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鄉接待貴賓的“老乾媽”,別有一番風味

苗族是我國南方少數民族之一,廣泛分佈在貴州、雲南、湖南、廣西、四川、海南、湖北等地。廣西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龍勝四個自治縣。苗家人勤勞、善良、勇敢!由於地勢和氣候原因,形成了苗族300多年來與眾不同的飲食文化!現在為大家推薦的就是隆林苗家人自制的特產————辣椒骨!別有風味的辣椒骨,是隆林各族自治縣各族人民的傳統食品和上好的調味品。辣椒骨和一般的辣椒醬不同,其味辣而不烈,香氣馥郁,鮮酥油滑,營養豐富,美味可口。以調味煮菜或煮湯,香中帶辣,餘味無窮,既能增進食肉,幫助消化,又可驅寒解表,促進血液循環。

苗鄉接待貴賓的“老乾媽”,別有一番風味

辣椒骨的來歷,有一個很有趣的傳說:在土司統治時代,有一個苗族農家養了一頭大肥豬,春節將到之際,貪心的土官企圖獨佔這頭大肥豬,於是,他設計把全村的人都騙上山去,然後帶著幾個奴僕到這個農家把豬殺掉,偷走了豬肉。當晚,農民回到家,見家中一片狼藉,堂屋中有一堆豬骨和豬毛,經瞭解才知道家中的大肥豬被狠心的土官偷殺了,農民氣憤極了,過年的豬肉沒了,只好把這堆豬骨頭放進樁碓裡,並放些辣椒和鹽,一面樁一面罵,“土官狠,土官壞,把你骨頭樁成粉”。到了春節,他把這些辣骨煮來待客,客人吃後覺得味道很好,消息就遠近傳開了,此後,人們逢春節殺年豬時都醃製辣椒骨,既表示對土官的仇恨,又可為節日添制一個佳餚。久而久之,別的民族也學習苗族醃製辣椒骨,形成一種傳統的名吃。

苗鄉接待貴賓的“老乾媽”,別有一番風味

辣椒骨的製作,多用豬骨製作,但也有的用雞骨、牛骨、羊骨製作。做法是:首先將帶肉的骨頭捶成小片,然後拌上辣椒粉、核桃粉、花椒粉、五香八角粉、生薑食鹽和高度米酒,攪勻後放進碓窩裡樁碎,然後放進瓦壇,密封一個月以上即成。辣椒骨可作佐膳的小菜,也可作調味品。

主要材料:紅辣椒、和豬的骨頭、姜、酒、陳皮、花椒。

製作方法:先把豬骨頭用特製的器具搗碎(這個器具是鐵的,每個苗家人的家裡都有一個),用酒來醃,然後就是舂辣椒、姜陳皮、花椒,這個過程全是手工做的,把舂好的辣椒和搗碎的豬骨頭混在一起,在放入特製的配方,攪拌均勻,在放入一個很大的罈子裡(這種大罈子也是苗家人自制的,專門拿來做辣椒骨的,各家各戶都有的)然後封壇,大概要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食用了。你不用擔心它會變質,辣椒骨保存得越久味道越香。

苗鄉接待貴賓的“老乾媽”,別有一番風味

特點:該產品在製作過程中全是手工製作,所用的材料全是苗山上無汙染的產品,而且都是自家種和養的。

口感:香醇、微辣、開胃、有一股很獨特的植物香味。

外觀:鮮紅色、可見搗碎後的豬骨頭、姜纖維。

食用方法:能常是以作為配料為主,炒菜的時候根據個人口味加入,最好是先爆炒辣椒骨香後在放入你要炒的菜一同炒。冬天的時候也可拿來作鍋底。單獨吃的話就要用油炒香後,加入適量的水,加點蒜苗,味道真的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