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銘傳鄉:集體經濟“破殼”起飛 托起鄉親“共富夢”

安徽肥西縣銘傳鄉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生態人文鄉鎮,該鄉不僅是臺灣首任巡撫、愛國將領劉銘傳的故里,更有著5.8萬畝的山林和當地最大的人工水庫。但得天獨厚的生態人文資源卻未能成為當地群眾發家致富的契機,“窮根”愁壞了一代又一代銘傳人,近年來,該鄉以產業發展為基礎,將盤活閒置資源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精準發力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破殼重生”。

安徽肥西銘傳鄉:集體經濟“破殼”起飛 托起鄉親“共富夢”

讓集體產業生根發芽,結出脫貧致富果。“從窮變富,不能靠喊口號,村裡要想真正的能為群眾做些事,首先集體經濟的家底要厚實。”10月14日下午,筆者來到該鄉三河村,村黨支部書記塗志林介紹到,去年村裡在徵得村民們的同意下,將一片150畝的荒山和120畝水面流轉給了一家頗具實力的生態農業企業,種起了精品果樹、養起了生態魚,搞起了體驗式研學遊,每年土地流轉的租金收入能為村級集體經濟創收12萬元,集體經濟實現了“零”的突破。同時,村裡還採用“資源變資產”方式入股了該生態農業產業,帶動當地的14貧困戶每年共計增收8000元。除此之外,該村還在經過長期的考察和市場研究後,做起了“農業試驗”,嘗試培育種植中藥材黃蜀葵,試驗面積15畝,預計收入可達3萬元,試驗成功後將首批批量種植100畝,每年預計增收可達18萬元。“下一步,等產業幹了起來,我們村還要依託現在的美麗鄉村基礎搞生態農家樂,辦體驗式民宿哩!”塗志林鬥志昂揚地說道。據瞭解,該鄉像三河村這樣通過項目建設或發展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村並不在少數,僅2020年該鄉就有5個村(社區)將通過項目建設或發展特色產業,使村集體經濟增長5萬元至20萬元不等,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的新突破。

安徽肥西銘傳鄉:集體經濟“破殼”起飛 托起鄉親“共富夢”

將公益性崗位用在緊要處,圓群眾就業增收夢。談到公益性崗位對村裡發展和群眾增收的作用,該鄉農林村的公益性崗位受益者顧德周大爺最有發言權。他告訴筆者,村裡安排貧困戶和閒置勞動力幹起了保潔、道路養護,只要按照要求幹好活,一年能增收近2萬元,真正從根本上解決了他們生活上的難題。“我們將原來用於市場化運營的一些資金整合起來,以村居的人口、面積、經濟體量、工作量等標準為依據合理分配給各村用於公益性崗位使用,並制定了一整套嚴格、謹慎、細緻,由鄉紀委全程參與監督的考核管理制度,這樣既增加了村裡幹事創業的主動性,又最大程度地解決了弱勢群體的就業增收問題,僅今年我們就撥付資金近1000萬元,提供保潔環衛、道路養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養護等崗位400餘個,幫助貧困群眾、閒置勞動力就業增收。”該鄉黨委副書記趙瓊介紹說。

安徽肥西銘傳鄉:集體經濟“破殼”起飛 托起鄉親“共富夢”

該鄉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當下良好的發展態勢,預計到今年底,該鄉將有1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6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全面實現1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新騰飛。(通訊員 陳家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