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名气太高,后人专门拓印其书法作品,合成书法集

宋代书法是能与晋唐相提并论的。米芾是宋代书法新风的代表人物。宋四家中,米芾同苏轼黄庭坚三人的书法是北宋书法新风的代表,而米芾名气主要得益于书法。

明清人刻的米帖,有专刻,也有见于汇帖中者,情况复杂。较早的是明弘治九年晋靖王朱奇源为世子时所辑的《宝贤堂帖》,宋以前书几乎都是翻刻,其中卷十一有米芾两帖,皆翻自《宝晋斋》。文征明的《停云馆帖》只刻米芾草书九帖,全为真迹。从米友仁“臣”字款跋可知,九帖汇集一帙当在南宋之初。

米芾名气太高,后人专门拓印其书法作品,合成书法集

宋拓米芾《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 上海博物馆藏

后九帖分散,帖名如下:《葛君德忱帖》(《道味帖》)、《葛叔忱帖》、《元日帖》、《焚香帖》、《草体帖》、《草书入晋帖》、《中秋登海岱楼诗》、《梅惇帖》、《海岱帖》。前论墨迹,只有其中六帖,其它三帖,赖停云所刻以存其面目。我们是应当感谢文氏父子的。

董其昌《戏鸿堂帖》收帖较文氏《停云馆》多,但选刻都有问题,且收有伪帖。如《九歌》、《西园雅集图记》、《易义》等。当然也有翻刻。米芾名迹《蜀素帖》,董氏所用的就是临摹本。吴廷《余清斋帖》除伪书《评纸帖》外,其他米书张伯英先生认为都是真迹。

米芾名气太高,后人专门拓印其书法作品,合成书法集

北宋 米芾《论书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应当指出,张先生是不区别墨迹上石还是翻刻上石的。在没有影印技术的时代,刻帖就是当时法帖复制的手段,所以很多帖在明清汇帖中反复出现。真迹的宋刻几经翻摹已经走样变形。既今还可以看到原件的墨迹,经过屡次再翻也会面目全非,以致让人难辨真伪。

米芾名气太高,后人专门拓印其书法作品,合成书法集

北宋 米芾《河事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所以,原刻同翻刻应当加以区别、重翻、再翻更不能同原刻混为一谈。而刻于数帖之《天马赋》、《西园雅集图记》、《萧间堂记》、《评纸帖》等等。原刻之伪同翻刻之伪又有明显区别。

总之,刻帖问题非常复杂,过去的治帖名家也绝对找不到这么多的汇帖进行系统地研究比较。《米芾书法全集》第一次给有心于此道的专家和爱好者提供了这方面的原始资料。

米芾名气太高,后人专门拓印其书法作品,合成书法集

北宋 米芾《珊瑚帖》 故宫博物院藏

相较之下,冯铨所刻的《快雪堂帖》除《九歌》、《丹青引》为伪书外,一些墨迹上石的《衰老帖》、《珊瑚帖》、《复官帖》、《甘露帖》等皆为真迹。

《燕然山铭》翻自《群玉堂帖》卷八,《与门下仆射书》与《左丞书》、《与司勋书》、《内翰帖》、《腊雪帖》等,翻自《绍兴米帖》。虽为翻刻,但因刻手刘光旸为铁笔名家,所以其传神程度当在宋刻宝晋之上。由此可以断定冯铨所收《绍兴米帖》行书应当是原石原拓。

内容整编自:王连起《米芾书法概论》《紫禁城》2011年2月刊 ,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