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囧媽》,中年男人向媽媽怒吼:是你害死了爸爸

《囧媽》確實好看,看一遍沒夠,特地將老婆叫一起再看了一遍。影片中主人公徐伊萬陰差陽錯,“被逼無奈”和媽媽“十米之內”的近距離相處了幾天幾夜。就像影片中說的那樣,“從二十來歲大學畢業,二十多年沒有和媽媽這樣長時間單獨相處了”。我就想知道,如果沒有影片中徐伊萬那樣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還有多少人願意與媽媽這樣近距離相處幾天?說實話,我也是四十多的人,捫心自問,我可能都沒有這個耐心。


看《囧媽》,中年男人向媽媽怒吼:是你害死了爸爸


這個階段的母子,湊到一起基本沒有共同語言,唯一的交流:就事說事,溝通幾乎為零。

影片中的媽媽和生活中絕大多數媽媽一樣,嘮叨,多疑,對孩子極致關心,說話互相拆臺。我的媽媽可能還要更難溝通一些,當我們母子意見不合時,她總是將調門提得很高,好像生怕別人聽不見似的。不過她們都希望孩子活成她們心中的樣子,這一點影片的編劇可以說是高度提煉了生活,讓觀眾看了產生強烈的共鳴。

之所以說我現在沒有耐心或者勇氣去和媽媽單獨相處幾天,是因為我早已害怕無休無止的爭吵,早已承受不了溝通遇挫的絕望,就像影片中的兒子和媽媽,他們總是隔著一條鴻溝,就像活在兩個世界中的人,媽媽無法理解兒子的煩惱鬱悶和壓力,兒子也無法理解媽媽非要坐火車去莫斯科演唱“紅梅花兒開”的執著。


看《囧媽》,中年男人向媽媽怒吼:是你害死了爸爸


當兒子在火車尾部被極度寒冷折磨一夜後,情緒到了崩潰的邊緣,在這次和媽媽的爭吵中,兒子終於說出了刺痛媽媽的重話,全劇矛盾上升到了頂點。事後兒子和媽媽都開始了自己的反思,最後媽媽意識到:兒子已經長大,已經不是那個牽著媽媽手的小孩子,自己應該充分尊重兒子的獨立性了。這當然是電影的藝術處理手法,但我相信生活中絕大多數媽媽不會有這麼快的反思,或者不會這麼 快找到兩代人摩擦的癥結所在,至少我的媽媽不會,這也是我沒有勇氣與媽媽單獨相處幾天的重要原因,因為換成我家的結果可能是漫長的賭氣和傷害的升級。

曾經親密無間的母子就會因為鴻溝而無解嗎?其實影片中給了我們啟示給了我們跨越兩代人鴻溝的橋樑,這座橋就是愛!因為不管鴻溝多深,多麼難溝通,但媽媽對孩子的愛,孩子對媽媽的眷戀卻永遠在!當影片中狂暴的棕熊向兒子衝過去的時候,媽媽果斷用自己的身體去引開熊的注意力。讓狂暴的棕熊吃掉自己!給兒子逃生的機會!這一刻,是母愛的本能體現,此刻的愛勝過千言萬語!

作為子女,在面對鴻溝的時候,在面對溝通困難的時候,在面對給了自己生命的媽媽的時候,在面對關鍵時刻可以拿生命保護我們的媽媽的時候,我們難道應該去逃避嗎?我們不應該展現出理解和寬容嗎?當媽媽生氣的時候,我們難道不應該用擁抱去回應媽媽,在媽媽面前撒個嬌,再像小時候那樣對媽媽說一句:“媽媽,我錯了,別打我屁股啊”。


看《囧媽》,中年男人向媽媽怒吼:是你害死了爸爸


不錯,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有時面對媽媽無微不至的愛的時候,會感覺被束縛,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抽出些時間,讓媽媽好好“照顧”我們一下,讓母愛盡情釋放一下呢?我相信,只要有愛,方法總會比問題多!

影片最後,兒子發現,媽媽的歌聲居然那麼動聽,媽媽並不是自己眼中無聊的老太婆,媽媽也曾經風華絕代,不要嫌棄自己腰背佝僂,步履蹣跚的媽媽,因為她也曾年輕過,也曾風華絕代!

步入中年的我們也有自己的孩子,那該如何避免自己將來成為囧爸囧媽呢?


看《囧媽》,中年男人向媽媽怒吼:是你害死了爸爸


我認為,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要逐漸忘掉自己爸爸媽媽的身份,多從朋友的角度去欣賞他們而少一些指點,也許會少很多囧爸囧媽吧?


看《囧媽》,中年男人向媽媽怒吼:是你害死了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