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吳起縣司法局:強基礎 嚴管理 重實效探索社區矯正工作新路徑

陝西吳起縣司法局:強基礎 嚴管理 重實效探索社區矯正工作新路徑(轉載於網絡)

來源:中國基層網 | 2020-05-27 10:19:59

近年來,吳起縣社區矯正工作堅持“強基礎、嚴管理、重實效”的工作理念,不斷拓寬思路,強化執法職能,積極探索社區矯正工作新路徑,使吳起縣社區矯正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一、打造“兩大平臺”,夯實社區矯正工作基礎

為進一步加強社區矯正規範化和信息化建設,提升社區矯正工作統一指揮、協調處置、幫扶教育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社區矯正工作,調撥政法大樓五樓15間房屋,面積530餘平方米,進行維修改造、購置設備,建成高標準社區矯正中心和指揮中心“兩大平臺”。

一是社區矯正中心設置報到登記室、心理矯治室、宣告室、警務檢察室、訓誡教育室等功能室,配備了電腦、身份證識別儀、執法記錄儀、心理矯治器材、社區矯正執法器材等設備。執法大隊(矯正辦)整體入駐社區矯正中心辦公,便於社區矯正執法監督和日常監管。


二是指揮中心配備了社區矯正指揮平臺、視頻點名、遠程督察等設備,與司法所教育學習實現視頻對接,實時手機定位管理,及時發現查處社區矯正對象擅自外出、越界等現象,充分發揮指揮中心監管、教育和幫扶等作用,為社區矯正打造了規範化執法平臺。

二、構建“三位一體”工作隊伍,保障社區矯正工作力量

一是社區矯正機構硬支撐。吳起縣組建成立了“吳起縣社區矯正執法大隊”,正科級建制,與“吳起縣社區矯正管理辦公室”合署辦公,現有人員7人,大隊長(主任)1人,工作人員6人。同時給10個鎮(街道)司法所加掛“社區矯正執法中隊”牌子,與司法所合署辦公,司法所所長兼任中隊長,有專職社區矯正執法人員11人,社區矯正工作者20人,社區矯正志願者85人。

二是建立社區矯正“三支隊伍”。(一)建立以司法局、執法大隊(矯正辦)、司法所專職工作人員為主體的社區矯正執法隊伍,負責社區矯正調查評估、矯正接收、監督管理和矯正解除與終止。(二)建立以社區矯正工作者為主的專業化教育監管隊伍,用教育、服務促進刑罰執行。輔助執法人員對社區矯正對象開展思想教育、法治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矯正其不良心理和行為;幫助社區矯正對象解決就業、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利於他們順利適應社會生活。(三)建立以社區矯正志願者為主體的志願者服務隊伍,為社區矯正專業化幫教提供資源支持。聘請85名離退休法官、檢察官、警官,人民調解員,退休幹部,村(社區)主任作為社區矯正工作志願者,逐步構建了遍及10個鎮(街道)的志願者組織網絡,加強了社區矯正社會力量,推進了社區矯正社會化。

三是強化社區矯正工作軟實力。通過“走出去,拓寬思路;請進來,引智創新;沉下去,精準矯正”的工作模式,不斷提升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執法理念、政治素質、業務素質、法律素質,為開展社區矯正執法工作打下了良好思想基礎。

三、嚴把“五個關口”,規範社區矯正執法流程

一是規範社會調查程序,嚴把“評估關”。按照“訪、查、評、審、批”五步工作法,在規定時限開展調查,並出具調查評估意見書。之後將社會調查評估文書、調查筆錄、證明材料等全部整理裝卷歸檔,確保調查評估程序合法、規範,評估意見全面、客觀。

二是規範文書人員銜接,嚴把“入矯關”。首先審查文書是否齊全;其次審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報到,確保法律文書、社區矯正對象“雙到位”。然後履行交接手續,及時組織入矯宣告,告知其權利義務、應遵守的法律法規,提高入矯教育質量。

三是規範教育管理方法,嚴把“矯治關”。按照嚴管、普管、寬管三類管理模式將社區矯正對象分類管理,嚴格落實“日定位、周聞聲、月見人、季考核、年獎懲”的監管措施,矯正教育質量明顯提升。

四是規範困難救助措施,嚴把“幫扶關”。一是有效落實社區矯正對象救助幫扶工作,制定社區矯正對象困難救助實施方案,對於符合條件的社區矯正對象給予救助,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二是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心理幫扶,開展社區矯正對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採取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沙盤”和“個案諮詢”教育疏導相結合的方式,重塑社區矯正對象健全人格,使其走出人生低谷,安心接受矯正。

五是規範解除矯正審核,嚴把“解矯關”。一是確保解除矯正工作程序到位。在矯正期滿前三十日,要求社區矯正對象作出個人總結,司法所根據其在矯正期間的表現、考核結果、社區意見等製作解除社區矯正通知書。二是依法按期舉行解除社區矯正宣告儀式。三是宣告解矯的同時告知安置幫教有關規定,及時與其所在村(社區)、家屬溝通,落實安置幫教措施,努力實現社區矯正與安置幫教的無縫對接。

四、探索“六個一”新方法,增強社區矯正教育實效

一次談話。社區矯正對象到司法所報到時,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首次入矯談話教育,強化社區矯正對象的身份意識,增強其接受社區矯正的自覺性,為日後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次走訪。在社區矯正對象入矯後10日內,司法所到社區矯正對象所居住的村(社區)、家庭開展一次走訪活動,在走訪過程中瞭解其家庭居住、生產生活、心理活動等情況,為下一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矯正方案提供依據。

一堂法治課。在社區矯正對象入矯後15日內,組織學習社區矯正相關規定,進一步增強社區矯正對象的守法服刑意識,便於後期進行教育管理。

一次社區服務。在社區矯正對象入矯後20日內,組織社區矯正對象開展首次社區服務,激發其協作意識,幫助社區矯正對象加快社會關係的修復,儘快融入社會,從根本上提升矯正教育效果。

一次思想彙報。在社區矯正對象入矯後25日內,社區矯正對象要向司法所彙報工作、學習、生活、家庭、思想及認罪、悔罪等各方面的情況,瞭解其心理動向以及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掌握社區矯正對象的思想動態和悔過認識。

一次考評。在社區矯正對象入矯後30日內,司法所嚴格綜合考評,寫出綜合考評報告,對考評中表現良好的社區矯正對象給予表揚,增強他們矯正期間迴歸社會的積極性,對錶現欠佳的社區矯正對象加強監管教育,及時尋找原因並調整矯正方案。對所有的考評資料都歸檔上報,作為日後對社區矯正對象日常管理的科學依據。

吳起縣司法局將社區矯正的嚴格監管與人性化管理相結合,在夯實基礎上,不斷尋求創新源頭,拓展創新路徑,推動了社區矯正工作高質量發展,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作出了貢獻。

(撰稿人:許佐鵬 李成福 沙萬里)

責任編輯:曉新

觸屏版 | PC版

©中國基層網

陝西吳起縣司法局:強基礎 嚴管理 重實效探索社區矯正工作新路徑


陝西吳起縣司法局:強基礎 嚴管理 重實效探索社區矯正工作新路徑


陝西吳起縣司法局:強基礎 嚴管理 重實效探索社區矯正工作新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