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故宮近距離觀賞明代文徵明楷書《偶適溪樓帖》,何幸之有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幸一睹珍藏的明代文徵明楷書《偶適溪樓帖》,尺寸:29x67釐米。近距離欣賞該幅作品,我彷彿懂得了人贊“五百年來無出其右者,文公的小楷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這句話。

館內不能拍照,故找了網上的作品圖(部分),與君共賞。


在臺北故宮近距離觀賞明代文徵明楷書《偶適溪樓帖》,何幸之有



在臺北故宮近距離觀賞明代文徵明楷書《偶適溪樓帖》,何幸之有



在臺北故宮近距離觀賞明代文徵明楷書《偶適溪樓帖》,何幸之有



在臺北故宮近距離觀賞明代文徵明楷書《偶適溪樓帖》,何幸之有



在臺北故宮近距離觀賞明代文徵明楷書《偶適溪樓帖》,何幸之有

此幅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獨具文老自己的風貌。小楷筆畫婉轉,節奏緩和,其筆精妙令我驚歎不已!此刻若言文徵明小楷第一,也未嘗不可。


在臺北故宮近距離觀賞明代文徵明楷書《偶適溪樓帖》,何幸之有


文徵明(1470-1559),號衡山。明代中葉蘇州畫壇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藝術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享年甚高,且畫藝、德行皆為時人所重。

文徵明其他小楷代表作鑑賞:《草堂十志》、《琴賦》、《醉翁亭記》


在臺北故宮近距離觀賞明代文徵明楷書《偶適溪樓帖》,何幸之有

《草堂十志》部分


文徵明書寫的該幅《草堂十志》小楷,師法晉唐,力趨健勁。有人言,“文徵明矜持的性情決定了他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的書風”,此言不差。這幅作品亦是眾多書法愛好者爭相追捧學習小楷的極佳範本。


在臺北故宮近距離觀賞明代文徵明楷書《偶適溪樓帖》,何幸之有

《琴賦》部分


熱愛,從來都只是自己的事情,這句話用在文徵明身上尤為合適,該幅小楷代表作《琴賦》為文徵明74歲時所作,書中文老題款道:“餘老眼昏蒙,無足觀者”。從此書可以看出文老對書法的一腔熱愛,以及百年如一日的堅持。


在臺北故宮近距離觀賞明代文徵明楷書《偶適溪樓帖》,何幸之有

《醉翁亭記》部分

這是文徵明82歲書寫的小楷《醉翁亭記》部分截取,文公耄耋之際依舊筆耕不輟,且雖已八十二歲,但是依舊字字端嚴,骨力勁健,如鐵畫銀鉤,精整秀麗,真可謂人書俱老,令人敬服,為我們後世留下學習書法的典範。

今日互動:你最喜歡哪位名家的小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