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球手”胡麗梅:稀有就是我的優勢

胡麗梅被球迷所認識,是在2013年的女乒世乒賽參賽名額選拔賽上。當時由於郭躍因病退出選拔,胡麗梅替補進入選拔陣容,沒想到她在小組賽中就以全勝戰績晉級淘汰賽,最終獲得了參加巴黎世乒賽的機會。但在那年的世乒賽賽場上,因為選拔賽中的出色表現而被隊友們仔細研究過的胡麗梅沒能戰勝丁寧,止步32強。

胡麗梅2013年與世乒賽有關的這段經歷,就像大眾意義上,削球選手們概念的縮寫——一旦被摸清套路,很難突破大眾的兩面反膠打法。胡麗梅的基本功也是打兩面反膠的攻球練出來的,剛去體校就改成了打削球,一開始胡麗梅不太適應,覺得所有的東西都要從頭開始學,後來成績一直在中上游,讓她嚐到了打削球的甜頭,“小時候比賽,在大家能力都還沒上來,力量不大,對旋轉理解也不深的時候,我打得還算湊合。”

2014年卡塔爾公開賽,胡麗梅4比2力克劉佳,收穫首個公開賽冠軍

稀有,這就是我的優勢

再往上打,進入省隊和國家隊之後,胡麗梅意識到,她的打法在同批隊友中算是稀有,“打削球的少,這就是我的優勢,隊伍有時候需要有我在。”剛進入國家隊,胡麗梅就是二隊名額但和一隊一起訓練,2013年她通過直通比賽打上一隊,在2017年的交流比賽中又回到二隊,但因為一隊需要削球打法一起訓練,所以胡麗梅依然和一隊一起訓練。

削球打的是旋轉,因此胡麗梅從小和旋轉打交道,認識和研究旋轉的時間也比較長,

“我對旋轉的理解是隨著球慢慢往上走的,思想逐漸成熟,理解得越來越深。”可是新球旋轉下降,這讓胡麗梅感覺到打球真的很費勁。

“削球手”胡麗梅:稀有就是我的優勢

換個環境,多個機會

好在在乒超聯賽中,削球還是具備一定的勝率。“打聯賽離開了國家隊的訓練環境,球館也大,感覺很不一樣。對手有的練削球不多,我在場上能感覺自己還有一點優勢和機會。”胡麗梅補充道,“比隊內大循環贏的希望要大一些。”

“削球手”胡麗梅:稀有就是我的優勢

雖然有很多時候胡麗梅都在被削球“虐”著,但她仍然會鼓勵自己繼續堅持,“我也想過如果打攻球,會比現在打得好嗎?仔細想想可能連國家隊都進不來,如果沒有打削球,我就是個很平常的隊員,沒有了自己的特點。

節選自《乒乓世界》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