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技校”——「清北復交」憑何培養 4000 新經濟創業者?


創業者“技校”——「清北復交」憑何培養 4000 新經濟創業者?

作者:武玥


2020 年高考填報志願正在進行,考生們面對的不僅是未來四年在哪裡生活學習的選擇,同時這個選擇可能會伴隨你的一生。雖然大學不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地方,但你在大學裡經歷的人和事卻會是潛在的影響一生的方向、選擇和機會:一個學校的校風校訓或許會影響你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個學校的資源或許會幫助你更快的接近成功。


近期 IT 桔子整理了當前新經濟創業者的高校就讀背景數據,來看看這其中的「奧秘」。


當前,IT 桔子數據庫中共計收錄了超過 14 萬中國新經濟領域創業者數據,我們調取了其中有教育背景記錄的數據,將中國高校按照所培養的創業者數量降序排列(一人對應多個教育經歷則重複計算),選取創業者數量 TOP10 院校,製成下表。


創業者“技校”——「清北復交」憑何培養 4000 新經濟創業者?


數據顯示,截止 2020 年 7 月,中國新經濟領域創業者 TOP10 院校共計培養了超過 8100 個創始人,基本相當於每 20 箇中國新經濟領域的創業者中就有 1 位畢業於上述 10 所學校中。這些學校可謂名副其實的創業者搖籃,其中又以「北清交復」為首,培養了這其中接近 50% 的創業者。此外,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也是當今中國優質創業者的孵化園,他們共計培養了超過 2200 名新經濟領域創業者。


清華——超過 1800 名創業者從這裡走出


IT 桔子數據顯示,至今清華培養了超過 1800 名中國新經濟領域的創業者,其中不乏當今上市公司的「老闆們」,比如愛奇藝的龔宇、搜狐的張朝陽、搜狗的王小川、美團的王興等等。而在還未上市的企業中,清華至今也培養了超過 30 位獨角獸企業創始人,包括曠視科技的三位創始人(聯合創始人兼 CEO 印奇,聯合創始人兼 CTO 唐文斌,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楊沐),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等。


創業者“技校”——「清北復交」憑何培養 4000 新經濟創業者?


清華大學能夠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創業者孵化基地與清華大學吸引人才,培養機制以及資金幫扶密不可分。


眾所周知,清華大學本身就是國內頂級院校,吸納的人才素質較高,加之清華較為重視理論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學生理論基礎較為紮實,為後續實踐打下良好基礎。


同時,清華本身也有意識的促成學生與成功創業者近距離接觸,包括開設講座、聘請知名創業者作為顧問等等。至今,清華聘請了包括蘋果 CEO 庫克、全球風投第一人吉姆·佈雷耶等人擔任學院的顧問。


此外,清華也創立了自己的創業基地,激勵學子們創業。比如清華 iCenter、x-lab、創+、清華大學藝術與科技創新基地等清華三創教育平臺,在一切資源上支持創業學生。


資金方面,清華大學也設立了用於投資在校學生和年輕校友創業的水木清華校友基金。IT 桔子數據顯示該基金已公開的的投資事件超過 50 起。


創業者“技校”——「清北復交」憑何培養 4000 新經濟創業者?


其他軟性資源方面,龐大的清華校友也是清華學生寶貴的資源,包括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李竹,洪泰基金的創始合夥人盛希泰等成功的投資人均是清華的校友。他們在投資時也樂於關注清華的學生們。李竹曾在採訪中表示:「我們的投資項目中有四分之一是清華校友作為創始人。」


清華成為創業者首屈一指的孵化基地不是沒有道理的。


北京大學——柳青、戴威等從這裡走出


與清華大學同樣頂級的是北京大學,IT 桔子數據顯示,至今北京大學共計培養了超過 1100 名中國新經濟領域的創業者。從百度李彥宏到新東方俞敏洪,他們都是北大的學子。此外,清華大學也培養了諸多獨角獸企業的掌舵人——包括中國新經濟領域的巨無霸之一滴滴出行總裁的柳青、比特大陸的吳忌寒、便利蜂創始人童之磊等等。


創業者“技校”——「清北復交」憑何培養 4000 新經濟創業者?


與清華大學類似,北京大學在人才培養上也有自己的資源組合。2012 年北大發起「北京大學創新創業扶持計劃」,利用北京大學教育資源、研究資源、校友資源,在創業教育、研究、孵化、資金等方面扶持幫助青年創業。


創業者“技校”——「清北復交」憑何培養 4000 新經濟創業者?

圖源:北京大學官網


資金方面,北大校友們設立了包括「北大創投基金」、「1898 創新天使基金」等基金扶持校友創業項目。其中,北大創投基金首期規模 9000 萬元,主要投向北大創業營創業項目;1898 創新天使基金總規模 1 億人民幣,主要支持北大學生、校友的創新創業及北大教師的科技成果轉化。


創業者“技校”——「清北復交」憑何培養 4000 新經濟創業者?


北大校友資源中也不乏投資人,包括峰瑞資本的李峰、君聯資本的劉二海、天使投資人李笑來等人。投資人都樂於在自己的校友圈子尋找優秀創始人,北大系投資人投資的北大系創業者的案例中包括峰瑞資本投資了中小學學習輔導應用少年得到,其總裁的張泉靈是北大學子;峰瑞資本也投資了智能車載動態測重系統研發商漢德網絡,其創始人苗少光等人也是北大畢業的。


綜合而言,清華北大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兩所高校,在教育資源、硬件資源、資金資源與校友資源等各個方面協助扶持學生及校友創業。這些也是讓不少心懷創業夢想的「少年」、「少女」們為之傾心。


高校給與創業者的資源


與清華北大一樣,中國高校在國家號召下,近些年也都樂忠於孵化、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相關資料顯示,出身復旦、浙大、上海交大等諸多高校的創業者們也都曾獲得過來自學校與校友的幫助。綜合來說,考取優秀的大學對創業者來說往往能夠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源優勢。


1、資源支持:


2014 年以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的提出,各個高校也在培養創業者方面下足了功夫,除了清華北大之外,包括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學校均拿出了不少資源傾斜於校內的創業者,包括復旦大學設立創新創業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開設創業訓練營……一系列的舉措為這些學校培養出優秀創業者提供了基礎。上海交通大學創業訓練營數據顯示,至今,該訓練營已經培訓了培訓了 172 支團隊 520 多名交大創新創業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資料顯示,2020 年當前其已經與招商局集團合作共同舉辦了十期項目對接會,為創業的學子提供幫助。可見學校本身的能力與初期為創業者提供的資源相關,優秀的學校能夠為嘗試創業的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更優質的資源,這種資源包括教育、教學資源,人脈關係甚至是資金支持等。


2、資金支持:


實力雄厚的學校往往會設立自己的基金以扶持校友的創業項目,除了前文所述清華北大的校友基金之外,同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知名院校也設立了自己的校友基金以支持學校的發展和校友的創業項目。這些基金的 LP 往往來自於校友的捐贈,投資方向上也往往以校友項目為主。


比如 2017 年成立的同濟校友基金,這是一家市場戶運作的私募股權母基金,該基金會特別關注同濟老師和校友們的創業,至今這隻基金已經與高瓴資本、華興資本、蔚來資本簽署了合作意向書。又譬如 2019 年張一鳴捐贈出資的的南開大學創新基金,該基金主要支持南開師生及畢業生的創新創業項目。


3、校友資源:


很多人都對自己的母校有著深厚的感情,校友、同學等關係往往是他們在進入社會之前獲得的相對純淨、靠譜的資源。因此,不少校友往往更願意湊在一起,或許是有志向一起創業,也或許是用資金或其他資源支持校友的創業項目。


一起創業方面,典型的案例莫過於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攜程四君子」的故事——1999 年 5 月,梁建章、季琦、沈南鵬、範敏共同創建了攜程旅行網。此外,騰訊五虎將(5 位創始人)中,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和陳一丹是從中學到大學的校友;新東方「三駕馬車」的故事中,俞敏洪與王強 1980 年一同考進北京大學,他們大三的時候(1983 年)徐小平來到北京大學團委擔任藝術團的指導老師,3 人隨後產生交集。


與「同窗」共同創業也是近年來新經濟領域的創業者們的首選,包括 ofo 小黃車的創始人戴威也是選擇與同學張巳丁、薛鼎共同創業;小鵬汽車的兩位創始人夏珩、何濤也是清華校友。


投資方面,天使投資人/機構往往會選擇投「熟人」,校友則是現成的熟人關係,最典型的如英諾天使——李竹在採訪中稱英諾天使基金所投團隊中,清華校友佔比高達 40%。


綜上,看起來進入北清交復等上述十大學校就是半隻腳踏進了成功的門檻,但是依然不能忘了,創業本身是十分考驗一個人綜合能力以及時代發展機遇等等事情。大學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子。我們也能看到更多非名校出身的成功創業者。比如每每講到勵志故事就要被提出來的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的他並沒有985、211、海歸等名校的光環加身,但現在他依然是福布斯榜上有名的成功創業者。


甚至有些創業者並沒有上過大學,但依然不妨礙他們成為出色的創始人,比如說鬥魚的陳少傑,大一的時候就選擇輟學開始創業;汽車之家的李想早早棄學創業,自 18 歲起就開始了嘗試做起了個人網站;甚至包括魅族的創始人黃章在高一時被學校開除,並沒有上過大學。


能讀一所好的大學固然重要,但它無論如何並不決定一個人的終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