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情感支點,是自私一點

同事住院了,她出院後,我們想去探望,她很感謝,卻婉拒了我們,因為手術的關係,原本就很瘦的她,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都欠佳,她不想我們見到她無精打采的樣子。

我不知道如何表達關心才會讓對方感覺舒服,只是希望她趕緊好起來,我默默扛起所有能做的事情,讓她專心調養,不要掛心工作。可是她在家卻還是無法鬆弛,有些事情要配合我們,有些心情則要她獨自承受。

她揹負著很重的壓力,完全可以理解,換任何人,不一定能比她處理的更好。我們小心翼翼不問太多,可是最讓我們心痛的是她變得消極。她說為什麼是自己,為什麼別人的身體都很好。在她住院期間,我們本打算救助的孩子突然離世,對她造成了很大打擊,她覺得是因為自己沒有及時幫孩子籌款才有了這個遺憾,那個時刻,我很心疼她,什麼事都攬在自己身上,其實我們根本沒無窮的“責任”可言啊。

工作的情感支點,是自私一點

我經常和她說再忙也要有“生活”,加班狂並不是正能量,當然,如果將工作視作事業並且希望工作和生活融合的選擇,是另外一回事。因為上升渠道和發展空間確實有限,或者說我選擇這份工作是希望留有生活空間,守住了初衷,會輕鬆許多。她個性和我南轅北轍,所以也更加賣力。

六月底某天散會後,她跟我說很累很累,有點受不了了,我看她氣色不佳,勸她把手上的事情放一放,沒有什麼比身體重要,累了就休息休息,不要把工作看的太重。她沒當回事,照常忙碌,沒想到沒幾天後緊急入院…

工作的情感支點,是自私一點

真相有時候很殘酷,因為有誰或沒有誰,機構都會像往常一樣運轉,殘酷的是鐵律,而能守護我們的永遠是自己。這件事,我用了六年時間才懂得,如何找到自己的頻率,也處理好工作和生活的關係。

自去年換了新工作後,雖然收入略有提高,但是晚上或者週末都在談合作、聊工作,一年多來,業務工作加的班、開的會幾乎超過了我前六年的總和,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我還是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搬磚style”——工作的最佳境界是“自私”,對自己負好責,才能談對工作和職業的責任。

工作的情感支點,是自私一點

離開了辦公室,就不要把工作帶回家,要把工作和生活區分開,工作時全情投入並不考慮喜歡與否是責任心,生活裡還想著工作的方方面面太虐心,這並不是說我不努力,而是我想以平常心做事,我一樣有業績考核,我喜歡想得是怎麼提高效率,用比別人更少的時間完成好工作,又或者空閒時間怎麼提升自己的本領又能運用在工作裡。

工作的情感支點,是自私一點

從前的我,完美主義,有點較真,善良心軟,不喜歡麻煩別人,不想得罪人,喜歡為別人考慮。但即便如此,仍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再努力也沒有獲得最重要的認可,好在這兩三年來,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在堅持中有所改變,責任內全力以赴,無愧於心。

有些朋友說我這兩年豁達很多,有些朋友說你不是一直很樂觀嘛,但我大概也只是看起來很堅強,如今的我,只想適時、合理地表達訴求以及展現脆弱和不滿,只想對自己的心情負責,這就是對工作最大的尊重。

2009年,畢業後剛入職的我,自卑多慮,覺得能有份工作很不容易,每天勤勤懇懇,生怕得罪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很緊繃,學歷不好,能力也欠佳,面對刁難和不合理的要求,我想到的怎麼去完成,甚至在不擅長的領域也沒有說個不,再怎麼心累,我也保持微笑,會在深夜吐槽和痛哭流涕。

工作的情感支點,是自私一點

如今的我,感覺不是天要塌下來的這種生存危機簡直都不叫個事,能用在尋歡作樂的時間是那麼少,何必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思索憂愁裡,況且憂愁並不會因此減少,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知道為什麼,發生的,好好面對接下來就行。有些連科學家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留給更多的科學家唄。

不逃避,已經是勝利,力量再弱小,也會有變化,我不敢說自己變得更好,倒也沒有更糟,這同樣很好,要問我是如何一步步從懦弱走向豁達的,我想要感謝遇到的很多人,很多事。

賀涵在《我的前半生》裡說,記住,你來工作是來賺錢的,不是來交朋友的,能交到朋友,那是奇蹟,如果沒有,那很正常。雖然這個角色我不喜歡,不過賀涵有些說教其實蠻適用於職場,比如我真的遇到了奇蹟,遇到兩位至交好友。

工作的情感支點,是自私一點

所謂的苦惱,不過是吞下去和吐出來,吞不下去或者吐不出來自然會痛苦,當做單選題的時候,將會簡單許多,而我發現做個什麼樣的人都不如做自己快活,當個別人口中不那麼好的人、但卻是自己真心喜歡的自己,很爽。

不把自己當回事,我們沒有那麼多責任要負,非要說,僅是活在當下,顧好眼前。這世界大多數事都與自己無關,我不想改變世界,只想不被世界改變,放平心態,自信才會跟上來,發現自身的侷限,才能看見途中的燈塔。

工作的情感支點,是自私一點

也不把別人當回事,尤其是不把別人的話當回事,管他是誰,不拒絕關心,也客觀地對待關心,可能住同一屋簷下的父母都不瞭解我們是怎樣的孩子、又是怎樣的成年人,所以這世界沒多少話要鄭重其事對待,誠如佛祖所言,讓別人對你的評價或指責物歸原主。

去尋找令自己舒適的座標,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自成世界。我們是否快樂,僅有10%取決於現實,和外部世界、外人沒多大關係,而是基於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面對的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面對。改變不全然是壞事,這幾年來,我越來越堅信林老師說的那句,“你相信了怎樣的故事,就會走向怎樣的人生。”

2012年《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上映時,我選擇了自己心中的那個版本。當時每天都有點喪,某天中午請了1小時假溜達,路過電影院的時候,忽然想二刷少年派,偌大的屏幕前,形單影隻的我在老虎消失時竟然哭的泣不成聲(感覺年輕的自己真是戲好多哦)。電影散場時,我卻很輕盈地走出了影院,因為心裡的那隻老虎好像被我找回來了。

工作的情感支點,是自私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