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革命黨人為了推翻清朝統治,在廣州發動組織第一次武裝起義後,又於1900年和1907在惠州先後發動了三洲田起義和七女湖起義。雖然惠州這二次起義都先後失敗了,但其歷史意義深遠。這二次起義不但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反動統治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並且為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培養和鍛鍊了批革命骨幹,積累了許多經驗,為最終推翻清朝、光復惠州作出卓越的貢獻。其中激戰廣州總督府的羅仲霍、搶救被捕同志的嚴確廷刺殺水師提督的林冠慈三人尤為壯烈。他們為了推朝封建王朝而喋血廣州,被後人譽為“惠州三烈士”。
激戰總督署而犧牲的羅仲霍
羅仲霍名璋,號則君,惠東白花鎮聯豐村人。其堂叔祖羅添,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的將領領。光緒三十二年(1906)六月,孫中山到新加坡、吉隆坡、檳榔嶼等地宣傳革命,發展革命組織,羅仲霍在檳椰嶼參加了同盟會。1910年7月、孫中山在馬來西亞與同盟會幹部制定了辛亥年(1911)廣州起義計劃,並在檳榔嶼發函邀請各地同盟會主要幹部前來商量革命方略。其時,仲霍在檳榔嶼任報刊主筆,參加會議見到了孫中山。11月13日,黃興、趙聲、胡漢民以及檳榔嶼、恰保、芙蓉和東南各省同盟會代表到檳榔嶼打銅街120號同盟會會址開秘密會議,擬訂了廣州起義計劃並安排了各項準備工作。羅仲霍參加會議後,以紙筆當刀槍,在報刊上連續發表文章,指出列強侵欺,清廷腐敗,民怨沸騰,中國非革命無以自救。他號召海外赤子為
國赴難。
1911年1月,羅伸霍跟隨黃興、趙聲等人到香港,建立廣州起義統籌部,統一籌劃起義工作,羅仲霍被委任為第十路指揮,負責攻打電訊局。舉事日期初步議定在三月十五日,後因槍械和經費未能按計劃就位,遂延期至三月二十九日。三月二十五日黃興到廣州,設立指揮部,佈置作戰事宜。至二十七日,革命黨準備起義的風聲傳遍廣州,部分革命黨人被官兵破獲。為此,時任廣州起義編制課長兼調度副課長的陳炯明認為,既然敵人有所準備,主張緩期舉事,但多數革命黨人表示萬無緩期之理,堅持在二十九日下午五時發動起義。起義打響後,先集中兵力攻打總督署,羅仲霍在激戰中不幸負傷被捕。官兵將羅仲霍解至南海縣署,希圖勸降,卻遭到羅仲霍厲聲痛斥。最後清兵將羅仲霍殺害於南海縣署前,時年30歲。後革命黨人將其移葬於廣州黃花崗,為黃花崗七十ニ位烈士之一。為了紀念他,廣州逢源路建歷概建一第曾有“仲霍紀念小學”,羅仲霍的石膏塑像聳立在該校禮堂。
羅仲霍不單是一個革命者,也是一個優秀的愛國詩人。在就義之前,羅仲霍寫下了大量決心為國捐軀、動人心魄的詩句。這些愛國詩篇如今已被《愛國詩華》、《辛亥革命詩詞選》、《中華英烈詩苯》、(中華新韻府》等大型詩歌叢書所收錄。在2011年前來參加惠州市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座談會的羅仲霍烈士曾孫羅小剛,展示了一份題名為《仲霍烈士遺詩》的詩稿,這本詩稿不僅收錄了羅仲霍所作的48首詩篇,還收集了20世紀30年代多名民國政要的題詞。如林森題“匣劍猶鳴”,蔣光鼐題“天壤正氣”,許崇清題“浩氣長存”等。如他生前曾寫下一首《感懷》詩,抒發自己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十年恨不早焚書,閱盡浮名儘子虛。未許豪奴共肝膽,苦無善價賣頭顱。關前成馬胡塵起,海內風雲大劫初。安得美人具俠骨,香囊寶劍好隨予。”
搶救被捕同志而犧牲的嚴確廷
嚴確廷,字鑑銓,今惠城區水口人,早年在廣州圖強醫院當醫生,後加入中國同盟會,1907年參加七女湖起義,事敗後為逃避清兵追捕,入香港避難。1910年奉同盟會之命由香港返回惠州,協助其兄嚴德明主持東江革命黨黨務,開展革命活動。
1911年春,孫中山委派黃興、趙聲等發動廣州起義(即黃花崗之役),預先於香港設統籌部指揮一切,黃興為部長,趙聲為副。舊曆2月香港統籌部通知惠州和中學堂學生。於是中學堂甲班畢業生梁乃澄(字鏡球)借同學二十人往港,加入五百“選鋒”之列。所謂“選鋒”者,是起義爆發後率先衝入城內佔領重要機關,接應新軍入城。其餘人會學生約六十人由嚴德明負全責,會同統籌部派來的同志丘耀西和姚雨平、張槐青等在惠州開設“集賢旅館”進行聯絡,運動保安警察俟廣州起義得手,即在惠州響應。1911年舊曆3月初,嚴德明與陳普仁由港運槍械一批迴惠,在澳頭起陸時被清軍查獲,嚴德明、陳普仁俱被逮。消息傳到惠州,楊璇(字光甫)偕嚴確廷遄赴澳頭欲設法營救不遂。抵澳頭時嚴德明已逃脫,陳普仁被清兵解省,嚴確廷乃趁船赴港向統籌部報告。
因嚴確廷此次往澳頭的行蹤,被惠州官府偵知,廣東陸路提督秦炳直派密探以求醫為名,到嚴確廷開的壽康西藥房刺探消息,企圖捕獲嚴確廷。嚴確廷從香港返回水口老家後,同志勸其逃離惠州,但嚴確廷不為所動。3月16日嚴確廷返惠州壽康西藥房,才進門就被清兵捕去。
被捕後的嚴確廷雖受嚴刑拷打,始終沒有供出其他同志的名字。敵人先是用夾棍夾碎了嚴確廷的十個手指,繼而用尖竹籤插入十個腳趾,如此酷刑,終究沒有撬開嚴確廷的口。據鄒魯所著《中國國民黨黨史稿》,用刑之後的嚴確廷“兩足如廢,舉動均須人扶持”。清提督秦炳直對嚴確廷無計可施,只好遣重兵用兵艦押送嚴確廷與陳甫仁到省城。在兵艦上,兩人向清兵演說革命的真諦。嚴確廷說:“漢族不革命,則滿廷必將吾錦繡河山,斷送於白種人之手,此際若不急起直追,勢必淪為萬劫不復之地;吾輩貢獻身家性命,非為權利,實欲圖存,然後與世界列強一較手腕!”嚴、陳兩人輪流演說,聲淚俱下聞者無不動容。
嚴確廷入獄後,提督秦炳直開堂審訊,嚴確廷為掩護其他同志,指著自己鼻子說:“我才是革命黨人!”秦炳直喝令其下跪,他笑曰:“堂堂革命黨人,安有下跪之理。”革命黨人丘耀西用錢買通監獄看守,暗中入獄探望。兩人見面時,嚴確廷低聲對他說:“我已自認是革命黨人,只用殺我一人的頭。你們可以繼續為廣州起義運送槍支,我絕不供出一人。如不相信,可去我藥房,取那藍瓶裝的毒藥送來,我定含笑吞下,絕不皺眉,以明吾志。”由於嚴確廷受盡酷刑而終不供一同志,提督無法可施,遂將嚴確廷解省,3月26日與在澳頭被捕的陳普仁一起就義於總督府門外,葬於廣州黃花崗,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刺殺水師提督而犧牲的林冠慈
林冠慈,惠城區梅湖人,原名林冠戎。1907年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先後鎮壓了潮州黃岡、惠州七女湖起義後,革命黨人劉師復等欲為起義過難者報仇,遂在香港跑馬地的羅便臣寓所籌組“支那暗殺團”,策劃刺殺李準。1911年4月27日,廣州黃花崗起義又遭李準殘酷鎮壓而失敗,暗殺團會議決定立即刺殺李準,由林冠戎、陳敬嶽、潘賦西、趙灼文四人為執行人員。在赴廣州行刺李準的團部踐行宴上,林冠戒慷慨陳詞日:“我以身許國,早視死如歸。此無所繫念,老母在家,不及一面為憾耳!”遂改名為林冠慈,以紀念慈母養育之恩。
1911年8月13日上午,革命黨人得知李准將於當天午後由城外的水師公所進城回水師提督衙門的消息後,立即通知行動小組準備行動。林冠慈手提藤茶籮,在雙門底一帶靜候。午後,一大批手持短槍大刀的清兵保護著李準的大轎,快速沿街返衛門,行到怡興縫衣店門前,林冠慈立即從藤茶籮內抓出兩枚炸彈拋向李準的綠呢大轎,炸彈在轎前一丈多遠處爆炸。李準被炸彈震得摔出轎外,胸部與雙手俱受重傷,肋骨折斷兩根,撲倒在地上打滾,衛兵與轎伕亦有二十多名死傷。跟隨的衛兵一陣驚慌後知道李準遇刺,立即搶救李準,另分一部人去追擊刺客。後來林冠在清兵追捕中被檢中犧性,時年29歲,而面陳敬在撤退途中被捕,於1月7日從容就義,時年28歲。水師提督李準自被林冠、林敬嶽炸傷後,知清朝大勢已去,遂通過革命黨人李紀堂介紹接洽胡漢民,率清軍水師投誠革命軍。
廣州光復後,廣東都督陳炯明將林冠感、陳敬嶽、溫生才及謀炸龍濟光的鐘明光烈士一道,改葬於廣州紅花崗。據1911年12月16日《華字》報所我,廣州光復後林冠慈改葬情形如下:“林冠慈自炸擊李準殉義後,隨葬於東門外紅花崗,茲由其同志查得基地,先期開棺,檢視衣服,及所佩戴遺物尚存,當即易棺,12月14日行改葬禮。是日會者萬餘人,軍隊則有香軍、盾軍、惠軍、北伐軍、華僑炸彈隊、學生北伐軍、協字營、蘭字營等,其餘中國同盟會、演說團、基督教會、世光學堂等亦派隊到祭,陳炯明都督主祭。”後有佚名撰題紅花崗四烈土墓誌聯雲:“生經白刃頭方貴;死葬紅花骨亦香。”
1912年3月5日,孫中山在《追悼中倡義死事諸先烈通告》中讚揚其功績。1917年,邑人在惠州西湖點翠洲築“烈士祠”祀林冠慈、陳經等烈士。1918年,參議院議長林森在烈士葬處築墓立碑。1946年,梅湖父老將冠慈母校——梅湖小學改名“冠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