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黨員|江西宜春:陳雲生的脫貧情懷

作者:鄔李雲 彭彪 張輝雲 餘世傑

“養蚯蚓,土壤有講究。土裡不能有沙子,土質要細要鬆軟;我把牛糞作為蚯蚓的飼料,環保又可以循環利用;露天的養殖田,需要鋪蓋稻草遮擋陽光,早、晚氣溫不高的時候各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潮溼。”日前一大早,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大城鎮金田村蚯蚓養殖地塊,陳雲生正在給羅來香等村民進行蚯蚓養殖的技術講解。

身邊的黨員|江西宜春:陳雲生的脫貧情懷

陳雲生給村民們講解蚯蚓養殖技術

金田村有297戶、1366人,黨員35人。該村地處高安市大城鎮東北部,全村遍佈的針葉與闊葉、常綠與落葉混交林把金田村包圍在“氧吧”之中,柏油馬路直通村口,水泥硬化路面連通家家戶戶,太陽能路燈、公共廁所、快遞收寄點、整齊漂亮的屋舍,真的是秀美鄉村美如畫。

誰能想到,該村在2015年被定為“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0戶125人,疾病和殘疾是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交通的阻隔進一步加深了該村貧困程度。但是,2017年,該村順利摘帽退出,貧困發生率由9.96%降至0.2%。

宜春市水利局駐村第一書記劉子一對記者說道:“貧困戶成功脫貧致富,基層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功不可沒。特別是陳雲生,他用行動來詮釋一個農村普通黨員無私的脫貧情懷,用事實來講解共產黨員的擔當和為民服務的崇高信仰。”

在村小賣部,也就是陳雲生家裡,記者和陳雲生拉起了家常。

身邊的黨員|江西宜春:陳雲生的脫貧情懷

記者在陳雲生小賣部裡聽他拉家常

“小時候,家裡窮得連飯都沒得吃,那一段生活太苦了。後來,生活慢慢好起來後,我就回到了村裡,想搞勞動密集型的農業,帶動鄉親們一起掙點錢。”今年58歲,有著20年黨齡的陳雲生曬得黝黑。2002年,他離開家鄉,到無錫跑運輸,遠離家鄉、雖然收入高但不穩定。陳雲生一直在思考做什麼才能大家一起致富。他結合家鄉林地面積大的特點,決定走農業致富的道路。

2006年,回到家鄉後,陳雲生先後學習果園栽培、生豬養殖、油茶種植、蚯蚓養殖、中草藥種植等技術,什麼能致富,什麼能掙錢,陳雲生就學什麼、做什麼,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2016年至今,他的農業種養產業已發展為蚯蚓養殖田10餘畝,太子參種植田25餘畝,白芨種植25餘畝,柑橘園20餘畝,種植花生、紅薯等經濟作物30餘畝,總計已達110餘畝。

身邊的黨員|江西宜春:陳雲生的脫貧情懷

陳雲生給村民們講解蚯蚓養殖

記者瞭解到,如此大面積、產業化種植,為陳雲生帶來的收益其實並不多,平均每年純收入4-5萬元。他說:“我搞的這些種植養殖,技術含量都不高,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是希望有錢大家一起掙!”他聘請貧困勞動力、村民2500餘人次,到太子參、橘園種植基地和蚯蚓養殖基地務工,每年支出勞動報酬接近20萬元;經過前期考察、投資總計達20萬元的白芨種基地,要到2021年開始產生經濟效益,期間務工人員的勞動報酬也照常支付。雖然掙得不多、辛苦依舊,但能為村民提供就業平臺,陳雲生樂在其中。一方面通過發勞務報酬,讓貧困勞動力穩定增收,另一方面也讓貧困勞動力避開了從種植到銷售各個環節的未知風險,巧妙化解“盲目跟風、農產品滯銷”的難題。

“如果貧困戶簡單地借錢買種苗、跟風種植,很容易因為市場需求的變化,造成才脫貧又被迫返貧的情況。”陳雲生說。到了農忙季節,他就請貧困勞動力和村民到他的種植基地務工,讓原本無法出遠門打工的人在家門口就能賺得一份收入,在勞動中揮灑汗水、收穫一份幸福,也有機會成為某一領域的農技能手。

身邊的黨員|江西宜春:陳雲生的脫貧情懷

陳雲生和村民在田地裡交流種植技術

貧困勞動力羅來香在田裡一邊拔花生一邊笑著說:“我經常到陳雲生的產業基地幫忙,一天工資100元,蠻好。這些年我們從陳雲生那裡學了技術,脫貧了!我兒子買了打米機、耕田機等農機設備,給其他村民提供服務,賺勞動報酬;兒媳擔任村保潔員,工作很努力;我兩個孫子都很懂事、外出務工。加上我們家種花生、養土雞、養肉牛等,一年下來全家能賺8萬多塊錢,日子比以前可好多了。”

金田村黨支部書記陳和平說:“村支部看到陳雲生做太子參種植效益不錯,經過研究之後,成立了村集體合作社,以產業化種植基地的形式搞太子參種植。陳雲生是個老黨員了,他主動提供免費的種養技術指導,包教包會。村集體經濟從原先為零的狀況,提高到了現在年均15萬元左右。通過聘請貧困勞動力務工的形式,給他們發勞動報酬,太子參賣出去以後,賺到的錢就給貧困戶分紅,作為貧困村民的一份收入。陳雲生這麼多年免費為村集體、貧困戶提供技術幫扶,兢兢業業,村民都信任他。”

身邊的黨員|江西宜春:陳雲生的脫貧情懷

陳雲生在果園裡給村民講解與指導果樹種植

陳雲生家的房子一共有2層,1樓大廳改造成了一間小賣部,同時也是郵件自提點、普惠金融服務站、村“郵樂購”電商服務站等,還提供網上交水電費等服務。陳雲生主動把自己家變成“便民服務站”,多年來無私地為廣大村民服務,無不彰顯出他作為一名黨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說的一句話讓記者深刻感受一個普通黨員的深切脫貧情懷: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