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多爾.馮.博克——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紀實(三)


費多爾.馮.博克——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紀實(三)

費多爾.馮.博克(1880年-1945年),1939年8月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軍銜上將。


1939年8月17日

在柏林的皇帝大街與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各集團軍司令,以及第2、3、21軍軍長進行了會晤。會議過程記錄在集團軍群司令部的檔案裡。陸軍總司令宣佈,進攻將按照他的原計劃進行。我再一次聲明,根據對於波蘭軍隊的情報,本集團軍群在三個進攻方向上的任何一個都不佔優勢,並再次請求將第23、50和20師調給第4集團軍的計劃提前進行,並儘快調動,如果他們能夠參與到我們第一天的進攻中,那麼我們至少在一個進攻方向上有點兵力優勢。

另外我還再次指出,第21軍缺乏合適的重型火炮用來對付格勞登茨的防禦工 事。陸軍總司令再次許諾對這些問題加以考慮。

總參謀部很快宣稱,第23和50師難以立即調動,第20師可以早一點,可以給格勞登茨進攻戰配備一個重榴彈炮連。

注:1939年,馮.博克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北方集團軍群下轄屈希勒爾的第3集團軍與克盧格的 第4集團軍。

北方集團軍群1939年進攻計劃如下:

4個師從波美拉尼亞出發;

2個師進攻格勞登茨地區;

5個師進攻姆瓦瓦地區;


費多爾.馮.博克——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紀實(三)

瓦爾特·馮·布勞希奇(1881年-1948年),1939年8月任德國陸軍總司令,軍銜上將。


1939年8月19日

陸軍總司令部還在對我的提議進行更進一步商議。我又給總參謀長寫信重申 了我的觀點。


1939年8月21日

哈爾德打電話告訴我,說陸軍總司令在讀了我的信後仍然堅持他的觀點。他們承認我的方案是有道理的,也完全明白如果按照陸軍總司令的計劃,北方集團軍群可能一開始就在一個方向,甚至所有方向都陷入困境。這根本就是“自作自受”,但陸軍總司令堅持這麼做是因為這有利於南方集團軍群的行動。

哈爾德提議說最好還是把這個決定以書面形式交給我,可能在將來編纂史書的時候會有用。


1939年8月22日

在上薩爾茨堡與元首開會。各集團軍司令及其他一些將領全部出席。元首用一場精彩的演講解釋了當前的政治局勢,剛與俄國(蘇聯)締結的條約,及其可能的影響和後果。

注:俄國一般代指沙皇俄國與蘇俄政權,沙俄1917年亡於革命,蘇俄於1922年加入蘇聯。這裡的俄國指的正是蘇聯。因為蘇聯在中文語境中有時也會被錯誤地稱為“俄國”或者“蘇俄”。在早期的中國譯製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德國軍人將“蘇聯”稱為“俄國”,實為翻譯錯誤。

軍事方面,他說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快速與東普魯士達成連接,再從東普魯士向納雷夫河迅猛突擊並渡過該河。他要的是快速與猛烈的打擊。我們開打時也完全不必考慮政治問題,例如未來的邊界劃定等等;只有殲滅敵軍是根本目標。

而在希特勒的講話之前,布勞希奇和我談了寫給哈爾德那封信的事情,說到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必須堅持他的決定。我回答說,作為軍人我有義務再次闡明自己的觀點。

我向手下的兩位集團軍司令著重指出了集中兵力,尤其是炮兵,在關鍵點上發揮其作用的必要性。我還再次囑咐他們,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分階段推進或單純為了某一目標去發起一次進攻,我們必須勢如破竹地踏遍每一處!


1939年8月22日日誌附筆

後來聽說元首預料到英國人不會干預戰爭。我不相信這個說法,因為在1939年8月22日的會議上他說過:

“我不知道英國人會不會向我們宣戰。”


1939年8月24日

離開柏林,大約10時我來到了波爾岑,中午正式執掌北方集團軍群指揮權。


1939年8月25日

第3集團軍的進攻計劃地圖材料仍沒有送到我這來。我感覺他們對這次攻勢並非滿懷期待。從他們提出的最早的方案中我就可以看出,他們傾向於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幾天前該集團軍決定不將其有限的預備隊調到進攻線上,而是讓其待在阿倫施泰因附近的後方,經多次催促之後才前移到了霍恩施泰因 。甚至把勒岑的戰時守備部隊推至邊境這種事也要經過幾番磨蹭。第3集團軍司令部是在擔心進攻格勞登茨部隊和進攻奈登堡部隊之間的缺口。儘管存在著分歧,但我覺得我把位於普魯士東北部的第206師定為軍級預備隊的措施是對的,雖然不太符合常規,但這是我用來應對部隊在東 普魯士被打散時的唯一辦法,那才是我所擔心的。我命令該師“做好轉移準備”。 第3集團軍參謀長伯克曼今天說:

“不要將它調動得太早,不然它連裝車的時間都沒有。”

他這話背後其實是更擔心波軍會從蘇瓦爾基來襲!

費多爾.馮.博克——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紀實(三)

赫伯特·馮·伯克曼(1886年-1974年),1939年8月任第3集團軍參謀長、北部邊防區司令、第11步兵師師長、第60軍代理軍長,軍銜少將。

一整天我都奔波於各地找不同的指揮官面談,包括古德里安(第19裝甲軍)、蓋爾 (第3裝甲師)、克盧格(第4集團軍)、施特勞斯(第2軍)以及索謝(第50步兵師師長),他指揮著一個邊防營與來之不易的“屈斯特林邊境司令部”。他們個個都是見多識廣、沉穩自信。每到一處我都再次強調,在兵力不佔優的情況下,只有靠猛打猛衝才能 取得勝利。克盧格冷靜地接受了他的第4集團軍兩翼可能遭遇的風險,尤其是南翼。

費多爾.馮.博克——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紀實(三)

君特·馮·克魯格(1882年-1944年),1939年8月任第4集團軍司令,軍銜上將。

費多爾.馮.博克——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紀實(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1954年),1939年8月任第19裝甲軍軍長,軍銜中將。

費多爾.馮.博克——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紀實(三)

康拉徳.索謝(1883年-1971年),1939年8月任第50步兵師師長,軍銜少將。

總參謀長來信在晩上送到,不出所料,他肯定了我的提議,但確認了陸軍總司令決定不予以採納。信中還說了他們已經明白我指出的難點,但他們願意承受。有意思的是,信中還提到隨後將對第3集團軍的東翼部隊進行加強。先前他們可總是在唸叨著德爾文察河方向,但那是西翼!雖然在薩爾茨布隆納的會上已經確定我有就勢用兵的自由,但在我看來,“上頭”是到現在才逐漸認識到加強東翼是應該的!動員令也同時在今晚下達了。根據這道命令,明天就要開戰!

一小時後薩爾穆特通知我說上級下令禁止任何敵對行動!我大吃一驚!心想這是不是搞錯了,於是聯繫了哈爾德。他確認了該命令。我說:

“一切都在動起來了!當然我會盡一切努力讓部隊暫停,但不能保證不會發生交火。”哈爾德表示理解。我問他現在我們該幹嗎,是否再從邊境撤回來,撤多遠?

哈爾德回答說:

"遠到能使進攻如果在27日發動的話效果與26日進攻的一樣。”

我指出他們還要考慮到撤退命令對部隊士氣的負面影響。哈爾德很清楚這點。 當我問到他能不能把這麼做的原因告訴我時,他解釋道:

“英國和波蘭的盟約今天正式簽訂了,而且南方(意大利)也持反對態度!! ! ”

注:此時的德意為盟國,日本任未加入。

1936年10月25日納粹德國和意大利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建立柏林-羅馬軸心。

1939年5月22日兩國又簽訂了“鋼鐵條約”

這兩條消息我都不驚訝,第一條是遲早的事情,而我們認識意大利人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現在該怎麼辦?如果在如此低沉的情緒下又決定進攻,我覺得後果是不容樂觀的。除非他們能等到第4集團軍的後續部隊到達再下令。

晩上波蘭電臺播報,德軍第2騎兵團的一名士官在帶領一支巡邏隊試圖穿越奧斯特洛利卡附近的德波邊境時被打死。


1939年8月26日

一名士官陣亡的消息被證實。

乘車前往第4集團軍司令部。克盧格對撤回部隊的命令是火冒三丈,但還是用理性把一切打理得有條不紊。

乘車前往普魯士菲爾德的邊防站和邊境上的海關,平安無事。 比克斯負責的科拉延克邊防區也沒事發生。

費多爾.馮.博克——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紀實(三)

弗裡茨.比克斯(1885年-1959年),1939年8月軍銜少將。

晚上陸軍總司令部發來一份電傳,問我們如果進攻最早在動員後第六天發動的話有何想法。

外交官們還在談判,但都是殺氣騰騰!英國艦隊在北海佔據了封鎖陣位。

岀了件搞笑的事情:我的司令部兼寓所設在“皇帝溫泉療養院”裡,所以這裡 的療養者們覺得路過的個個像間諜。今天就有四個病友合力逮住了一個在花園裡鬼鬼祟祟的人,也不管他大聲抗議就捆上關了起來。這個所謂的“間諜”最後被證明其實是我司令部裡的一個便衣警察!


1939年8月27日

勃勞希契上午打來電話,對目前為止部隊的行動表示讚賞。他問我如果進攻日定在動員之後第六天行不行?我答道:

“按照原先的設想是可以的,但我需要再和各集團軍司令討論過後才能給出一個明確答覆。”

局勢仍不明朗。

布勞希奇說英國大使正在趕往柏林;

法國已經宣佈進入“四級戒備狀態”;

比利時正準備動員,並且已經宣佈任何踏上比利時領土者皆為敵人;

在波爾岑和克盧格進行了磋商,討論如何在動員後第六天發起進攻。迅速瞭解意圖之後他的意見和我完全一致。薩爾穆特也和勃克曼討論了同一問題,結論也是不用更改計劃。

向陸軍總司令作了相應的報告。

下午乘車前往第20師和第2師駐地,和多位營團級指揮官談了話。一切狀況良好。官兵士氣很高。

我問從邊境撤退的命令下達時有何反應。有位營長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真是非常遺憾,因為我們的人已經做好了出擊準備。收到命令時大家滿腹牢 騷。但其中馬上有個人說:這也許是政治需要吧。”士氣很快就恢復了,一切都井然有序。這就是我所到之處看見的,而在後方他們還告訴我說官兵士氣低落!

我指示指揮官們在此困難時期裡要保持部隊的穩定並繼續訓練;還要安排一 些能夠緩解壓力的活動。


1939年8月28日

克盧格早上來了,和我探討了進攻的細節問題。陸軍總司令部最後口頭承諾 會多派點兵力給第4集團軍。這是必須的。

乘車視察了第32師、第4步兵團、第3師和偵察教導營。一切都井然有序且 狀態良好。

晩上,陸軍總司令通知說他最早能在29日來一趟。


1939年8月29日

勃勞希契最後還是取消了行程。很遺憾,我本還想和他談談對東普魯士形勢 的日漸擔憂。真的需要多點來自東普魯士的資料。集團軍群駐第3集團軍司令部聯絡官魏德爾今天將飛回來解答關於那邊的種種疑問。

我問哈爾德:

“立陶宛人的動員是怎麼回事? ”

回答:

“反正不是針對我們的。”

注:立陶宛的動員是針對蘇聯的。

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了一份秘密協議,即《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雖然沒有公佈世人,但鑑於德國與波蘭即將爆發的邊界衝突,與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曾屬於沙皇俄國的背景,以及蘇芬戰爭中,蘇聯企圖回覆沙皇俄國疆域的目標,立陶宛於8月底進行了戰爭動員。

我繼續說道:

"東普魯士的形勢導致第206師絕對不能在格爾達普繼續待下去。 我必須把它拉近一點。第3集團軍司令部對該省的情況十分擔憂。”我還說由於該 集團軍的責任與此有關,擔憂可以理解。我早就跟屈希勒爾上將說過,為該省負責的不僅是他,還包括我在內。

費多爾.馮.博克——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紀實(三)

格奧爾格·馮·屈希勒(1881年-1968年),1939年8月任第三集團軍司令,軍銜上將。

我對他說他只需要對分配給他的行動負責。我還希望能夠立即下令將補充單 位中已經能用的和所有其它能夠拼湊起來的兵員都編成部隊,並做好準備在緊急 情況下接過在湖區東方和東北方的側翼掩護任務,儘管這是非常規之舉。哈爾德 表示同意,順帶還說對東普魯士的看法與我一致。我繼續說,我對波蘭人將在走廊裡開打的推斷十有八九會成真。敵人在那裡修了三道防線,現在一來他們就更 有時間去加固工事了。

乘車往施道爾普的第1邊防區,又去了第207預備師。據師長說這個預備師的裝備動員狀況不理想,第4集團軍司令部要幫一幫。

黃昏時分,魏德爾從東普魯士趕到。他對那邊的指揮狀況評價甚高。我很高興, 因為魏德爾的判斷是可信的。陸軍總司令部剛在今天宣佈組建後備軍,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與哈爾德的交談促成了此事。我向東普魯士方面下令組建一支混合部隊,就像前面說過的,它是由四處捜刮來的可用兵員拼湊而成。 這的確不合常理,但兵力實在匱乏我也別無它法。

感覺政局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戰爭避免不了了。英國顯然不會讓步的。

1939年8月30日

布勞希奇和哈爾德早上一起來了。據他說像是出現了一個能與英國議和的條件。波蘭人今天會到柏林進行談判。問題是從他們的角度能接受此條件麼,我認為他們是不會的。

軍事方面無甚變化。再次討論了我所擔心的從東普魯士發起進攻的形式問題,其實方案早就定了。我向東普魯士下令組建“臨時部隊”也得到了批准。布勞希奇宣稱行動後期的重心肯定將是放在東翼!我說我從來就沒有懷疑過這一點!下午 乘車去了第3軍軍部,還去了第50師和第23師。哈澤很鬱悶,因為他沒得到自己想要的師,得到的都是些後備單位和要塞守備部隊。第50師沒我們想象的那麼好,大概10%的人缺乏訓練,還有很多年紀很大的補充兵。第23師的狀態極佳。

費多爾.馮.博克——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紀實(三)

庫爾特.哈澤(1881年-1943年),1939年8月任第三軍軍長,軍銜上將。

晩上接到了進攻預警。看來應該是後天了!東普魯士方面突然開始催促將第 206師迅速調往阿倫施泰因。

1939年8月31日

克盧格早上來了,提議第207師的進攻方向應更往南一點,並且考慮到必需 的轉移調動,該師晚一天再進攻。他還建議將作為集團軍群預備隊的第10裝甲師也投入作戰,以加強攻擊力度。我同意新的進攻方向和延遲進攻發起時間至2日, 但不同意使用第10裝甲師。我要把它留做一支為決定性戰果而準備的強大機動的 預備隊。對推遲第207師進攻日期的做法我也有所保留,儘管該師需要額外24小 時進行集結,但我只同意在兵力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才將其進攻延至2日。

向東普魯士下令讓第206師前移。目前所有報告都表明波蘭人仍在走廊地帶 保有重兵,所以想“溜過”走廊地帶是不可能的了,那裡肯定會打起來。直到現在陸軍總司令部都還不願相信這點。

下午傳來命令,進攻於明晨4時45分開始。

乘車前往第10裝甲師和該師偵察營。該師是從波西米亞-摩拉維亞保護國調來的,那裡的群眾大多心懷怨恨,明顯不適合駐紮。

第208預備師師長報告說他的師正在下火車,同時他還認為該師作為預備師完全夠格。

附:波蘭戰役北方集團軍群戰鬥序列

(北方集團軍群下轄集團軍群預備隊、第3集團軍、第4集團軍。)

( 為方便讀者解讀,小編將其分開編輯。)

A. 集團軍群預備隊:

1. 第10裝甲師(費迪南德.沙爾)

2. 第73步兵師(弗里德里希.馮.拉貝瑙)

3. 第206步兵師(胡戈.赫夫爾)

3. 第208步兵師(莫里茨.安徳列亞斯)

B. 第3集團軍(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

集團軍預備隊:

1. 第217步兵師(裡夏德.巴爾策)

2. 第1騎兵旅(庫爾特.費爾特)

3. 第511反坦克營、第521反坦克營、第9摩托化機槍營


第26軍(阿爾貝特.沃特里希)

1. 第1摩托化步兵師(約阿西姆.馮.科茨弗萊施)

2. 第12步兵師(路徳維希.馮.徳.萊恩)


第21軍(尼古勞斯.馮.法爾肯短斯特)

1. 第21步兵師(漢斯.庫諾.馮.博特)

2. 第228步兵師(漢斯.祖特納)

3. 第11邊防區(尼古勞斯.馮.法爾肯短斯特)


第1軍(沃爾特.佩策爾)

1.“肯普夫”裝甲師(維爾納.肯普夫)

2. 第11步兵師(馬克斯.博克)

3. 第61步兵師(齊格弗裡德.黑尼克)

4. 第15邊防區(維爾納.舍德)


''布蘭德"軍(弗裡茨.布蘭徳)

1. “勒岑”要塞步兵旅(奧芬巴赫)

2. “戈烏達普”要塞步兵旅(諾特爾)

3. 第41邊防區

4. 第61邊防區

C. 第4集團軍(京特.馮克盧格)

集團軍預備隊

1. 第23步兵師(沃爾特.馮.布羅克多夫-阿勒費爾德)

2. 第218步兵師(沃爾德馬爾.格羅特)

3. 第207步兵師(卡爾.馮.蒂德曼)

4. 第1邊防區(萊昂哈德.考皮施)

5. 第2邊防區(弗裡茨.比克斯)

6. 第12邊防區(赫爾曼.梅茨)

7. 第560反坦克營


第19裝甲軍

1. 第3裝甲師(蓋爾.馮.施韋彭堡)

2. 第2摩托化步兵師(保羅.巴德)

3. 第20摩托化步兵師(毛裡茨.馮.維克托林)

4. 裝甲教導營、偵察示範營


第2軍(阿道夫.斯特勞斯)

1. 第3步兵師(沃爾特.利歇爾)

2. 第32步兵師(弗朗茨.伯梅)


第3軍(庫爾特.哈澤)

1. 第50步兵師(康拉德.索謝)

2. “內茨”要塞步兵旅(埃卡徳.馮.加布倫茨)

費多爾.馮.博克——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紀實(三)

1939年8月31日,開戰前一天,德軍進攻計劃方案

注:從馮.博克1939年8月17日到1939年8月31日這段記錄我們可以看到三點。

第一、1939年8月25日到26日,確實有一名德軍士官陣亡,被波軍擊斃。並不是現在各大史料所記載的德國用囚犯冒充波軍去襲擊德國邊境,而後被德軍擊斃,藉此機會挑起戰爭。(畢竟德國想要發動戰爭是事實,藉口有很多,這種低劣的方法在現實中很難具有說服力。)

第二、1939年8月底的立陶宛動員可以看出,當時的歐洲各國政府已經看到戰爭即將爆發,無論是德國進攻波蘭還是蘇軍企圖攻佔波羅的海三國。

第三、1939年8月30日,從德國同英國的談判與波蘭政府進入柏林與德國談判可以看出,當時的歐洲各國政府已經看到戰爭即將爆發,而在現在的史學認為,德軍是閃擊波蘭。小編認為德國“閃擊”波蘭的說法是錯誤的。閃擊的理解應當是,德軍用閃電戰的戰術進攻波蘭。所謂“閃擊”波蘭的說法在文字上小編認為是錯誤的。

《費多爾.馮.博克——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紀實》小編已經做了三期,波蘭戰役即將開始,小編會努力更新。同時,小編也希望看到文章的眾人如果有什麼問題、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留言評論區,與小編積極互動。更希望大家多多評論、點贊、轉發、收藏,給予小編更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