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總師首次集體亮相央視 北斗的民用化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從古代開始,北斗七星一直就是中國人辨別方向,把握時節的重要的標誌。所謂河漢縱且恆,北斗橫賦值,北斗衛星上天,四分之一世紀的夢想圓滿收官,最複雜的航天系統工程承載了幾代航天人的苦難與輝煌。

央視財經頻道7月11日播出的《對話》節目中,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一號總設計師範本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二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慧等研發核心骨幹共話《北斗是怎樣煉成的》,這也是北斗衛星總師的首次集體亮相。

北斗總師首次集體亮相央視 北斗的民用化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北斗系統全球組網正式成功,最大的意義是它躋身世界頂尖導航定位系統,為國防軍事帶來重大戰略價值。“在航天領域,北斗組網代表了現在航天比較先進的水平。總體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局部地區以及某些技術方面是屬於世界領先的。特別是它除了有導航功能,還有短報文功能,其他導航衛星是沒有的,這個是我們首次建立起來的。 ”範本堯院士的發言中充滿自豪。

北斗總師首次集體亮相央視 北斗的民用化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如此世界級的項目,為我們的生活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其實,在民用領域,北斗也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以普通用戶都會用到的地圖導航為例,目前大部分手機的芯片都支持多個衛星定位系統,80%的手機芯片(蘋果手機除外)支持北斗。在這些手機上使用地圖導航,即可使用到北斗系統的定位服務。在最新版的高德地圖中,原來 “GPS信號弱”的語音播報已經改成了“衛星導航信號弱”。

本期《對話》中,高德地圖定位研發部總工程師王超,也進一步介紹了北斗在民用領域中的應用。

北斗總師首次集體亮相央視 北斗的民用化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比如車載版高德地圖有一個“搜星定位”的小功能,這些年我們眼見著每一年能搜到的北斗衛星數越來越多,部分地區搜到的北斗衛星顆數甚至超過GPS。尤其是在一些遮擋較為嚴重的環境,能鎖定的可用GPS衛星很少,好在20年裡北斗發射了55顆衛星,這讓定位的成功率和準確度都大大增加。

北斗總師首次集體亮相央視 北斗的民用化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高德地圖車機版用戶在遼寧省的搜星界面為例

北斗技術的民用不僅讓導航更準了,還給我們帶來很多創新應用的場景。以採用了高精定位技術的高德汽車AR導航為例,用戶在開車時不再需要一邊看路一邊大腦做抽象運算,可以在屏幕中直接看到“虛擬指路”與“現實道路”完美融合的畫面:不僅能看到當前位置的指示、行車方向的預報,還能做到跟車距離提醒、行人提醒、車道線提醒、紅綠燈提醒,開車時只要“瞥一眼”就能知曉所有動態。

北斗總師首次集體亮相央視 北斗的民用化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另一個創新場景是在高速公路上。高速上的很多二次事故本是可以避免的,高德聯合交警做過一個“智慧錐桶”的硬件,利用的就是北斗的定位系統,把傳統的錐桶做了智能化改造。它的原理就是當交警在處理高速公路上的突發情況時,能夠把動態大數據實時上傳到高德地圖,比如哪個路段封路了,哪個路段發生了事故,這個時候附近正在行駛的車輛就會收到提醒,提前調整規劃。如果你是車主,在高速上不小心和別人發生了刮蹭,還可以通過一個支持北斗定位的“智慧三角警示牌”,只需要把它打開放在安全距離上,設備會自動將精確的位置信息上報到高德地圖上,引導後續的車輛提前減速讓行。

北斗總師首次集體亮相央視 北斗的民用化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北斗帶來的巨大價值,目前大家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未來北斗的民用化還將爆發更大的潛力。北斗的民用化將會讓定位的精度再上一個大臺階,再加上5G、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普及,將為交通出行帶來更多可能性。

未來不僅車是智能的,交通路網和整個城市都會是巨大的智能網絡。當你坐在車裡,不再需要打開手機,你的自動駕駛汽車靠著搭載高精地圖和北斗的高精定位能力就會精確地在路面自動行駛,你眼前的擋風玻璃上顯示著路況動態和周邊商鋪的信息,你想要去遠處購物中心裡的超市,你可以在電梯附近下車,車輛會自動停泊在空閒的停車位上。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我們慶幸,這一路有北斗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