文物的價值。張振華思考再三,最終答應,將9道聖旨全部借給博物館,期限是兩個月。


博物館借群眾9道祖傳聖旨展覽,歸還時只剩7道,之後如何處理?

因為雙方是合作關係,聖旨展覽時,安保工作是由張振華跟博物館的人一起負責的。可展覽快結束時,意外卻發生了,其中兩道聖旨不翼而飛。工作人員立馬站出來說是張振華監守自盜,就是為了索賠。張振華氣急,最後將博物館告上法庭,並拿出可證明自己清白的證據,博物館才無話可說。

最後,警方介入,但依然沒有查出結果,法院判定雙方皆有責任,博物館賠償他9萬塊,也是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