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文/本刊記者 吳振宇 王芝英 江婷)南巖村,中國第三批傳統村落,位於潭頭鎮東北部山區,全村共有1300多人,轄南巖、外洋、洋山等3個自然村,是福安市老區基點村、全省人居環境示範村,閩東二三革命時期系安福縣上中區蘇維埃區政府駐地。毗陵西洋鏡、千詩亭村,並與城陽鎮、柘榮縣黃柏鄉交界,距福安市區25公里,對外交通主要依託村縣道及104國道,主村距104國道10公里。這座古老的村落位於海拔650米的高山上,彷彿坐落在雲端之上,而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給這樣的村落帶去了何種煙火氣,使其煥發出新生機?近日本刊記者走進南巖村,為你揭開神秘的面紗。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南巖村全景圖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南巖書院


古村煥“生機” 發展添活力

南巖村建村已有七百多年曆史,素有閩東“明清建築博物館”之美譽。村內至今保留有明清時期的建築42棟。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福安市本著“修舊如舊”“應保盡保”的原則,對南巖村的“式金厝”“下廊橋”“大王神龕”等古民居、古建築進行保護修繕,為活化利用提供條件。

為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南巖村在深化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改革、清產核資的基礎上,讓全村資格村民每人200元入股參加“全員經濟聯合社”。經合社對全村山水田園林及房屋統一進行流轉,由經合社統一對內村民和對外投資建設運營者進行經營運作。南巖村黨支部書記王鈴華說:“南巖村經合社是全村資格村民共同參加的經濟活動組織,村裡的所有經濟組織的發展都是以他們(經合社)來運營的,經合社的利潤收入歸全民所有。”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南巖村將村委會辦公大樓騰出來,改造成旅遊民宿,喚醒沉睡資產;整合村中閒散碎片土地、閒置老宅流轉入經合社經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引入浙江二位藝術家夫婦投資運營“10號文創小鋪”,用BOT方式引進3位城關青年運營“7號迷鹿酒吧”。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南巖村實現了集體經營效益與個人收益的有機聯結,凝聚了村民共建意識,激發了內生髮展動力,形成了“我的家園我參與,我的家園我謀劃,我們的家園我們建設,我們的家園我們管理,我們的成果我們共享”共同發展的行動綱領。

南巖村兩委和經合社還發動“南巖女兒”成立女子自願者協會。該協會共有100多人報名參加,前期已集資了100多萬元,計劃投入親子活動和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項目;動員在外青年人成立自願者協會,回村開展創業活動。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新興的營銷方式也帶動著古村落的發展,南巖村直播點是南巖村全員經濟聯合社的農產品展銷平臺,由一處廢舊場所改造而成。

走進美麗鄉村,用鏡頭語言捕捉每一個動人時刻。從浙江來到南巖自主創業的一對中年夫婦,為村民帶來南巖首次手機短視頻課程,從最容易上手的短視頻教學開始,幫助村民用手機記錄南巖的日常生活,秀出南巖的瑰麗景色、古厝廟堂、群山巍峨。

通過短期教學,村民很快便成為能夠運鏡剪輯的初學者。村民們在古香古色的學堂中學會了攝影技巧、解讀劇本文案,並將劇本文案轉換為鏡頭的能力。記錄南巖古村的一點一滴,向外界宣傳南巖農特產品、人文景色,為了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鄉村,助力鄉村發展。

僅用兩個月的時間,今天南巖就有50多人每天都有小視頻和抖音播出,其中50-60歲本村村民就有十幾位。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南巖村在外姑娘回村直播


傳承“紅色”文化 講好紅色故事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安福縣上中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一)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安福縣上中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二)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安福縣上中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議事室)

1934年春,中共閩東臨時特委和閩東蘇維埃政府建立,一場閩東大地的工農武裝革命運動迅速興起,南巖及周邊的洋山、外洋群眾積極響應革命號召,南巖村王錦文、王祿養等革命志士團結帶領廣大貧苦群眾,先後建立南巖秘密農會、紅帶會(會址設在南巖裡村王禎如與王祿明厝),組織發動群眾開展“五抗”鬥爭。1934年7月,在葉飛、詹如柏、曾志等領導下,先後在南巖、洋山等,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不屈不撓的鬥爭、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窮苦人民的革命政權。1934年農曆七月七日,國民黨反動當局的戰機飛往南巖上空,投下三顆重彈進行猛烈轟炸。然而,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南巖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轉入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


南巖村民王祝康、王全妹和王家法三位是參加抗日戰爭、華北解放戰爭、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華中戰爭、解放西南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老戰士。榮立多次戰功的王祝康退役後考慮到當時國家的困難,自覺選擇回鄉務農,紮根農村,不遺餘力地為家鄉貧困山區的發展,鞠躬盡瘁,奉獻餘生。終身未娶,直到終老在家,始終沒有給黨和政府增添任何負擔,深受人們的愛戴。

據村民王雁枝說,1968年,村裡兩位參加過“抗美援越”戰爭的戰士,王全妹和王家法,也退役回家當農民,其中王全妹還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接見。那時,在村裡常常聽他們講故事,耳濡目染這些最可愛、最可敬的人,戰功卓著,卻不事張揚。他們始終樂於奉獻,甘為孺子牛的感人事蹟,在孩子們心中潛移默化,很受教育和鼓舞!

村裡三位參戰老兵,目前只有已過耄耋之年的王全妹健在。他告訴本刊記者,現在他與妻兒經常回南巖古村小住,老有所為,釋放餘熱,利用自身的經歷,當好志願者,為到村裡旅遊的遊客進行紅色印記講解,贏得一片讚譽,獲得無數掌聲。他說:我與長眠在異國他鄉的戰友相比,已經非常幸運的了。並且,不忘幽默一句,我是工、農、兵三個身份都兼有了。我現在也有三千多元的退休金以及殘疾軍人補助金,生活雖不算富足,但也衣食無憂了。還可以享受到兒孫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還有什麼值得抱怨呢!如今,王全妹在南巖村義務給暑期夏令營的大中小學生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王全妹與夏令營的學生合影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舊貌”換“新顏” 南巖煥發新生機

南巖村村內現存古民居數十座,主要為明清時期建築,全部都是王氏後人居住,主要分為兩個古民居群。古宅內現仍保有古井、古牌匾、古圍聯、古方桌、古案臺、古石門、樣式精美的柱礎石、木雕、窗花、衣架、等等各具民俗風情的古文物。古民居建築群造型各異、工藝精美,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高超的藝術內涵,高矮門樓結構,形態各異的封火牆、木架構獨樹一幟,其精美絕倫的木雕、石雕散發出古文化的幽香,創造了雄渾古優雅、豪華與實用的有機統一,突顯先民崇尚儒家倫理道德、四經耕讀文化、追求安寧恬淡的田園生活,造就了一個心境交融、人物和諧的極至氛圍,極具學術研討和旅遊開發價值。

南巖村將古厝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同人居環境整治、文創旅遊、產業發展等有機結合,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中國傳統村落,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加快鄉村振興發展步伐。全民參與共謀發展,古村新顏助力振興。目前,圍繞“研學+文創、帶動旅遊”的主線思路,南巖村22個規劃項目正陸續投入建設。如今的南巖村,植入發展新業態,宛如一幅陳年水墨畫,更似當代“富春山居圖”。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農房整治方面,南巖村按照“統一獎助標準、統一灰雅色調、統一樣式風格”,完成村內一期裸房立面改造提升,集中打造一片“青磚黛瓦、飛簷斗拱”的古建築,確保民居與古建築、山水雅緻和諧。同時,以“見縫插針”方式強化主幹道、巷道兩旁綠植栽種,實現全村公共空間綠化率達到90%以上。

環境治理方面投資70多萬元,南巖村的生活汙水全部得到收集處理。建起生態環保公廁;將村口原先的垃圾填埋場改建成“金蟹哺浪”景觀池;群眾自籌資金建設衛生廁所,全村95%的農戶完成改廁。

在南巖村很難看到垃圾落地,村兩委和許多村民每天都會自覺拾起遊客散落在地上的紙屑、菸蒂等。“近兩年來對古厝修繕和房前屋後的整治綠化,村民累計投工投勞5000多個工日,自籌投入資金200多萬元。”駐村第一書記吳木生說。

南巖村作為全國第三批傳統村落村,村集體先後投資150多萬元、群眾自籌60多萬元,對村內2條長2.6公里的主幹道進行水泥路面硬化和邊溝邊坡建設;結合傳統村落保護建設,對5條2.7公里的巷道以及其他較為重要村內通道,進行改造、修復、整治,並利用閒置空間建設觀景臺。通過爭取各級資金對古建築群、革命遺址等進行保護修繕,使原本破敗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得以修繕,殘牆斷壁得以復原。村裡還修建廣場、遊客服務中心等,村子“顏值”陡增,又恢復到南巖古韻。

如今的南巖村,成為“網紅”打卡地和婚紗攝影基地,每逢節假日日均吸引本地和周邊遊客多1000人次。古厝煥發出新的光彩,在原來的基礎上增添了現代化的氣息,與周圍的村落建築渾然一體,日益增長的魅力吸引著一批批“新南巖人”來這裡尋求心靈的釋放,為南巖注入了創意與活力,而靜謐質樸的古村落也成為他們尋求內心寧靜的“詩和遠方”。為村民增收致富捧上了文創“金飯碗”。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南巖書畫攝影展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南巖驛站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南巖客棧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南巖村停車場


鄉村“才”集結 建設“振興”路

福安市委市政府、潭頭鎮黨委政府對南巖古村保護傳承和鄉村振興十分關注,經常深入南巖現場指導工作,幫助解決了許多發展中的瓶頸問題。

閩東鄉村振興研究院邀請了一批專家在南巖村設立“現場教學點”。這批專家深入南巖村開展現場調研,隨後召開了一場座談會。與會人員就產教融合助力南巖村振興發展展開了熱烈討論,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的專家們一致認為要注重挖掘古村落傳統文化、南巖功夫茶文化、閩東蘇區紅色文化內涵和村落特色,深度開發文創產品、標杆茶產品,挖掘南巖藥膳特色,打造美麗古村落和田園景觀,採用教授問茶、自媒體宣傳等多種方式,推進農商旅融合發展。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黃華康(右)、寧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國璋(中)與寧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俞道雄(左)到南巖村調研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葉敏(中)到南巖村調研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省住建廳一級巡視員王勝熙(左四)與福建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吳仁華(左五)共同為福建工程學院南巖實踐基地揭牌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寧德市人民政府市長梁偉新(左一)到南巖村調研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寧德市委副書記曾智勇(中)到南巖村調研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福安市委書記葉其發(右二)與副書記林志生(右一)到南巖村調研

福州陽光學院師生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參與到該村的健康、環保和旅遊文化等產業建設中。福建農林大學、省農科院、美麗鄉村發展促進會在南巖設立全省首個“鄉村振興實踐與協同創新基地”,將通過開展農業技術、建築設計、文旅開發等服務及教學實踐、運營研究等工作,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機構各方優勢,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加快鄉村振興發展步伐。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吳木生說:“今後會有更多的院校和科研機構願意跟我們這邊簽訂合作協議,在我們南巖設立研學點,希望通過這些專家的幫忙,和我們全體村民的努力,讓南巖村鄉村振興走出自己的一條特色道路。”依託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升村民的技能水平、學歷層次。結合學校專業建設,打造校外教學實踐點,藉助師生口口宣傳,吸引人才回村創業就業,吸引遊客來此觀關旅遊,由點及面擴大南巖村的社會影響力。

省住建廳一級巡視員王勝熙介紹說:南巖鄉村振興規劃、建設發展藍圖是以古建築歷史文化研究、研學勞動實踐體驗為抓手,以文創為載體,以創新構建農村經濟合作社為“南巖發展模式”,引領新理念、開拓新視野,主動作為,與多個大學院校聯袂合作,融研、學、產於一體,提升和打造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發展品牌。

經濟發展品牌需要包裝和宣傳。福州陽光學院的林麗華老師正在帶領她的團隊製作生態植物手工肥皂。林麗華告訴我們,南巖手工肥皂是純手工製作,它採用太子參等中草藥為原料,從採摘花草、到清洗打漿入皂,再到脫模切割,晾乾使用,要經過十大程序。製作流程是使用大自然的原料和植物油的科學配比,不同的模型製作出形狀不同和五顏六色的純手工皂,它可以運用於日常生活的洗臉、洗手、洗碗、洗身體、洗頭髮等。同時還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量身定製,產品供不應求,現在正抓緊製作一批中秋節送禮的手工純天然肥皂。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供不應求的南巖手工皂

在現場記者看到,很多旅遊者正在購買手工皂,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林麗華用這樣淳樸的動作語言來詮釋淳樸的鄉間生活,引起無數遊客的嚮往之情,也帶動了南巖手工皂品牌的發展。一位外號被稱為“南巖李子柒”的90後女孩用自己做手工皂品的方式為南巖開啟新媒體南巖模式。她已經在南巖居住了四年並準備長期駐紮在南巖。

在“南巖書院”,南巖親子研學夏令營活動已井然有序地開展。福建省陶行知研學會副會長李壽全老師以新穎獨特、別具一格的場景導入方式,為孩子們上了簡短卻生動、活潑、有趣的一課。李老師向我們講述說:四十多年前,我曾經在南巖當老師,我對南巖有很深的感情。在別具一格的課堂中,為期一週的南巖古村首期親子研學夏令營內容豐富多彩。這些在城裡生活長大的南巖村二代三代以及外鄉的孩子們開始真正感受到南巖村的鄉土獨特韻味。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學生在南巖村研學實踐教育活動(一)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學生在南巖村研學實踐教育活動(二)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南巖親子研學夏令營活動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孩子們在學習手工香皂的製作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福安南巖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目前,正在建設的三層磚木結構,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創意樓,由引進的浙江洪緯、周青夫婦兩位藝術家作為孵化基地,他們將陸續引進新南巖人。

南巖村還整合村中土地和本土資源,開展松針白茶、核桃、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的培育種植;深入發掘古村歷史、農耕、習俗、美食等文化內涵,傳承製茶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創立了“南巖工夫”“松針白茶”等系列品牌,實現年產值290多萬,戶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

村民王興寧是一家民宿的老闆,據他介紹,如今住在民宿的遊客在週末幾乎是爆滿狀態,平時還有一些溫州、福州趕過來的散客。來的遊客多了,村裡的產業也逐漸發展起來了,村民們參與村莊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逐步提高,南巖村正朝著鄉村振興方向邁進。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載體。立足自身優勢和特色,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及時為鄉村尤其是產業薄弱村“雪中送炭”,推動鄉村產業不斷髮展壯大,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各地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的目標。近年來,福安市潭頭鎮南巖村圍繞建設“中國傳統村落”,在加強村內古建築修繕保護恢復南巖古韻的同時,通過成立全員經濟聯合社,整合當地產業資源,發展鄉村文創旅遊,促進村民增收,將古厝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同人居環境整治、文創旅遊、產業發展等有機結合,打造了特色農業、休閒旅居等新業態,逐步走出一條以全村全員經濟合作社為載體,以“研學+文創”帶動鄉村旅遊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