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再出手升級整治騷擾電話

面對不堪其擾的騷擾電話、垃圾短信,用戶該怎麼辦?

工信部再出手升級整治騷擾電話


8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網上公佈了《通信短信息和語音呼叫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明確任何組織或個人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或者用戶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信息或撥打商業性電話。用戶未明確同意的,視為拒絕。用戶同意後又明確表示拒絕接收的,應當停止。

工信部再出手升級整治騷擾電話


“親,需要貸款嗎?我們這裡……”

“您家孩子需要學習XX興趣班嗎?現在有優惠活動。”

“某某樓房升值空間大,有興趣瞭解嗎?”

……

房屋租賃、課外補習、保險教育、保健品推銷……廣大人民群眾苦騷擾電話已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學習。為了不再接到這些騷擾電話,有些人每次都將各種陌生來電拉黑、屏蔽,甚至是換一個新的號碼,但仍然不堪其擾。

除了騷擾電話,各種騷擾垃圾短信也是廣大用戶頭疼的事情。從兌換獎品到活動推銷,從保險到貸款再到婚戀介紹,各種五花八門的垃圾信息持續地轟炸著用戶。即使按照短信中的提示,回覆“TD”退訂時,依然沒有效果。曾用用戶表示,當他退訂了之後,他發現對方又換了一個號碼繼續給他發短信。

掛不完的騷擾電話和退不了的騷擾信息,成了當代很多人的困擾。

事實上,早在2015年,工信部頒佈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就表明,短信息服務提供者、短信息內容提供者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信息。用戶同意後又明確表示拒絕接收商業性短信息的,應當停止向其發送。這5年間,在工信部的嚴厲打擊下,在運營商的不斷改進中,騷擾電話和短信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經過5年的時間,此次《徵求意見稿》的發佈,正式順應變化所作出的對應方案。

針對騷擾電話和騷擾短信,工信部的要求更加嚴厲,明確指出:任何組織或個人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或者用戶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信息或撥打商業性電話。用戶未明確同意的,視為拒絕。用戶同意後又明確表示拒絕接收的,應當停止。短信息服務提供者發送端口類商業性短信的,應當確保有關用戶已同意或請求接收,並保留用戶同意憑證至少五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徵求意見稿》還進一步明確了短信息服務提供者、語音呼叫服務提供者、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經營者的法律責任。違反相關條規的短信息服務提供者、語音呼叫服務提供者,由電信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向社會公告;情節惡劣的,吊銷電信業務經營許可並回收相應碼號資源。違反相關條規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經營者由電信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向社會公告。

除此之外,《徵求意見稿》還鼓勵移動智能終端製造商在移動智能終端為用戶提供快捷方便的短信息、語音呼叫防侵擾服務。事實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一直積極配合工信部,嚴厲打擊騷擾電話。去年三大運營商呼籲廣大用戶與其攜手抵制騷擾電話,並對涉嫌營銷擾民的電話號碼將依法處置。目前,三大運營商也積極採取各種高科技手段對騷擾電話加以打擊,並推出騷擾電話攔截的相關服務。例如中國移動推出的“綠盾”防護服務,採用雲端攔截技術,為用戶提供騷擾、詐騙電話攔截服務;中國聯通聯合360、搜狗和騰訊等企業,開通騷擾電話提醒服務,能夠主動提醒騷擾來電;中國電信建立了包含終端風險提示、接入鑑權鑑定等在內的防騷擾、防詐騙安全防控體系。

整治騷擾電話是一場持久戰,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推動。《徵求意見稿》中也提到,用戶可自主選擇合適的移動智能終端安全應用軟件等防侵擾服務手段,提高自我防護能力。同時,徵求意見稿還提出,用戶認為其受到商業性短信息或商業性電話侵擾,或者收到含有法律法規規定的禁止性內容的短信息或電話的,可向12321受理中心進行投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