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上司,月薪是32歲我的4倍!有些不服你得放棄

(1)

有位32歲的朋友,在一家汽車部件廠任裝配車間領班。

幾個月前,他跟我說了件糟心的事:

前車間主任由於年齡大了,辭職回老家發展。作為車間兩位領班之一,本來他的資歷足夠、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升任呼聲最高,但老闆偏偏不管不顧,把總公司一位別的車間主管調到他們分廠,擔任了他們的新上司。

這位年齡比朋友還小的新主管到任後,成天無所事事,東瞄瞄西看看。偶爾開個會,盡挑他和另一位領班的毛病,搞得他心裡直憋屈。而且,聽說這新主管是公司的元老,拿的工資比他們原來的主管還高得多,當然,比朋友就高得更多了。

現在,朋友上班時總有些鬱郁之氣,心情受到影響後,工作都有些心不在焉……

我有些明白了,朋友碰到的問題不是個案,這種事在職場中時有發生。

而無一例外的,哪怕新上司不是元老,但“無所事事”、“高薪”、“愛挑毛病”這幾個標籤,幾乎是大多下屬對上司的普遍感觀。

然面事實真是這樣嗎?


27歲的上司,月薪是32歲我的4倍!有些不服你得放棄


(2)

事實上,事務少工資高的上司,大多有他匹配的實力

兩個月後,朋友瞭解到新主管的事蹟,那完全是一位活生生的勵志人物:

四川人,家境貧窮,16歲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謀生。

第二年就是跟著老闆創業。

最初老闆廠裡只有三個員工,車床、銑床、CNC、裝配、採購原料、送貨這些工作,這位主管全乾過!

加班幾乎是常態。

入職的前兩年據說也忍受不了那份苦,辭過三次工,無一例外被老闆給連哄帶罵留下來。

21歲當領班、23歲當CNC車間主管、24歲當了400多人的總公司生產副經理,正經理的工資都沒他高!

26歲被調到老闆另外一個分廠做採購主管,半年後調到朋友所在分廠當裝配車間主管,資薪是朋友的4倍!年紀輕輕,卻被分廠總經理親切的稱為“老劉”!

市面上有20幾家合資品牌汽車廠的操控系統金屬連接件,他全瞭然於胸。

據說,總公司那邊的同事,都背地裡把他稱作公司產品的“活圖紙”!

光憑這個外號,就足以證明,他拿高工資、且事務少,完全是實至名歸。

那麼,以他對產品、工藝的熟悉,不來挑毛病來幹嘛的?

除了這位元老級主管的案例,大多數人走上領導崗位,也有他們為下屬所不知道的能力,有的是在類似的同等崗位有豐富的經驗,有的是在行內有口碑;有的對管理有獨特的見解、有的技術上能給公司帶來新的效益……

總之一句話:

能被老闆或高管任用為某處領導,都有各自成功的實力。

哪怕靠“忽悠”混到領導崗位,那事實上也是一種能力,不是嗎?


27歲的上司,月薪是32歲我的4倍!有些不服你得放棄


(3)

那麼,現實已經是這樣,怎樣才能將這種不良情緒化為動力讓自己有所收益呢?

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了解、接受、配合

很多情況下,對於上司的不滿甚至妒嫉,都源自不瞭解。象朋友這樣的案例,如果他對新主管的能力背景事先就有所瞭解,根本就不會在兩個月時間內悶悶不樂。瞭解之後,要接受資薪、事務量的差距也能輕而易舉做到了。

其次,做好本職工作並要“敢想”

這個“做好”可不僅僅是把上司安排的任務合格完成,而是跳出固有方式,多方學習,勇於考慮更好的解決方法,並習慣於這樣的思維。

再次,要有取而代之的自信

既然對更高的職位和資薪心有期望,那麼當然要對所處的環境有全面的瞭解,所以,要敢於觀察熟悉本部門其他崗位的工作並向同事學習。最重要的,是敢於向上司靠近、學習,只要敢於做到這一步,哪怕在原單位不能出頭,換個地方,依然有更多的成功機率。


27歲的上司,月薪是32歲我的4倍!有些不服你得放棄


秦始皇遊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羽直視始皇儀仗,說“彼可取而代也”

這樣的壯誓豪言何其有力!我們哪怕沒有楚霸王那樣“力拔山兮”的出眾天賦,

難道還不能有個簡單的升職自信嗎?

最後,以心理學家澳瑞森·梅倫的一句話共勉:

人類心靈深處,有許多沉睡的力量;喚醒這些人們從未夢想過的力量,巧妙運用,便能徹底改變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