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當容妃去世時,康熙為啥說“朕累了”?

文/酒翁

《康熙王朝》中,容妃去世時,康熙說了一句“朕累了”,這簡短的話語中包含了康熙對容妃的愛與歉意,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愛情往往是最不能說出口的一件事。

康熙愛容妃嗎?愛,從電視劇中,康熙與容妃之間的交流就可以看出,康熙對容妃是有愛意的,有人會說,康熙最愛的是太子胤礽的母親赫舍地氏,這也是我們從二月河老師的《康熙王朝》這本書上可以看到的,但封建帝王的婚姻多少都包含著一些政治的因素在裡面,我們都知道赫舍里氏背後的是誰,以及順治也好、孝莊也好還是康熙自身也好,都知道將赫舍里氏立為皇后的原因,大清入關初期,朝局未穩,皇室急需這些大家族的勢力來鞏固,而康熙與赫舍裡的聯姻,正式看中了赫舍裡背後的家族利益。所以,你說康熙與赫舍里氏的感情基礎,究竟是真的喜歡,還是因為政治因素?這都不好說。包括立胤礽為太子,這多少都牽扯著背後的利益。

《康熙王朝》中,當容妃去世時,康熙為啥說“朕累了”?

而反觀容妃,就不一樣,康熙在容妃身邊,無需去考慮背後的利益,對自己以及愛新覺羅家族的牽扯,康熙在容妃身邊,說簡單裡說,就是康熙忙碌一天後,休息的港灣,是康熙傾訴的對象,是康熙一定時期的賢內助,所以,康熙對於容妃,容妃對於康熙,兩者之間都是存在著真正的愛情的。

但容妃與康熙的愛情,終究抵擋不住政治與國家的大背景。首當其中的就是容妃與康熙的唯一孩子藍齊兒,雖說只是個女兒,但康熙對藍齊兒的疼愛,不亞於對任何一個阿哥,曾多少次,康熙對藍齊兒和容妃說,要給藍齊兒找一個好人家。但玩笑歸玩笑,當真的面對給藍齊兒找婆家時,康熙還是考慮了政治因素,康熙將藍齊兒嫁給了蒙古貴族,而這個貴族竟然還是康熙的對頭葛爾丹,而康熙將自己最心愛的女兒藍齊兒嫁給葛爾丹的目的,則是想借此聯姻,穩住葛爾丹,以便朝廷可以趁此解決臺灣。

而藍齊兒遠嫁蒙古,對於作為母親的容妃來說,是不願看到的,就連藍齊兒自己也沒有想到,康熙口中最疼愛的女兒,最後會被作為政治工具,遠嫁蒙古聯姻。這對於愛著康熙的容妃來說,多少是痛苦的,甚至我覺得心中也是充滿著恨的。

容妃最後結局是被康熙貶去洗馬桶,從高貴的寵妃到洗馬桶的宮女,這並不是說康熙不愛容妃了,相反,康熙還是愛著容妃的,只是在康熙與容妃的愛情面前,康熙再一次選擇了政治,上一次容妃是因為藍齊兒作為政治的工具而傷心,這一次,容妃自己也淪為了政治的工具。當康熙決定廢黜太子胤礽時,容妃傳孝莊太后的懿旨,阻攔康熙廢黜太子,原本容妃想的是康熙在聽到是孝莊太后的懿旨後,會取消廢黜,但相反,康熙不僅沒有取消,反而怒斥容妃假傳孝莊太后的懿旨,說容妃是偽造懿旨,也正因此,將容妃一貶再貶。

《康熙王朝》中,當容妃去世時,康熙為啥說“朕累了”?

康熙與容妃這麼久的相處,難道康熙還不清楚容妃的為人嗎?是不是假傳,康熙無法分辨?不,康熙可以分辨,甚至康熙非常肯定這份懿旨是存在的,但對於康熙來說,他有他的苦衷,他不承認這份懿旨,則是因為康熙必須從大清的未來考慮出發,康熙必須要確保大清和愛新覺羅家族不毀在他及他兒子的手上,胤礽的能力以完全無法適應繼承人的要求,對於康熙來說,胤礽必須廢除,另擇人選。在國家面前,康熙無法選擇孝莊太后和容妃,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康熙不想因此事,讓孝莊太后背上“後宮干政”的名聲。於國家,於孝莊太后,康熙最後只能選擇容妃假傳懿旨。

當康熙得知容妃最後被馬桶給壓死後,康熙說了句自己累了,這句累了,則是包含了康熙對容妃的愛與歉意,對於容妃,康熙是愛的,從頭到尾,自始至終都是愛的,但康熙作為一國之君,卻有著更多的無奈。容妃的去世,對於康熙來說是一種解脫,雖然他無法在容妃活著的時候,對容妃給予彌補,但在容妃死後,他追封容妃為“孝慈仁皇后”,這也是他能彌補的最大手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