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是成才的磨刀石

限制是成才的磨刀石

限制是成才的磨刀石,沒有限制哪有創新?

1937年,日本海軍發佈了96式艦載戰鬥機後繼機的招標規格書:要求最大時速超過500公里,航程3000公里,能在3分30秒內爬升至3000米高空,機動性不低於96式,武器要求裝有20毫米機炮2門、7.7毫米機槍2挺;另外必須裝備一套完整的無線電設備,其中包括一具無線電測向儀。

在三菱公司召開的新戰鬥機性能取向會上,軍方代表爭論很大,一派認為:空戰能力主要取決於轉彎格鬥性能,為了格鬥性能必須犧牲航程與速度。而另一派則認為:日本戰鬥機的格鬥性能優越,足夠對抗世界任何戰機,差的就是速度,新戰鬥機應該著重解決速度與航程的問題,至於格鬥性能可以適當犧牲。

這兩種觀念截然相反,卻誰也無法說服誰。如果要同時滿足這兩種觀念,無疑是嚴苛的,尤其是必須兼顧8小時1300海里以上的續航力與飛機機動性這兩項互相沖突的指標。

面對限制,中島公司直接放棄競標,由三菱公司單獨進行設計。

限制是成才的磨刀石

最後誕生的,同時滿足了兩種截然相反觀念的,就是著名的零式艦載戰鬥機。

零式的創造者是著名設計師堀越二郎,他1927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航空工業科,曾在德國容克斯公司和美國寇蒂斯公司深造,他吸收了世界最先進的設計思想,在海軍的九六式艦戰的設計經驗基礎上設計出了這種全新飛機。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零式戰鬥機以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等特點壓倒美軍戰鬥機。拋棄戰爭性質不談,零式戰鬥機確實是堀越二郎在重重限制之下的天才之作。

當然了,至於零戰最後的下場,只能由那幫日本軍人自己去買單了。畢竟,對於零戰的重重限制,都是他們要求的。這個鍋,不能由設計師堀越二郎去背。

限制是成才的磨刀石

限制是成才的磨刀石,沒有限制,哪有精彩?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以後,基於實戰經驗總結,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加速火箭炮的研究工作。由於那年解放軍仍然是以徒步步兵為主,因此對火箭炮有一個限制:提供給輕裝步兵使用的輕型火箭炮。

1958年,247廠楊文才等負責研製這種專門給輕裝步兵使用的火箭炮。經過長達5年的艱苦研究和實驗,該炮於1963年設計定型,這就是大名鼎鼎的1963年式107毫米火箭炮。

為了讓輕裝步兵可以方便攜帶,107火箭炮不僅總重量輕,還可以快速分解和結合,拆開後的單個部件重量不超過30 公斤。也就是說,一名戰士就可以揹走行軍,為滿足人背的要求,分解部分在結構尺寸上具備如下特點:上不過頸(便於抬頭),下不過臀(便於跨步),寬不過肩(便於通過),重心貼身(防止扭腰)。

該炮火箭彈設計為18.8公斤,一個人正好扛一顆,在複雜地形長途行軍也可以承受。相比之下,俄羅斯著名的122毫米火箭彈重達45.8-66公斤,裝填一枚往往需要三人;俄羅斯最輕的140毫米火箭彈重39.6公斤,根本無法單兵攜行。當然,國際上也有個別幾種超輕型的火箭炮,如比利時的70毫米火箭炮,意大利的51毫米火箭炮,但他們的彈頭威力太小,同時這幾種炮難以用人力搬運,所以適應性遠不及107毫米火箭炮。

107火箭炮是當今世界上最適合游擊戰的和特種部隊使用的重武器。在越南、在阿富汗、在伊拉克、在敘利亞,不論哪支武裝都能用,牽引能用,車載能用,多管能用,單管能用……就算你弄丟了炮身,點把火都能把炮彈射出去……

限制是成才的磨刀石

不服不行啊!63年式107毫米火箭炮,與AK-47突擊步槍、RPG-7火箭筒共同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三種常規武器,尊號為“游擊戰神器”。儘管美軍心理戰部門通過媒體大肆宣傳這三種武器是“低技術、低價格、低素質人員使用”的三低武器,但只要游擊戰存在,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成就63式107火箭炮的,就是當年對他的設計限制:輕裝步兵使用。世界上類似於107火的產品,不是不跟著輕步兵走,就是不歸輕步兵使用。能完完全全無條件服從輕步兵戰術意圖的,僅有63式107火箭炮這一家。

限制是成才的磨刀石

限制是成才的磨刀石,沒有限制,哪有提高?

1942年,面對德軍虎式、豹式坦克造成的極高戰損比,蘇軍的T34坦克急需升級。蘇聯人對T34坦克後期型有一個限制要求:適合快速量產。

在這一限制下,T34坦克後期型都有一個特徵:底盤車體保持不變。

T34/85坦克,為了容下85毫米高炮,僅僅重新設計了更大一些的炮塔;Su100坦克殲擊車,為了容下100毫米艦炮,參考德國突擊炮設計乾脆不要頭了。蘇聯人看似懶散的設計,卻讓T34坦克在戰力升級的同時,依然保持了強勁的生產勢頭。

T34/85作為戰爭後期蘇聯的主力坦克型號,在火力和裝甲方面超過T34/76,整體作戰能力壓倒了德國坦克,達到了T-34系列的完美境界。T34/85在投產的1944年,產量就達到了11050輛,1945年達到了18330輛。T34/85總產量(包括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許可生產的)超過35000輛。

Su100坦克殲擊車,火力強大、機動性良好,可以在2000m的距離上垂直擊穿125mm的裝甲,1000m的距離上它幾乎可以將所有型號的德軍坦克和裝甲車輛摧毀。自1944年12月起到1945年戰爭結束,Su100一共製造了3037輛。

這是蘇聯人打贏衛國戰爭的寶貴經驗。任何武器都要有數量規模優勢,能經得起長期殘酷戰爭的消耗。德國人就吃了這個虧,虎豹坦克像工藝品一樣打造,保證了質量卻沒有數量,最後被蘇聯人的鋼鐵洪流淹沒。

限制是成才的磨刀石

可以這麼說,沒有限制難免庸才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