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化學第一篇:比消費、醫藥企業都賺錢的公司

不厭其煩地向讀者傳遞一個觀點:要找經營歷史表現優秀的公司,避開經營歷史表現不好的公司。

萬華化學第一篇:比消費、醫藥企業都賺錢的公司

文章來自:villike

原因也很簡單:投資是看未來的。

“看未來”這個觀點本身沒有錯,但是,未來經營表現好的公司,過去表現好的概率要遠大於表現不好的概率。

換句話說,雖然過去不等於未來,但如果連“過去”都不好,判斷“未來”會好起來,是不是難度更大呢?

讀者們如果能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就進步了一大步,這個簡單的道理,卻是很多人不能認同的,或者認同了、但難以實踐的。

01 有點意思

那麼,具體看什麼指標?

我看的就是淨資產收益率ROE,還有我自創的指標關鍵比率:ROE/分紅比率,具體邏輯過去分析公司的文章裡講過很多遍了,如果是新讀者,建議借這個機會去看看過往文章,瞭解我的投資體系。

前者要大於20%,後者要大於0.4,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可以維持,我個人的標準是過去10年中,達標年份不少於7年。

按照這樣的標準,A股篩選出的公司不超過1%,從過去的股價漲幅來看,篩選出的大多數公司都創造了年化20%甚至30%的股價漲幅,我之前分析的幾家公司,華夏幸福、華東醫藥、海康威視,都是其中的典型,我自己持有的貴州茅臺、格力電器,也都是這種公司的代表。

找到這些公司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去理解這些公司的過去,他們的前世今生,他們的細枝末節,最重要的是,在資本逐利必然填平高收益率的市場經濟中,他們憑什麼能持續獲取這麼高的收益率(ROE)?

這一步是困難的,也是有意思的,弄透了這個問題,投資者的水平就上了一個大臺階,對於各種生意模式的理解也提高了一個檔次,下次再去思考其他公司這個問題的時候,目光會更銳利,因為有了比較和聯想。

今天這一篇,就是讀者催了好久的“想看你分析公司”,我藉著十一假期,分析了一家公司,會帶著讀者逐步展開,大家可以搬好小板凳了。

按照前面的標準,選出我今年的待分析公司列表,這次來看一家讓我一直以來很感興趣的公司。

這家公司近10年ROE接近30%,關鍵是波動很小,10年中,僅有1年低於20%,而且更讓我好奇心上天的是:

這家公司既不是常見的像茅臺、格力、海天這樣的消費品公司,也不是大家都知道很賺錢的醫藥公司,他是一家:化工公司!

是不是聽起來就好沒意思?一點都不性感,一點都不像很賺錢的樣子?

不都說這些產品名稱稀奇古怪、普通人一輩子也不會了解他那些產品的公司,是“同質化商品”、只能打價格戰嗎?怎麼能這麼賺錢呢?別的工廠老闆為什麼不能生產他的產品去幹這個暴利生意呢?

各位應該也已經猜到了這家公司:萬華化學,在這一列文章裡,我來逐步深入地講講經過我分析的萬華化學,是怎樣一家公司。

02 令人驚訝

先看大輪廓的樣子,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兩個關鍵指標,ROE和關鍵比率,看下面這張圖。

萬華化學第一篇:比消費、醫藥企業都賺錢的公司


從ROE來看,萬華化學近10年的ROE平均是28%,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整個A股市場能超越這個數據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茅臺、格力、海康、洋河,大概都長這個樣子。

而且,在過去這10年間,除了15年由於某些原因(後面我們再細緻分析),公司ROE驟降到14%以外,另外9年的ROE都超過20%,讀者如果多看幾家公司,就會知道如此高的ROE和如此穩定的ROE,是多麼困難。

更讓我驚訝的是,如果把時間再拉長,自公司2001年上市以來,這20年間公司的平均ROE是29%。

不僅高,而且穩定,公司除了2001、2009和2015年ROE小於20%以外,剩下的17年ROE都是大於20%的!

哪怕公司歷史最低的ROE,也就是15年的14%,這又是一個恐怕A股絕大多數公司都做不到的成就。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很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家公司過去的賺錢能力,絕對是一流的高手,不僅高,而且出奇地穩。

再看關鍵比率,近10年的關鍵比率是0.76,具體來說,除了2015年由於ROE下滑至14%,造成關鍵比率略低於0.4(0.39)外,其餘年份均大於0.4。

在如此高且穩定的ROE背景下,這家公司能夠常年維持關鍵比率在0.4以上,就更神奇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只要市場對公司的看法和信心沒有劇烈變化,公司的股價上漲是必然的事情,這也是我的兩個指標起作用的邏輯,過去10年間,萬華化學的股價漲幅超過6倍,年化漲幅20%左右。

這又是一個接近甚至超過巴菲特收益率的企業,稍微說遠一些,投資人最好的致富方式,就是找到這樣的公司、理解他們的過去、試著保守地估計他們的未來,然後在通過獨立分析、認為公司未來確定性較高的前提下,等待合適的價格買入。

看完大的輪廓,我們開始通過財務報表,把這家公司翻個底朝天。

03 好像哪裡不大對勁

看一家公司,我喜歡不急於看年報前面的部分,而是從三張報表開始看起,在拆解這些數字的過程中,思考這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他的商業模式有什麼特點,他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又有哪些可能的風險等等。

三張表中,最應該先分析的是資產負債表,這是最容易被忽略、卻蘊藏著企業很多秘密的報表。

我們從資產負債表右邊(現在的報表規則是“下邊”了)開始看,這反映的是“企業的錢是從哪來的。”

2019年底,萬華化學的“家底”(總資產)一共969億,作為一家非金融類企業,資產能達到接近千億,這是一家龐大的公司了。

這些家底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東自己的錢(淨資產)440億,另一部分是借別人的錢(負債)529億。

很容易就能算出,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是55%,考慮到這是一家傳統制造企業,55%的資產負債率看起來還算可以,不激進也不保守。

接下來,我們一起把負債拆了,看看公司都是欠誰的錢、利息高不高,投資者最願意看到的是“不要利息的錢”。

這529億負債中,流動負債有448億,佔比85%,進一步打開來看,按照數額從高到低排序(下同),流動負債的結構是這樣的:

1.短期借款200億,佔比45%(佔流動負債比,下同)

2.應付(票據+賬款)164億,佔比37%

3.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33億,佔比7%

4.預收賬款23億,佔比5%

5.其他應付款14億,佔比3%

我們把關鍵點一個個揪出來看看。

這200億、佔比45%的短期借款可不是小數目,要注意性質和利息。

從財務報表附註中看到,其中有197億是信用借款,抵質押借款的比例非常低,說明公司在銀行的資質非常好,銀行願意把錢以信用借款(“空口白條”)的方式借給萬華。

再看應付類,這反映的是公司對產業鏈上游公司的話語權,萬華164億、佔比37%的應付類是非常高的,反映公司的產業鏈話語權不錯。

2019年公司營業成本489億,全年加權應付類一共88億,可以算出公司的應付類賬期大約是94天,公司可以佔用上游資金的時間還是比較充裕的。

另外翻看年報可以看到,公司前5名供應商的供貨數額佔比是18%,這個比例不算低,說明公司還是有一些上游中大型供應商的,再聯想到前面的應付類賬期,公司對上游的話語權確實是可以的。

應付類可以進一步打開看,其中,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大概各自一半,在80億應付賬款中,有54億是應付工程款,佔比68%,比起年初的21億大幅增加,看起來公司是在大興土木,如果這種投資是有利可圖的,那就是投資者樂於看到的。

接著是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33億,翻開財務報表附註,主要是1年到期的借款(長期借款31億+融資租賃款2億),沒什麼問題。

最後是其他應付款,打開財務報表附註,都是無息的,主要是往來款5億,修理費2億,運費、押金2億,也沒什麼問題。

04 我知道了

再來看看非流動負債,這一部分一共81億,佔負債比例15%,相對沒那麼重要,具體結構是:

1.長期借款60億,佔比74%

2.遞延收益9億,佔比11%

3.長期應付款6億,佔比7%

4.預計負債3億,佔比4%

長期借款比較清楚,不再細緻分析。

遞延收益這個概念則比較少見,一般是政府補貼類,打開附註看看,幾乎都是政府補助,理解為還未計入利潤表的收益就行了,一般在資產方會反映在其他應收款中,不用太關注。

長期應付款,主要是應付設備融資租賃款5億。

預計負債,主要是3億環境準備金,打開附註看看,主要是由於政府要求實施的環境保護相關裝置拆除、復墾項目,這跟公司化工企業的屬性是有很大關係的,這也提醒我後面分析的時候,要格外關注環保成本這一部分,以及這一部分是否是行業壁壘之一。

負債全部看完後,計算一下公司的有息負債率是31%,這才是公司真正要計算的負債率,對於製造業,這個數值還是比較穩健的。

看完負債規模,利率也是很關鍵的,可以粗粗算一下。

利潤表顯示:2019年,公司一共支出了利息費用12億。從資產負債中算出來的期末有息負債298億,期初有息負債304億,粗算的負債利率是4%。

考慮到這是用的時點數,沒有考慮到過程中的借入和歸還,只能是粗算,但至少這個數值看起來是比較正常和偏低的,說明公司的財務成本還是控制得比較好的。

到這裡,我們就明白公司的錢是怎麼來的了,55%來自借別人的(還記得我在萬科那篇文章中講的“好的生意模式特點之一就是空手套白狼”吧?),另外從數據可以看出,公司在銀行界面很受歡迎,對產業鏈上游話語權不錯,財務成本管控做得可圈可點,要注意可能的環保成本。

但是這個負債結構,讓我隱隱留下了一個疑問:公司在產業鏈上話語權還可以,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公司沒必要借這麼多錢的,公司借這麼多錢幹嘛呢?

再聯想到公司不小的“應付工程款”,萬華似乎是一副雄心勃勃的樣子,這種雄心壯志到底只是管理層“做大企業以滿足自我”的動物本能,還是真的處於快速騰飛的發展過程中呢?

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