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即將斷供華為,是時候推出“芯片稅”了

即將面世的華為Mate40系列手機,使用的是業內首款採用5nm工藝製程的麒麟1020芯片,堪稱“里程碑”式的產品,但由於目前全球只有臺積電才掌握5nm製程的工藝,在某大國制裁的大棒之下, Mate40將是最後一款搭載麒麟高端芯片的手機了,成為“絕唱”。

臺積電即將斷供華為,是時候推出“芯片稅”了


之前被寄予厚望的中芯,因為也採用了美國的技術,同樣面臨斷供華為的問題;而另一家位於武漢的芯片企業弘芯,這個總投資人民幣1280億元的芯片項目最近也爆出項目停擺、資金鍊斷裂,光刻機遭遇抵押等種種問題。

所以,華為接下來所面臨的困難是不言而喻的。那應該怎麼辦?對此,大觀君認為,比較有效的做法是“加徵芯片稅”。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普及一個常識,大家都在說我們經常被“卡脖子“,是因為高科技領域比較薄弱。但這話其實並不準確,至少是不全面的。

高科技其實分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研製成果並達產,這方面其實我們並不弱,比如我們一直說芯片、發動機等嚴重依賴國外,但其實在軍事領域,軍用芯片和發動機都是我們自己研發生產的,性能也並不弱。


第二個層面是在高科技的商業化,這個環節才是我們真正弱項,比方說如何將軍用芯片在民用的時候做得更小,如何將軍用發動機在改民用的時候做得更有性價比。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又該如何克服呢?

臺積電即將斷供華為,是時候推出“芯片稅”了


我們知道,第一層次的高科技產品研發、攻關,主要靠的是“體制”,客觀地說,對於這種投資大、週期長、風險高的研發項目,中外實行的都是“舉國體制”,只不過經過包裝以後各有不同而已;而對於第二層次的高科技產品效能提升,主要靠的是“市場機制”,也可以說是“生態”,在這方面,毋庸諱言,人家確實要比我們經驗豐富一些。

更重要的是,對於第一層次的高科技研發,畢竟,先發者至少確定了技術路線和方向,我們往往具有“後發優勢”;但對於第二層次的商用化,後發者往往面臨的是“後發劣勢”,因為一代落後,往往意味著代代落後,這時候就算你砸錢追趕,作用也不大。

回到前面這個問題,為什麼要徵收“芯片稅”。

我們知道,芯片的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是在商業化方面我們落後了。那麼是否能迎頭趕上呢?


我們一旦啟動芯片工廠計劃,就需要克服“後發劣勢”問題了。舉個很現實的例子,華為開始使用自己製造的芯片,但其競爭對手的芯片進口卻不受任何影響,那就必然會形成華為使用的芯片又貴又大,競爭對手的芯片又便宜又小,如果這樣,大家可以腦補一下會出現什麼局面?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徵收“芯片稅”,並用這筆資金成立中國芯片發展基金,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後續運作朝著我們希望的那個方向運行。

順便說一下,芯片是目前中國每年進口金額最高的商品,每年的進口額高達2000多億美元,來源地主要是韓國、美國等國家以及我國臺灣地區,向這些地區徵收芯片稅,相信也是符合大多數國人的心理預期的。

特別是最近很多網友在議論兩岸的ECFA是否要延續,在大觀君看來,不管ECFA是否延續,芯片稅完全可以先徵起來。


臺積電即將斷供華為,是時候推出“芯片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