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是怎麼研究一家公司的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和大家聊過,對於一名價值投資者,一筆投資分為三步:買入,持有,賣出。

聊聊我是怎麼研究一家公司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研究一家公司的,即:買入前的準備工作。

我們先聊聊怎樣找到標的,我之前說過方法有兩個:從大到小和從小到大。

“大”指的是行業,“小”指的是公司。

行業基於對未來的判斷和自己能力圈的範圍;而公司基於生意模式,上下游關係以及財務知識和各種數據之間相互邏輯的支撐。

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經超過4000家,如果按照優秀公司佔比5%的比例計算的話,那麼值得研究和跟蹤的公司大約就是200家左右。

我認為200家公司的數量足夠我們研究和學習一輩子了,無需再多。

我們要記住一點,投資不是”體操比賽“,它不是比誰能夠做出更多更難係數的體操動作,投資比的是誰能夠在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內找出概率和賠率最高的那些投資。

聊聊我是怎麼研究一家公司的

當我們找到一些具體的投資標的後,通常我首先做的就是翻看這家公司和它競爭對手的招股說明書。招股說明書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瞭解整個大行業,細分行業以及競爭對手和整個產業上下游的關係等相關信息,這對我們有非常大的幫助。

同時一家要上市的公司會公佈過去三年的財務數據,可以說讀懂一份招股說明書可以幫我們完成50%的研究準備工作了。

就我的經驗而言,一份招股說明書大約400-500頁,通常情況下我自己通篇讀完然後提煉要點大約要八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包括查詢一些數據)。

有的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比較久遠了,很多數據和行業變化可能存在不更新的情況。

因此讀完招股說明書後,以2020年為例,我會再找出該公司從2013年-2019年近六年的公司年報閱讀,並且自己定做一張財務體檢表觀察近六年公司的財務數據以及年報中每一年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董事會論述部分。

閱讀六年的財報有助於幫助我們查看公司經營情況,同時儘可能的排除一些對財務數據持有懷疑態度的企業。

然後看看每一年董事會設定的目標和許下的“承諾”有沒有兌現。

如果六年的財務都表現出這家企業是一家不錯公司的話,那麼另外的30%也完成了。

聊聊我是怎麼研究一家公司的

買入前80%的“功課”完成後,剩下的20%就是帶著問題去看“賣方研報”了。我的習慣是自己先做80%的工作,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提煉出大綱,之後再通過互聯網和證券公司的研報去“解惑”。

我為什麼會這樣做?

一個原因是強迫自己去學習;

第二我們畢竟不是專業的研究人員,很多行業知識要虛心的向專業人士學習。

但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通常情況下對於賣方研報我只會看數據和它的分析,但“結論”我只是看看做個參考而已,裡面的水分還是要擠一擠的。

當100%的工作都完成後,我還要再加個額外的10%,就是以月線級別的K線和相關技術指標看看市場情緒(超買或者超賣)。

但提醒大家技術只是輔助工具,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這裡提醒大家,通常情況下我會把這家企業競爭對手的情況按照上述的過程再都走一遍。當所有工作都完成後,買入前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算完成了。

按照我自己現在的速度,把100%工作都做完(包括競爭對手),然後再自己寫完一份完整的研報後,大約需要4-5天的時間。

聊聊我是怎麼研究一家公司的

所以想跟問我個股的朋友說兩句。說實話有些時候你問我的公司我都是第一次才看到這個名字,我真不知道它是做什麼的。

如果是我持倉公司的競爭對手或者是以前研究過的我們可以聊聊,但是如果我不知道的我就需要花時間研究,可你也看了我上面說的準備工作了,我不可能為了解答你一個問題花這麼長時間,當然我也更不可能敷衍你隨便說說,我要對我自己的言行負責。

所以請各位見諒。

當然我會繼續擴充自己的能力圈,閒餘時間學習一些陌生行業的知識。

對於非專業的投資人,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只要“毛估估”就可以了。

作為我自己,我做不到也確實沒有能力像某些科技,銀行和醫藥大V那樣把一個行業,一個個財務數據,甚至是公司的每一個產品都能如數家珍的寫的那麼清楚,理解的那麼透徹。但這並不妨礙我在投資中取得穩定的持續的良好收益。

這個不難理解,因為如果行業專家就可以做好投資的話,那麼醫生應該是醫藥行業裡取得收益最高的,中興和華為的人應該在科技股裡賺得盆滿缽滿的,會計可以不會踩雷,但是遺憾的告訴大家,很多時候事與願違,因為投資是一個系統工程。

這裡我並不是說相關行業的人投資水平不高,大家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想表達的是投資不光是隻瞭解公司和行業的基本面就可以做好投資,研究基本面只是第一步,作為行業專家這是先天性的優勢,而作為我們普通投資者也沒有必要覺得自己不行,當然我認為每一個投資者還是要把學習當作一生的事情。

就像這周我要發出的凱利泰和大博的研報一樣,裡面很多醫學詞彙和知識我都不懂,但我會花兩天的時間學習,研究,一個詞一個知識點的去學習,現在不敢說對這個行業有多麼的內行,但最起碼我大概對骨科有了些基本認識。

別小看這日積月累的學習,五年,十年後你就會發現你已經和大多數人甩開了差距。就像我每天堅持寫文章,堅持每個月研究一兩家新公司寫研報一樣,五年後,十年後我們再看。

最後想說的是關於買入前的準備工作大家只能自己學習,這塊沒有人可以幫你。

這關攻克不了,說句狠點的話,就基本和價值價投無緣了。

對於這塊,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沒有捷徑,因此我們只有抱著“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精神才能做好投資。

文章來自: 雪球裡的無業遊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