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

【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
【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
【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

為豐富民輔警警營文化生活,鼓勵全局民輔警工作之餘放下手機、鼠標拿起書本,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生活理念,切實推動警營文化建設,堅定公安文化自信,打造學習型警營,城北公安分局以紅色“三育”基地警官書屋及八個派出所的職工書屋為陣地,成立讀書分享會,同時利用分局新媒體搭建線上讀書分享平臺,用聲音來演繹名篇和美文,用文字來點亮智慧和靈感,一起聆聽智者的聲音,品味智慧的佳餚,在書中閱動警心,脈動初心!【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

本期欄目,由刑事偵查大隊民警馬澤明分享《悲慘世界》

【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

閱動警心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冉·阿讓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

作家維克多·雨果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浪漫主義詩人。雨果19世紀初出生在一個法國軍旅世家,其父為拿破崙麾下一員將軍,由於父親常年征戰在外,疏於對家人的照顧,雨果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對讀書有極大的興趣,童年與書籍為伴的雨果也顯露出極高的文學天賦,13歲的雨果就有了自己的詩集。成年後的雨果在經歷了家境的起伏、嚐盡了生活的心酸、看盡了世間百態之後寫出這本曠世鉅作《悲慘世界》。如果說《巴黎聖母院》寫的是雨果對愛情的嚮往,那麼《悲慘世界》就是他人生的寫照。

【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

小說主人公冉·阿讓起初是一個社會底層的園丁,為了不讓自己姐姐的七個孩子餓死,冒險去偷了一塊麵包而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這在如今的社會中是多麼不可思議。服刑期間冉·阿讓多次越獄,這讓他的刑期加到了19年。假釋出獄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冉·阿讓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即使同樣是做苦工,假釋犯得到的報酬也只是別人的一半。不甘心被人如此欺負的冉·阿讓感到十分苦惱。正在他感到灰心氣餒的時候,冉·阿讓遇到了米利埃主教。米利埃主教是個善良、正直、極富同情心的人。他好心收留冉·阿讓,在自己家裡過夜。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卻為了生計偷走了主教的銀器,準備潛逃。途中,又被警察抓住,但關鍵時刻,善良的米利埃主教聲稱銀器並不是冉·阿讓所偷,而是自己送給他的,並且連銀燭臺也一同贈給了他,就這樣使冉·阿讓免於再次被捕。而冉·阿讓也被這一位主教的寬厚與愛心所感化,獲得了新生的勇氣,決心從此去惡從善。這一段故事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篇章中也有藝術借鑑。之後,冉·阿讓確實改名換姓,化名馬德蘭,埋頭工作,而命運也給了他機會,讓他在製造黑玻璃小工藝品上有所發明而起家,經過了十年的辛勤努力,他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辦起了企業。成了大富翁後,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他的善舉讓他得到了大家的愛戴,並終於當上了市長。好景不長他的身份被一直追捕他的沙威警長識破並將其逮捕,再次入獄的冉·阿讓詐死越獄,並撫養孤女柯賽特,直至戰爭爆發,養女與共和黨戰士馬裡尤斯走向幸福,冉·阿讓終於在寂寞中走完自己孤苦的一生。

【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

這本書我讀了三遍,分別是我人生的三個不同階段,第一遍是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那時基本什麼都不懂,只覺得這個人好可憐;第二遍是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已經對時代背景有所瞭解,知道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原因;第三遍是我工作幾年之後,人生的閱歷豐富了,再讀這本書又是一種感覺,能夠深切的體會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我想說的是,當今社會手機電腦佔用了絕大多數人們的業餘生活,其實當你放下手機捧起書本靜靜閱讀的時候,那種在文學的海洋裡徜徉遨遊的感覺真的很美,陶冶了性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供稿/刑事偵查大隊馬澤明

【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讀書趁年華】第六期 悲慘世界的浪漫與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