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放空:去太原,遊晉祠爬蒙山逛汾河看山博

8月的北京氣溫總是30℃+,太陽曬在皮膚上火辣辣地疼,讓人煩心躁意,急需逃離。

選了一個週末去北京周邊的太原放鬆,短暫遠離北京的社畜生活。

太原雖然是山西省的省會,但並沒有太多旅遊景點和名勝古蹟,所以兩天足夠遊覽太原。

我在太原兩天的行程是:

Day 1:晉祠+蒙山大佛+(天龍山石窟)

Day 2:山西博物院+汾河公園

很早之前就瞭解過山西留存了很多古建築,全國境內僅存的4座唐代木式結構建築都坐落在山西境內。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在山西境內帶領營造學社測繪時,發現了許多古建築,留下了寶貴的測繪資料和照片。

他們的山西故事可以在紀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第3集《佛光》中回看。

週末放空:去太原,遊晉祠爬蒙山逛汾河看山博

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合影

從北京到太原有高鐵也有夜班火車,高鐵3小時,夜班火車8小時。我選擇的是夜班火車,這樣白天可以多一點時間。

週六早上7點半左右抵達太原站,有公交車直達晉祠,耗時1小時15分左右。(突然想起上一次來太原站還是兩年前來爬五臺山。)

9點左右就到了“晉祠勝境”,它分為晉祠公園和晉祠博物館兩個部分,公園是免費遊覽區,博物館則在週末收門票費,成人票80元,醫護人員免票。

週末放空:去太原,遊晉祠爬蒙山逛汾河看山博

晉祠勝境

2020年12月底之前,太原的景點都實行工作日預約瀏覽免門票,週末及節假日收費的規則。可能是疫情過後刺激旅遊恢復的措施,也可能是為了避免週日及節假日人流量過大而實行的分流措施。

晉祠在懸甕山和晉水的交會處,山水相逢,起建家祠。整個園區綠化做得很不錯,綠樹湖泊相伴,還有大片草坪,有些家庭還帶野餐墊和帳篷在草坪紮營。

週末放空:去太原,遊晉祠爬蒙山逛汾河看山博

三七分流/相傳北宋年間晉祠一帶經常乾旱,南北兩村常為爭水械鬥。官府調解官在潭邊支起沸騰的大油鍋,鍋裡放了10枚銅錢代表10分泉水,哪方有人能從鍋中取得幾枚就分得幾分泉水,一經判定永免爭執。最後,北村一張姓青年撈得了7枚銅錢。人們為了紀念他將他葬在中流砥柱之下。

晉祠的原型最早建於西周,是為紀念週成王的兄弟唐叔虞和其母邑姜,後經歷代擴建才有瞭如今的規模。聖母殿、木雕盤龍和魚沼飛樑是晉祠三絕。

週末放空:去太原,遊晉祠爬蒙山逛汾河看山博

晉祠·舍利生生塔

蒙山大佛與晉祠不遠,是北齊文宣帝高洋時期下令開鑿的。佛像依據山體開鑿,高度在當時絕無僅有。進入景區後有售電瓶車單雙程票,票價6元/程,如果不坐車走上去大約20分鐘,但沿途並無多少風景。

週末放空:去太原,遊晉祠爬蒙山逛汾河看山博

蒙山大佛

整個景區貫穿了一條小河,使空氣也溼潤了幾分。下山途中又拐到了開化寺連理塔一側,塔身距今1000餘年,是難得的雙塔造型。頂部造型半開未開,俯瞰時像兩朵花苞。

不遠處還有天龍山石窟,開鑿於西魏時期,各窟石像有北齊、隋、唐各代的造像。但在上世紀20年代遭盜,大多佛像流亡海外。

山西博物院參觀需要提前預約,最好提前1至3天,當天預約一般都沒有餘票。我預約了23日上午的票,不巧的是,展示山西曆史的常設展覽《晉魂》有兩個序廳《文明搖籃》和《民族熔爐》從21日開始維修……有點遺憾,但剩下的展覽也很精彩,可以瞭解山西從春秋晉國時期至近代晉商叱吒金融圈的幾千年歷史。

這裡挑幾件我喜歡的展品說說。《佛風遺韻》展廳有兩座佛像讓我印象深刻,一座是菩薩立像,另一座是菩薩頭像。

週末放空:去太原,遊晉祠爬蒙山逛汾河看山博

菩薩立像/山西博物院官網

立像造於唐代,雖然頭像和雙臂已經遺失,但僅剩的軀體部分依然可以讓人感受到撲面的美感。第一眼看到時,我就在竊喜“原來菩薩也有小肚腩”!接著開始想象它完整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因為斷臂的造型,也有人把它稱作“東方維納斯”。

菩薩頭像是金代。這時期的佛造像和唐代的區別很大,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接地氣”,更世俗化。唐代的造像神聖莊嚴,宗教色彩濃厚,但宋金時期的造像是現實生活真實人物的再現,雖然不知道這尊造像參考的現實原型是誰,但是繁複的髮髻、兩簇彎彎的眉毛,半闔的雙眼,微勾的唇角都十分可親,一看就生好感。

汾河是山西的母親河,汾河公園離山西博物院不遠。汾河兩岸是大片修剪的草坪,草坪上很多人在放風箏。河裡飄著幾隻鴨子游船。

在汾河轉悠轉悠就可以打道回府了,迴歸社畜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