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人由衷的心曲——木卡姆

麥西胡利詩:

晨風啊

請向我心愛的人把我的訊息傳送

還要勞你

將她寫給我的情書帶回

我將我心中極易燃燒的火種

作為情書寄出

啊,這情書倘若迸出火星

也會把那捎信的信鴿燒燬

你不在我身邊時

當我去花園漫步散心

每朵花都像一盆烈火

要吧我的心焚燬

她未能對我回眸

這也不足為奇

何時見過為情所傷的人們

像病人對病人那樣做到體貼入微

我以詩歌的絲線串起如許珍珠

為何我的話語卻總抵不上

珊瑚的珍貴

維吾爾人由衷的心曲——木卡姆

木卡姆

這是維吾爾木卡姆中對愛人情真意切的唱詞。因為木卡姆的曲調源於生活,是維吾爾人由衷的心曲,它的樂韻永遠流淌在維吾爾人的血液之中!

無論是姐姐的婚禮、弟弟的割禮、新生命的誕生,還是慶祝豐收、親朋好友聚會,只要羊皮手鼓響起,木卡姆就會給人們帶來好運、帶來喜悅、帶來祝福。

維吾爾人由衷的心曲——木卡姆

那格拉

木卡姆淵源於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波斯-阿拉伯音樂文化的影響。"木卡姆",為阿拉伯語,意為規範、聚會等意,在現代維吾爾語中,"木卡姆"主要意思為"古典音樂"

中國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總稱。維吾爾族人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形式,它集歌舞樂於一體,載歌載舞縱情喜悅。從城市到鄉村,哪裡有木卡姆,哪裡就有音樂歌舞的盛宴。

維吾爾人由衷的心曲——木卡姆

維吾爾人由衷的心曲——木卡姆

被譽為“絲路明珠”的《十二木卡姆》,與一位美麗的女子淵源深厚,在邂逅一段的愛情後,《十二木卡姆》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這位穆斯林才女就是葉爾羌汗國的王妃阿曼尼莎汗。

在新疆和田人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所著的《樂師史》(成書於回曆1271年,即公元1854年)中,發現了當時的王妃和木卡姆的關聯。書中描述了,阿曼尼莎汗和宮廷首席樂師柯迪爾帶領他們收集整理民間流傳的木卡姆諸曲,首次形成規範化的木卡姆套曲,共16部,後來又演變成十二木卡姆,這就是十二木卡姆的源頭,阿曼尼莎汗是名副其實的十二木卡姆之母。

《樂師史》的緒言中這樣評價道:“從國王到窮人,從聖人到異教徒,所有的人都從這個音樂形式裡,得到興奮和娛樂。”

阿曼尼莎汗去世後,摯愛的人為她寫下懷念的詩句: “晨風啊,帶去我心中的秘密吧,請向我的愛人送達我的問候。清晨或黃昏,你挨近她的身邊,請轉述我對她朝夕不斷的思念。”

《你美麗了我的人生》歌舞電影中,重現了王妃阿曼尼莎汗王妃的前生今世。在精緻的宮殿內,木卡姆優美的詩句唱詞中,載歌載舞,光影中再現了當時絕美場面。

音樂總是有一種無形的魅力,而音樂離不開樂器。

木卡姆的樂器獨具民族特色,都塔爾,薩它爾,彈布爾,艾捷克,手鼓,熱瓦普、薩巴依等等是十二木卡姆中常見的樂器。

維吾爾人由衷的心曲——木卡姆

維吾爾人由衷的心曲——木卡姆

彈布爾

維吾爾人由衷的心曲——木卡姆

艾捷克

維吾爾人由衷的心曲——木卡姆

薩巴依

維吾爾樂器文化在古絲綢之路的發展和文化交流中不斷創新,不斷促進音樂交流,形成了一個十分獨特的民族文化。

兩千多年中,維吾爾族樂器曾經歷過兩次比較明顯的發展時期。在當地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並融合了漢族音樂和印度音樂、波斯音樂、阿拉伯音樂的元素,創造了高昌樂、龜茲樂、疏勒樂等燦爛的綠洲音樂文化。

在長期的民間音樂活動中,人們追求音樂與審美觀念相適應,不斷改進,其別緻的形制、精美的花紋、琴絃的分佈、聲音的音質與樂器的性能,都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而且形成獨特的樂器體系,成為維吾爾族優美的傳統音樂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絢麗多彩的傳統音樂文化的組成部分。

維吾爾人由衷的心曲——木卡姆

2005年11月,“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木卡姆”的傳承方面,長期以來,十二木卡姆是師徒相傳,口傳心授。這種傳承形式,在歲月風塵的盪滌下,極易耗散。加之十二木卡姆體系太龐大,詞意太深奧,曲牌太綿長,完整死記硬背下來非常困難。

現如今,能夠完整唱出十二木卡姆的老人屈指可數,木卡姆傳承人在傳習活動中很難吸引年輕人,傳承人有著滿身技藝卻找不到徒弟。

這不僅僅是木卡姆傳承所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國大量民間藝術面對的共同現象。

作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也許有些事物,註定終將消失,但在它還散發微光時,期望讓更多的人看見它的絢爛,用不同的形式記錄,流傳於後世。

維吾爾人由衷的心曲——木卡姆

雅曲十二木卡姆

第三套曲之

《沒有你,我要這生命幹什麼》

沒有你,我要這生命幹什麼,

沒有你,要那天堂和天仙幹什麼。

苦戀於你我流了那麼多的淚水,

又要那淅瀝不斷的春雨幹什麼。

入暮當你撩起垂散於面的柔發,

我還要那皎潔的月光幹什麼。

你眼若水仙、面似玫瑰、身材如檜柏,

有你在的地方,還要那花園幹什麼。

倘若你想去江畔漫步遊覽,

就看我的眼淚吧,要那江上的清波幹什麼。

請在你門檻邊,賜我一席棲身處,

阿塔依還要那亭榭樓閣幹什麼。

(阿塔依,15世紀維吾爾文學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阿塔依詩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